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21-1721,1731
娇驼跷蝽是泡桐苗圃中的主要害虫,在河南1年发生3代,以成虫主要在地面枯枝落叶及杂草丛中越冬,以若虫、成虫刺吸泡桐嫩芽及叶片造成危害;温、湿度对其群体发生数量影响较大.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3块春芝麻地的娇驼跷蝽进行2年不同月份密度、终花期空间分布以及寄主植物的株高、穗长、蒴果数、叶片均长等生态因子的调查,对该害虫6月发生量数据进行分布型指标计算与序贯抽样研究,结合相关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对应分析(CA)、R语言随机森林(RF)模型分析与发生因素的加权列联表分析.结果表明,此虫在春芝麻田为弱聚集分布型,M...  相似文献   

3.
泡桐是河南著名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为害泡桐的害虫,根据历年来在各地的调查约20余种。其中以泡桐金花虫在豫南、豫西山区为害较重;桑白介壳虫在鄢陵局部地区成灾;泡桐灰天蛾分布为害极广;泡桐巢蛾在豫西栾川、芦氏高山地区猖獗发生;豫东、豫北平原沙区泡桐幼苗遭受蛴螬为害严重。随着泡桐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害虫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泡桐是我区主栽的速生用材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泡桐网蝽大面积发生,使林木出现早期落叶,甚至整株枯死。据鲁山县瓦屋公社楼子河大队调查:有虫株率95%,最高虫口密度(胸径10—15厘米)达25万头,被害株材积生长每年减少15—30%左右,对林业  相似文献   

5.
小长蝽以前未见报道该虫在枸杞上为害,其为首次在宁夏发现。为了明确小长蝽在枸杞田中的发生为害规律,并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年在宁夏中卫市的枸杞地中,用目测法对小长蝽的分布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长蝽成虫在7月份开始为害枸杞,7月15号为为害高峰期,形态为成虫,若虫和卵,成虫和若虫群集主要为害花蕾,果实等,亦可为害叶和嫩枝。其为害花蕾的时期正是小长蝽交配产卵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主要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140种(包括杂交种、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主要栽培的林木、果树、花卉树种被光肩星天牛为害情况调查,确定抗性序列。结果表明,调查树种中对光肩星天牛高感树种41种;感虫树种4种;抗虫树种16种;免疫树种79种。  相似文献   

7.
泡桐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鲁西南地区林、粮间作生态种植的重要树种。其绿色面积大,生长速度快,板材质优等级高,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受群众欢迎。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泡桐叶部屡遭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eman)的危害,是泡桐上继大蓑蛾发生衰退后的又一续发性害虫,给泡桐板材生产带来隐患。据2002年7月下旬在曹县郑庄等乡镇泡桐树调查,泡桐叶甲虫蛀率达40%~60%,虫叶率为10%-30%,单叶有虫少则10  相似文献   

8.
正荔枝蝽(俗称臭屁虫)是荔枝、龙眼重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刺吸嫩梢、花穗、幼果汁液为害,导致落花落果,造成的伤口还为荔枝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生为害提供便利。春季随着气温不断上升,越冬成虫陆续上树活动取食、交配产卵,为害会迅速加重。防治荔枝蝽应掌握在荔枝蝽对药物敏感的两个关键时期:一是在4月中下旬大部分越冬虫交尾产卵前,可有效降  相似文献   

9.
枣树是静海县的传统主栽树种,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绿盲蝽象在静海县发生严重,每年因此虫为害造成枣树减产20%以上,给农民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根据近年对西翟庄、唐官屯、大丰堆、静海镇、王口镇等乡镇枣园的调查,发现当前绿盲蝽象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筛豆龟蝽及其2种卵寄生蜂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豆龟蝽(M egacopta cribraria)是福建福州菜用大豆的主要害虫,该虫1 a发生3代,以成虫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出来活动.以成虫、若虫吸食为害菜用大豆茎秆、叶片和豆荚,为害高峰期分别是:5-6月份为害春种菜用大豆,9-10月份为害夏种菜用大豆.筛豆龟蝽有2种卵寄生蜂:黑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 nezaraeIsh ii)和蝽小缘腹细蜂[Asolcus m inor(W atanabe)](中国新记录).其中黑蝽卵跳小蜂是优势种,对筛豆龟蝽种群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国储林、森林公园、廊道绿化工程在我县相继实施,兰考县造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树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县以种杨树为主,现在以种植泡桐、中乔木、花灌木等绿化树为主),由于栽植树种多、品种广,病虫害种类也随着增加,且病虫害种群随着树种结构改变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以杨树食叶害虫及杨树病害为主)。近年来,在我县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病虫害主要有:美国白蛾、泡桐丛枝病、悬铃木方翅网蝽、蚜虫类、螨类、蚧壳虫类等。  相似文献   

12.
<正> 大袋蛾(Crytothelea Variegata Shelllen)属鳞翅目、袋蛾科(又名布袋虫、避债蛾),主要为害泡桐、法桐、杨、柳、榆、槐、苹果等多种林木及果树的叶片及树嫩芽,是我省城、乡绿化,四旁植树和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全省普遍发生,特别是1984年对全省泡桐幼树的为害甚为严重。据预  相似文献   

13.
<正>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 Linnaeus)又名杨木蠹蛾,多为害杨、柳、榆、核桃、苹果、梨等树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五味子栽培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经田间调查发现,随着五味子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该虫已经成为五味子的主要虫害之一。其为害五味子2a发生1代,1年生幼虫主要蛀食植株地上部的主  相似文献   

14.
<正> 泡桐具有分布广,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的特性,是我国著名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也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的主要树种。为了更好地发展林业生产,给适地适树栽植泡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泡桐生长和土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整理如下:泡桐在我县共有四种,即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揪叶泡桐(P.catalpifolia Gong tong SP.n-od)、兰考泡桐(P.elongata S.H.Hu)、毛泡桐(P.tomentosa Steudel),其中以兰考泡桐为最多。  相似文献   

15.
<正> 蓟马(ThripstabaiLind),别名吸干虫.属缨翅目,蓟马科.此虫历年为害农作物较多而为害泡桐苗很少,但1981年因气候关系,泡桐育苗地中普遍发生,植株被害后,叶子卷缩或枯黄,叶背呈现银灰色而有光泽的斑点,后期苗子干枯而停止生长,是泡桐苗的一大害虫,对泡桐苗为害很大.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5毫米左右,体色变化较大,由浅黄到深褐色,一般淡褐色.雄虫无翅,雌虫有翅,翅端上部有鬃毛4-6根,第2-8节前缘各有一黑栗色横纹.卵:黄绿色,肾形.若虫:体形似成虫,淡黄色,无翅.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泡桐是我省著名的速生阔叶树种,生长快、分布广、繁殖容易、用途大,有传统的栽培经验。许昌专区所辖十八个县(市)的平原、丘陵、浅山、深山地区均有泡桐分布,尤其是长葛、禹县的泡桐,质量高,栽培经验亦很丰富。为了迅速恢复与发展泡桐,进一步提高泡桐的造林质量,必须认真总结群众的泡桐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17.
研究贵阳花溪地区烟盲蝽(Cyrtopoltis tenuis Reuter)的形态和生物学习性表明,烟盲蝽在烟地中每年发生五代,雌虫产卵5-13粒。成虫和若虫能从烟草(Nico-tianatobaum L.)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Hemsl.),芝麻(SesamumL.)等 indicum 寄主吮吸汁液。杀虫剂多灭磷,伏杀磷、乐果、敌杀死对烟盲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3%、58.0%、87.1%、和62.9%。烟盲蝽的越冬虫态及场所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核桃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云斑天牛又名铁炮虫,属鞘翅目天牛科,是天牛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为害核桃、栗、苹果、梨等果树及桑、柳、榆、泡桐等林木。近几年太行山核桃产区该虫发生严重,在灵寿、平山、井陉、赞皇等县调查,10年生以上的大树被害株率达30%~50%,是核桃生产的大敌。该虫主要为害核桃树的主干和大枝,幼虫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积累与归还,是衡量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研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国外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国内对针叶林的研究已开始。泡桐(Paulownia)是我国分布广泛的树种之一。由于其具有生长迅速、材质良好和繁殖容易等特点,因而在我国中部平原和丘陵地区大量栽植。其中河南栽植数量最多,目前现存株数已有三亿株。人工泡桐林树种单一,层次单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人工栽培群落。同时不少地区实行农桐间作,大量泡桐引入农田。泡桐林物质流的循环,不仅对泡桐林本身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20.
斑须蝽为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斑须蝽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农业生产新发生的一种害虫,主要为害玉米、甜菜和马铃薯。2000年斑须蝽仅在黑龙江省个别市县造成危害,2001年发展到绥化、哈尔滨等20余个市县,发生面积约41.3万hm2,2002年以后该虫仍在部分地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