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党参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用量,以常规施肥磷酸二铵75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为对照,设化肥减量10%、20%、30%、40%后配施相应量有机肥的4个试验处理,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党参农艺性状、等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提升,党参鲜根重显著增加;党参产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有机肥4 500 kg/hm2+常规施肥减量30%增产幅度最高,为12.70%。所有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处理的党参品质均高于常规施肥。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党参产量。在试验条件下,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施有机肥4 500 kg/hm2+常规施肥减量30%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氮肥增效剂在春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以春小麦品种永良15号为指示品种,设添加不同用量的氮肥增效剂NBPT、DMPP,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对照)共5个处理,在河西灌区研究了减量施肥条件下添加肥料增效剂对春小麦生长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传统施肥(N 232.5 kg/hm2、P2O5 241.5 kg/hm2、K2O 56.3 kg/hm2)减N 14.0%、P2O5 37.9%,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 0.40 kg/hm2、硝化抑制剂(DMPP)2.00 kg/hm2时春小麦主要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为4 693.3 kg/hm2,纯收益较传统施肥增加975.59元/hm2。在河西灌区,春小麦在化肥减量并添加氮肥增效剂条件下能够实现节本增效,可在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设施蔬菜的增产效果,以当地主栽豆角品种赤玉三号为指示品种,在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设施农业园区设置常规施肥(CK)[复合肥(养分含量≥45%,N-P2O5-K2O为15-15-15)750 hm2、磷酸二铵375 kg/hm2],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T1)、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2)、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T3)、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4)、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5)6个处理,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豆角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施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后,可降低设施大棚土壤pH,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及豆角产量,且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农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施肥模式最佳,豆角产量为34 693.9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 653.1 kg/hm2,增产率为8.28%。在日光温室豆角生产中,建议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作为最佳施肥方案,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豆角产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蔬菜生产中施用化肥养分单一、供肥不平衡等问题,研究化肥配施不同量生物有机肥对韭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韭菜生产合理配施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2)、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3)、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4)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韭菜产量,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配施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相比,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提高,但两者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2 400、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产量和经济收益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3.2%、19.2%、19.9%和10.2%、13.1%、10.1%;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韭菜干物质积累量。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够显著提高韭菜叶片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5.0%、28.0%和7.5%、22.0%,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9.4%和25.9%,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各生物有机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利用率以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在保证韭菜高产的同时,配施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显著改善韭菜的营养品质,提高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对冬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冬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更显著。以施精鸡粪(干重)7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处理的冬油菜越冬率为98.56%,较对照不施肥提高9.37%;折合产量为2 575.04 kg/hm2,较不施肥对照提高550.00%;水分利用效率为5.80 kg/(hm2·mm),较对照提高了504.17%。所有施有机肥的处理折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是提高冬油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我国化肥零增长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探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作物产量效应及氮效率,可为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两年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探讨陕西关中塿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氮效率的响应。试验设对照不施肥 (CK)、氮磷钾100%由化肥提供 (NPK)、75%NPK + 25%有机肥氮 (25%M)、50%NPK + 50%有机肥氮 (50%M)、25%NPK + 75%有机肥氮 (75%M) 和全部氮由有机肥提供 (100%M),共6个处理。 【结果】 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及其总产量。在不同有机无机配比的处理中,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增加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5%M处理的作物产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两个轮作年氮回收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43%和38%~61%;氮农学效率的范围分别为12.3~18.3 kg/kg和17~24 kg/kg;氮偏生产力范围分别为41.4~46.5 kg/kg和44~51 kg/kg;氮生理效率范围分别为31~47 kg/kg和34~46 kg/kg。总体而言,75%M处理的氮效率高于其它处理。小麦–玉米轮作两年之后,施肥处理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为11~133 kg/hm2,以NPK处理最高。氮平衡结果显示,50%M、75%M和100%M均有一定的氮素盈余,盈余量为33~120 kg/hm2,其中以100%M处理的盈余量最大。25%M和NPK处理有一定亏缺,分别为N 19.6 kg/hm2和40.3 kg/hm2。另外,两个轮作年的年均经济收益大小为75%M > 50%M > 25%M > NPK > 100%M,其中75%M处理的年收益最高为19906元/hm 2,100%M处理的年收益最低为16634元/hm2。 【结论】 经过小麦–玉米两个轮作年,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氮效率,增加年经济效益,同时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盐碱地棉花种植最佳施肥模式,在山东省东营市中度滨海盐碱地设置了6种施肥模式(包括不施肥对照、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一次性施肥、减量化肥以及减量化肥+有机肥),通过对棉花关键生育时期植株调查取样和测定分析,探讨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棉花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处理(非控释氮和控释氮1∶2配合)与同等养分水平的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棉花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各器官氮磷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前者花铃期氮磷养分总积累量分别比优化施肥处理高23.39%和13.97%,比不施肥处理高50.98%和46.94%。减量化肥(N、P_2O_5、K_2O减量20%)+有机肥处理棉花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处理高31.14%,比习惯施肥处理高13.37%,经济效益增长1 925元/hm~2;一次性施肥处理棉花产量与习惯施肥相近,经济效益比习惯施肥增长了279元/hm~2。籽棉产量与吐絮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中度滨海盐碱地采用减量化肥(N、P_2O_5、K_2O减量20%)+有机肥和一次性施肥处理措施节本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替施部分化肥是实现我国化肥零增长并保持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等养分条件为基础,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基施化肥对玉米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云南红壤坡耕地有机肥的合理利用及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置不施肥处理(CK)、施用100%化肥处理(NPK)及4个基施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处理,替代率分别为10%(T1),20%(T2),30%(T3),40%(T4),分析玉米产量、吸氮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籽粒、秸秆生物量,玉米籽粒产量提高达6.07%~19.53%,秸秆生物量提高达2.16%~21.76%,且有机肥替代30%的化肥处理下的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生物量最高,分别达到7 653 kg/hm2,16 530 kg/hm2,较其他施肥处理有一定的显著性;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均提高了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吸氮量,各施肥处理下的玉米地上部氮素平均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3(292 kg/hm2)>T2(248 kg/hm2)>T1(212 kg/hm2)>T4(203 kg/hm2)>NPK(176 kg/hm2)>CK(52 kg/hm2),T3处理较NPK,T1,T2,T4处理下的玉米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提高了39.90%,27.37%,15.01%,30.38%; 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均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提高比例分别为5.00%~21.80%,2.44%~9.48%,20.48%~94.02%,7.54%~32.86%,且T3处理下的各氮素利用率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综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且提高玉米的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且以有机肥等氮替代30%基施化肥的配施效果最好,可作为云南红壤坡耕地玉米增产和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洋葱是四川省攀西高原的一种主要蔬菜,但鲜有其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的报道,以当地主栽洋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设置PK、农户习惯(630-300-420)、氮磷钾优化减量(540-270-330)(NPK)、NPK+中微肥、有机肥替代30%化肥(70%CN+30%ON)、控释掺混肥(40%控释N+60%常规N)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洋葱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洋葱养分需求量顺序为氮>钾>磷,收获时洋葱氮、磷和钾比例为8.4∶1∶7.8;每生产1000 kg洋葱吸收氮2.30~2.52 kg、磷(P2O5)0.57~0.69 kg,钾(K2O)2.45~2.84 kg。NPK+中微肥施肥模式的洋葱产量、氮表观回收率、氮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最高,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加8685 kg/hm2、17.06%、47.89 kg/kg和24.96 kg/kg。氮磷钾优化减量、有机肥替代30%化肥和控释掺混肥3种模式的洋葱产量、氮表观回收率、氮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较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平均增加7230 kg/hm2、10.1%、45.20 kg/kg、22.27 kg/kg。因此,在攀西高原洋葱高产高效生产中,建议在适量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510~540、240~270、300~330 kg/hm2)的基础上优先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并结合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缓控释肥施用,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堆肥与化肥配施对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与化肥配施玉米农田中全年光能利用率以处理7(堆肥60 000 kg/hm2+磷二铵210 kg/hm2)最高,为0.884%;玉米水分利用率、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经济总收入均以处理7最高,其中,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46.85 kg/mm,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85.72 kg/mm,经济产量为17 280.99 kg/hm2,生物产量为30 886.09 kg/hm2,经济总收入为35 922.5元/hm2。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施用模式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州市蔬菜种植区老菜地进行连续6茬菜心试验,研究有机肥施用模式对蔬菜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对不同茬别菜心产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别。连续六茬试验中,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菜心产量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品质最优,复合芽孢杆菌堆沤鸡粪处理菜心产量提高仅次于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种植六茬菜心后,施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对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最强。因此,在老菜地蔬菜生产中,在施用无机肥基础上配施适量鸡粪,并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淋施复合芽孢杆菌,不但提高蔬菜产量,而且具有培肥、活化和改良土壤生物质量的作用,减轻蔬菜连作障碍,实现集约化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荔枝园化肥施用量过高而存在的土壤质量下降、酸碱失衡和产量下降等问题,综合考虑荔枝养分投入量与带走量,研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荔枝提质增效提供施肥指导.以妃子笑荔枝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减施化肥30%分别配施普通商品有机肥5 kg/株(OF5)和10 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河西灌区土壤肥力贫瘠,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低下及无机氮肥过量施用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探究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肥对酿酒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酿酒葡萄适宜的有机无机氮肥配施用量.[方法]于2018年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单施化肥(C),单施有机肥(O),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我国白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过量和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研究优化施肥对白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方法】  于2018年秋季分别在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基地布置2个白菜田间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 (FP)、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 (OPT)、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 (OPT+OM)、基于优化施肥的减氮处理 (OPT-N)、基于优化施肥的减磷处理 (OPT-P)、基于优化施肥的减钾处理 (OPT-K)。测定比较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白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和纯收益的影响。  【结果】  与FP处理相比,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两个试验地OPT处理的白菜产量分别增长了13.3%和18.0%;魏善庄镇试验地白菜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35.1、24.1和165.1 kg/hm2,长子营镇试验地分别增加了92.7、29.6和123.3 kg/hm2,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魏善庄镇试验地OPT+OM较FP处理白菜增产9.8%,与OPT处理产量相比略有降低;长子营镇试验地OPT+OM较OPT处理白菜产量显著减少22.3 t/hm2,比FP处理增产1.8%但差异不显著。两个试验地点OPT处理白菜纯收益较FP处理和OPT+OM处理提高了12.7%~58.5%。与FP处理相比,两个试验地OPT和OPT+OM处理的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有所提高。由于FP处理施钾量偏低,导致其钾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OPT处理和OPT+OM处理。除长子营镇OPT+OM处理的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OPT处理外,两个试验地OPT+OM处理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效率指标均与OPT处理相当或者显著低于OPT处理。  【结论】  在不同地力和施肥水平的两个地块上,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均取得了显著提高白菜产量、效益及氮磷肥利用率的效果,证明该方法是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推荐施肥方法。如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其推荐施肥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长期减量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影响,以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减量20%和40%化肥分别配施22 500、30 000、37 500、45 000 kg?hm-2紫云英10种施肥模式,研究水稻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水稻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6.
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宁夏银北灌区灌淤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制约着宁夏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了给宁夏地区盐化灌淤土的施肥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银北灌区典型盐化灌淤土为研究对象、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盐化灌淤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地增加盐化灌淤土的速效养分含量,进而优化玉米产量构成要素,提高玉米产量。各施肥处理除常规施肥处理(施N 375.0 kg/hm2、P2O5 100.0 kg/hm2、K2O 100.0 kg/hm2)的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最高外,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量50%氮肥(施N 187.5 kg/hm2、P2O5 100.0 kg/hm2、K2O 100.0 kg/hm2、有机肥7.3 t/hm2)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指标最高。与对照不施肥相比,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34.5%、25.9%、120.5%、23.7%,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产量分别增加了40.5%、15.2%、80.5%、104.8%,秃尖长降低了78.0%;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36.5%、21.4%、13.7%、8.6%,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产量分别增加了0.6%、1.9%、5.3%、3.1%,秃尖长降低了57.7%。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均可改善盐化灌淤土理化性质进而提升玉米产量,且以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施用的处理效果较好,其中以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量50%氮肥的施肥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上海郊区蔬菜田氮素流失的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Nitrogen (N) leaching in vegetable fields from December 2002 to May 2003 with equal dressings of total N for a sequential rotation of Chinese flat cabbage (Brassica chinensis L. var. rosularis) and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in a suburban major vegetable production base of Shanghai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lysimeter metho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so as to prevent nitrogen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Results showed that leached N consisted mainly of nitrate N, which accounted for up to more than 90% of the total N loss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groundwater pollution. Data also showed that by partly substituting chemical N (30%) in a basal dressing with equivalent N of refined organic fertilizer in the Chinese flat cabbage field, 64.5% of the leached nitrate N was reduced, while in the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field, substituting 1/2 of the chemical N in a basal dressing and 1/3 of the chemical N in a top dressing with equivalent N of refined organic fertilizers reduced 46.6% of the leached nitrate N. In the twoyear sequential rotation system of Chinese flat cabbage and lettuce, nitrate-N leaching in the treatment with the highest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was up to 46.55 kg ha^-1, while treatment plots with the highest amount of organic fertilizer had only 17.58 kg ha^-1. Thus, partly substituting refined organic fertilizer for chemical nitrogen in the first two seasons has a great advantage of reducing nitrate-N l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