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解决甘肃自育优良玉米新品种较匮乏、外引玉米新品种对甘肃的生态条件较难适应且退化严重的问题,张掖市博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重离子辐照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方法,以自育自交系BT052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057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了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丰玉3号。2012 — 2013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5 621.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7%。其中2012年平均折合产量16 53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4%;2013年平均折合产量14 706.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3%。2014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6 122.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8%。丰玉3号在甘肃省张掖市春播生育期132 d,株高273 cm,穗长21.0 cm,穗粗5.2 cm,出籽率88.8%,千粒重347.7 g。容重734.2 g/L。丰玉3号籽粒(干基)含粗淀粉766.0 g/kg、粗蛋白89.7 g/kg、赖氨酸3.1 g/kg、粗脂肪36.9 g/kg,属高淀粉玉米品种。该品种高抗茎基腐病和瘤黑粉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矮花叶病和红叶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酒623是以外引系6H为母本、自育系酒2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在2014 — 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6 402.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6%。在2016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生产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产量15 406.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6%。酒623抗穗腐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中抗茎基腐病和矮花叶病。籽粒含粗蛋白8.26%、粗脂肪3.61%、粗淀粉74.51%、赖氨酸0.21%。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水地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德丰717是以自选系WC658为母本,自选系L7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普通杂交种。在2014 — 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组区域试验中,德丰717平均折合产量14 947.5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10.03%;在中晚熟旱地A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1 463.0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8.74%。德丰717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9 d。苗期生长势强,成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型紧凑,抗倒伏。株高310 cm,穗位高121 cm,穗长19.8 cm,穗粗5.1 cm,果穗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84.4 g。适合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及陇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持续发展,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新品系酒9194为母本,引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9913-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5 a连续单株选择,2015年稳定出圃。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87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24%。2020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6试点平均折合产量8 339.3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03%。生育期103 d,株高90.0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数649.2万穗/hm2,穗粒数41.06粒,千粒重46.3 g,容重787.4 g/L。该品种品质优良,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酒166是以自选系酒071为母本,以外引系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4 — 2015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酒166有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10 4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0.13%。2016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中,酒166平均折合产量9 367.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1.4%。酒166籽粒含粗蛋白93.3 g/kg、粗脂肪42.5 g/kg、粗淀粉736.2 g/kg、赖氨酸2.9 g/kg。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红叶病。适宜在甘肃省高海拔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选育适合不同区域和用途的优质甜糯玉米品种,是甘肃省特用玉米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金糯005是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张掖市华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育系N51为母本、N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单交种,2020 — 2021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18 669.8 kg/hm2,比对照品种白玉糯909增产7.4%,比对照品种京科糯569增产7.1%。该品种在甘肃甜糯玉米产区覆膜栽培平均采收期104 d左右,感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干籽粒含粗蛋白8.7 g/kg、粗脂肪43.3 g/kg、粗淀粉718.4 g/kg,粗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100%。适宜在甘肃省≥10 ℃活动积温2 240 ℃以上的鲜食玉米区或相同气候生态类型的北方鲜食玉米区覆膜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00127-2-2-3作母本、周麦22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2019 — 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43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87%。2021 — 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 91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4 cm,穗长8.0 cm,每穗粒数40.96 粒,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46.31 g,有效穗数570 万穗/hm2。具有抗条锈、稳产、抗倒伏、籽粒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天水渭河川道区及陇南麦区低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金玉糯856是以自育自交系糯玉米919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彩甜玉米5105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从出苗到鲜穗采收102 d。株高240 cm,穗位高120 cm,穗长19.2 cm,穗粗4.9 cm,穗轴白色,穗行数13.5行,行粒数36.6粒。籽粒含支链淀粉达100%。经人工接种鉴定,表现高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瘤黑粉病,中抗茎基腐病、矮花叶病,抗红叶病。平均鲜果穗产量(带苞叶)15 982.5 kg/hm2,比对照品种垦粘1号增产4.2%。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和兰州周边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杂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402A(保持系2402B)为母本、恢复系C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5 — 2016年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81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7.49%。陇油杂1号含油率44.57%、硫苷含量10.28 umol/g、芥酸含量0.12%。恢复率95%左右,生育期120 d。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在甘肃省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早熟玉米品种,促进甘肃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以自交系GE247-6205为母本、GEA10-DE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2 a的品比试验、2 a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1 a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1 a的生产示范,选育出了抗旱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金穗306。在2018 — 2019年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金穗306平均折合产量为11 741.3 kg/hm2,其中2018年平均折合产量为12 666.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3.46%;2019年平均折合产量为10 816.50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4.02%。在2019年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中,金穗306平均折合产量为11 232.0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4.83%。金穗306出苗至成熟118 d,株高295 cm。果穗筒型,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18 g。籽粒含粗蛋白93.2 g/kg、粗脂肪47.1 g/kg、粗淀粉722.4 g/kg、赖氨酸2.8 g/kg,容重776 g/L。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禾谷镰孢穗腐病,感丝黑穗病,高感大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适宜武都市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且优质的冬小麦品种。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3号。该品种生育期243 d,株高85 cm,穗长8.2 cm,穗粒数51粒,千粒重43 g。在2018 — 2020年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 54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55%;在2020 — 2021年度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7 558.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7.35%。具有抗旱、抗锈,丰产等特点。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和天水市麦积、甘谷及清水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薯11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了晚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该品种在2019 — 2020年进行的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2 49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3.0%。该品种生育期119 d左右,薯块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少而浅。薯块品质优良,鲜薯块茎含干物质204 g/kg、淀粉166 g/kg、维生素C 547 mg/kg、粗蛋白22.1 g/kg、还原糖3.5 g/kg。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及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向日葵品种,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不育系XF118A为母本、恢复系FK1421C为父本杂交,对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田间鉴定及考种,选育出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酒葵143。在2018 — 2019年多点区域试验中, 2 a 10点(次)有8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4 095.8 kg/hm2,较对照品种JK601增产8.0%。该品种中熟,生育期113 d,株高204.1 cm;结实率87.6%,籽仁率53.8%;籽粒长锥形,长2.48 cm、宽0.93 cm。籽粒蛋白质含量127.0 g/kg,含油率26.32%。中抗菌核病、黄萎病,高抗黑斑病、褐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地区及其他类似生态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生育期的海拔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高海拔地区的玉米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利用更加合理,采用作物生态学的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间,在甘肃省和云南省各设5个试验点,研究了北、南异地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播期大体相同的条件下,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随海拔的升高而相应延迟,即播种~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的"三段生长"时间相应延长.反映生育期长短的出苗~成熟天数与海拔之间呈0.01水平的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海拔每升降100 m,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延长或缩短4~5 d,株高和穗上叶数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山西省小麦生产提供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促进小麦更新换代,实现小麦持续增产稳产。以运旱20410为母本、运旱719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水旱交叉生态选择、多环境多点鉴定等手段,采用系谱法成功选育出了抗旱冬小麦新品种晋麦105号。2017 — 2019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 2 a 13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396.28 kg/hm2,较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6.7%。2018 — 2019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生产试验, 7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4 158.77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6.1%。该品种株高73.6 cm,穗长6.8 cm,成穗数480.0万穗/hm2,穗粒数31.0粒,千粒重38.5g;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适宜在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黄淮旱地麦区、陕西渭北旱塬麦区及同类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覆膜时期与施氮量对旱地玉米土壤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覆膜时期与施氮量对陇东旱地春玉米田土壤耗水特征、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目的。采用大田试验方式,运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覆膜时期,设秋季覆膜(休闲期覆膜)和春季覆膜(播前覆膜)2个水平,副处理为施氮量,分别为施纯N 0(CK),75(N75),150(N150),225(N225),300(N300),375(N375),450(N450)kg/hm2 7个施氮水平。测定了春玉米休闲期与各生育时期0—300cm土壤含水量、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籽粒品质。结果表明:(1)秋季覆膜能显著提高0—200,0—300cm土壤贮水量,较春季覆膜增幅分别为54.0~97.7,53.9~108.8mm。(2)无论何时覆膜,长期施氮较CK极显著降低了各生育时期0—300cm土壤贮水量。(3)休闲期覆膜较不覆膜极显著降低了土壤耗水量,减少幅度为47.2~55.7mm。(4)全生育期各处理玉米耗水量基本呈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的趋势,秋季覆膜较春季覆膜增幅为38.6~86.7mm,与播前底墒密切相关。(5)无论何时覆膜,施氮225kg/hm2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超过225kg/hm2时,产量下降。各施氮处理平均产量秋季覆膜较春季覆膜增加5.2%。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以施N 225kg/hm2较高。另外,施氮极显著影响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因此,覆膜尤其是秋季覆膜垄沟种植结合施氮225kg/hm2能明显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化产量构成,改善籽粒品质,是陇东旱塬区玉米高效优质生产的适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育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作物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A3SX-1A为母本、晋光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的南繁北育,选育出生物质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生粱1号。2017 — 2018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94 464.3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7.2%。生育期143 d,株高400 cm左右,茎粗1.84 cm。该品种可以无限生长,晚熟,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宜在山西晋中、甘肃张掖、辽宁锦州、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