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耳内镜诊治中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径为2.7、4.0mm,角度为0、30、70°的耳内镜及配套的视频系统,在视频监视下对鼓膜、中耳等进行不同角度的检查及在内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用耳内镜检查272例286耳,急性中耳炎88耳,大疱性鼓膜炎2耳,外份性鼓膜穿孔76耳,分泌性中耳炎35耳,咽鼓管阻塞、功能不良1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耳弹纯型42耳,骨疡型7耳,胆脂瘤型9耳),上鼓室鼓膜内陷8耳,中耳乳突根治术后7耳。用耳内镜进行79例80耳微创手术,耳内镜下鼓膜外伤整复术15耳,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穿刺及置管术32耳,慢性中耳炎弹纯型)鼓膜成型术10例11耳,耳内镜下高负压吸引清除慢性中耳炎病变22耳。结论耳内镜下检查能观察到常规耳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听骨链、上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咽鼓管鼓口等部位,易于发现中耳病变,提高中耳疾病诊断准确率;在耳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去除病变彻底,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间58例5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病人,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鼓室成形术,经1年以上随访,分析手术方法及听骨修复材料、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鼓膜修补一次成功56耳,2耳作二次手术。术后干耳56耳,2耳行二次根治术获得干耳。术后12个月,听力提高30dBHL以上2耳、20~30dBHL10耳、10~20dBHL26耳、0~10dBHL18耳、更差2耳。听力提高10dBHL以上为有效,听力提高有效率为65.5%(38/58)。1例术后2个月出现面瘫,半年后恢复。结论:选择性的进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干耳和保存、提高听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利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修补鼓膜穿孔、上鼓室外侧壁、耳道后壁鼓室成形术50例。结果:50例中47例移植物成活,成功率为94%;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气骨导间距≤10dBHL27例,占55.1%;气骨导间距≤20dBHL41例,占83.7%;气导平均提高22dBHL。术后6个月至4a随访,未发现听力回降及鼓膜回缩。结论: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明显,移植易成活。移植物中软骨的弹性和硬度不影响术后听力提高,且对术后鼓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因而对防止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提高鼓室成形术远期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患者96例98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作听骨链重建术,经1年以上随访,分析疾病康复和听力提高的效果。结果:鼓膜修补一次成功97耳,1耳术后鼓膜出现小穿孔。术后中耳乳突腔2个月干耳的85耳、3个月干耳10耳、3个月干耳3耳;术后迟发性面瘫1例,治疗康复。术后换药眩晕2例、耳廓软骨膜炎1例。术后12个月,98耳听力保存了术前相同或高于术前的听力水平。听力测试: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阈在30dBHL内有4例5耳,听力提高20~30dBHL 32耳,10~20dBHL 26耳,0~10dBHL 35耳。以听力提高10dBHL以上为有效,听力提高有效率为64.3%(63/98)。结论:生物陶瓷人工听骨生物相容性好,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适合国情的听小骨赝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乳突根治术一期鼓室成型术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作耳后扩大切口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探通冲洗咽鼓管及中耳腔,同期行听骨链重建及颞肌浅筋膜鼓室成型。结果:16例患者均1次成功,无1例出现移植片穿孔坏死等情况。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加一期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既能保证彻底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耳听力,是治疗这类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移植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移植修补鼓膜穿孔、上鼓室外侧壁、耳道后壁鼓室成形术 50例。结果 :50例中 47例移植物成活 ,成功率为 94% ;术后 6个月语言频率气骨导间距≤ 1 0 d BHL 2 7例 ,占 55.1 % ;气骨导间距≤ 2 0 d BHL 41例 ,占 83.7% ;气导平均提高 2 2 d BHL。术后 6个月至 4 a随访 ,未发现听力回降及鼓膜回缩。结论 :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明显 ,移植易成活。移植物中软骨的弹性和硬度不影响术后听力提高 ,且对术后鼓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因而对防止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 ,提高鼓室成形术远期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使用0.3%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含0.3%氧氟沙星滴耳液10滴,0.1%地塞米松滴眼液5滴,3%硼酸酒精5滴)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例。结果:本组痊愈46例占79.3%,有效率达96.5%,其中治疗1-5次即干耳者占72.4%。结论: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操作简单,疗程短,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Tos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型术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13耳)施行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3耳中1耳术后鼓膜穿孔,1耳鼓膜-外耳道前壁夹角变钝,1耳鼓膜外移愈合,无鼓膜不张、胆脂瘤复发病例;术后气导听阈提高者7耳(7/12,剔除1例术前全聋患者).结论 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型术,能有效地清除鼓室及乳突病灶,并形成稳定的中耳含气腔和听力传导,适用于板障型及硬化型乳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鼓室置管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计算机统计分析系统,对144例(236耳)随访资料完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程、留管时间及咽鼓管负压平衡功能对预后均有影响.而性别、年龄、切口方式、通气管形状、置管部位等因素与预后无关.结论提示及早发现并治疗该病、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尽量留管半年以上对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汉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例1,男,46岁。因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20余年,以“左乳突根治术后复发”于2004年3月1日收入院。第1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并胆脂瘤形成。术后一直未能干耳,且很快又出现流脓并逐渐加重,伴有耳痛。查体:左耳外耳道及轮廓化的乳突腔充满淡红色肉芽组织,病理报告为粘膜组织慢性炎症;右耳未见异常。CT检查:左乳突呈板障型,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及鼓窦入口均可见软组织影,乳突外侧及鼓室前壁、鼓室部分脑板及乳突骨质缺如(手术所致),诸听骨破坏并消失,水平半规管外缘破坏,肿物向下侵及外耳道前壁及下壁,颞颌关节及面神经均被侵蚀。入院诊断:①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复发(左);②中耳乳突恶性肿物待排(左)。2004年3月4日在全麻下行左鼓室及乳突探查及扩大乳突根治。见其内有肉芽样新生物,取新生物做冰冻切片,诊断为中耳乳突鳞癌。继续探查,见乳突尖已被侵蚀,各种骨性标志消失。扩大探查范围,见外耳深部、鼓室、鼓窦亦充满肉芽样新生物,鼓室及鼓窦脑板被破坏,硬脑膜部分暴露且被瘤组织所侵犯;听骨链除蹬骨底板尚存在外,均已消失。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结果为鳞状细胞癌(Ⅱ级)。术后半月病人转往我院肿瘤分院继续治疗。例2,男,39岁。约2年前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经治的30例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切开置管术。结果患儿术后听力均明显提高,拔管后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因其病因、病理变化复杂,不易治疗.如部分急性病人由于鼻腔、鼻咽部存在感染,有分泌物,不能常规进行咽鼓管吹张;慢性病人到了晚期更是棘手,甚至行中耳插管都无法完全改善症状.近年来,作者采用益气聪明汤加西医辅佐治疗这类单纯西医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10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2例中,双耳发病40例,共142耳.男56例,女46例.因鼻、鼻咽部炎症不能行咽鼓管吹张68例,病程超过1个月者34例,其中曾行鼓膜切开排液或中耳插管10例.年龄18~68岁,病程3天~4年.主要症状: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闭塞感或闷胀感,伴耳鸣30例,伴头痛8例.检查:鼓膜完整、膨隆或内陷、活动度差或消失.急性者呈淡黄或橙红色,慢性者呈腊黄或灰白色.中有47耳可见液平线或气泡.纯音测听均显示传导性耳聋,500HZ、1000HZ、2000HZ平均气导听阈在30~40dB,骨导正常.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图B型97耳,C型45耳.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5年5月始采用经鼻内窥镜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4~65岁,病程3个月~2a,其中9例曾行鼓膜穿刺术。48例患者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耳内胀闷感或闭塞感,低音调耳鸣或头位改变时听力有变化。临床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混浊或呈慢性充血,有15例可见液平面。鼻内窥镜检查鼻咽部无占位病变。用电测听检查语言频率气导。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鼻腔先用1%地卡因麻醉,1%麻黄素收缩鼻腔粘膜,然后在内窥镜直视下,由患侧总鼻道导入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外植法在鼓膜大穿孔鼓膜成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传统外植法的基础上对手术切口、骨性耳道成形、筋膜放置方法进行改良,施行手术21例21耳.结果:20耳新生鼓膜形态位置正常,前方锐角存在,无胆脂瘤形成,语言频率与术前相比提高30 dB者14耳,提高25~15 dB者 6耳.结论:改良外植鼓膜成形术为鼓膜大穿孔病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术(adenoidectomy with auripuncture,AT+A)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7例,采取AT+A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治疗前后患儿听力变化以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95.3%,没有出现中耳感染病例。结论:AT+A可以作为儿童OME首次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胆脂瘤和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疾病之一,并有可能并发颅内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至今仍存在着分歧.1989年以来,我院在学习王正敏教授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基础上[1],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改良[2],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共做13例并随访五年,均获满意疗效.术后听力平均提高23dB,未见胆脂瘤复发,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鼓室炎症对自体骨塑形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的影响。方法 45例自体骨塑形听骨链重建术的患者,根据鼓室炎症轻重程度分为炎症轻组(25例)及炎症重组(20例)。炎症轻组鼓室黏膜充血、光滑、无增厚;炎症重组鼓室黏膜肥厚、粘连、肉芽增生。比较两组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结果炎症轻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比术前减少(17.87±7.11)dB,而炎症重组减少(9.65±5.13)dB,两组手术前后平均气骨导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鼓室炎症的轻重程度是影响术后听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燕青  田兴德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92-292,296
例1,男,46岁。凶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20余年,以“左乳突根治术后复发”于2004年3月1日收入院。第1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并胆脂瘤形成。术后一直未能干耳,且很快又出现流脓并逐渐加重。伴有耳痛。查体:左耳外耳道及轮廓化的乳突腔充满淡红色肉芽组织,病理报告为粘膜组织慢性炎症;右耳未见异常。CT检查:左乳突呈板障型,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及鼓窦入口均可见软组织影,乳突外侧及鼓室前壁、鼓室部分脑板及乳突骨质缺如(手术所致),诸听骨破坏并消失,水平半规管外缘破坏,肿物向下侵及外耳道前壁及下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在内窥镜下对83例患者行鼓膜修补术并随访3~6个月。结果:82例鼓膜修补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2周后因冲凉时污水入耳引发感染,移植组织溶解而失败,经治疗干耳2月后再次手术,鼓膜修补成功。结论:耳内窥镜电视显示下鼓膜修补术,视野清晰,操作简单,疗效肯定,且国产耳内窥镜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涎腺内镜对慢性阻塞性颌下腺炎的诊治价值。方法:收集了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因颌下区反复出现肿胀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2-62岁。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下颌横断咬合片检查,26例行颌下腺造影,48例均接受涎腺内镜检查。结果:咬合片显示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18例,造影片显示导管内阴性结石15例,主导管及分支导管不同程度的扩张。涎腺内镜显示:颌下腺导管内结石40例(包括术前诊断为阴性结石15例及漏诊7例患者),导管狭窄6例,扭曲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导管炎性改变,如导管内壁片状充血,管壁苍白,粘液栓等。所有患者术后颌下区肿胀症状均明显减轻,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涎腺内镜是诊治慢性颌下腺炎的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