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峡库区蓄水后大宁河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宽鳍(Zacco platypus)为主要优势种。在对3个采样点的鱼类组成、相似度、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后,发现河流生境改变对大宁河下游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作为库区最主要渔获对象,数量现已剧减;鲇、鲤(Cyprinus carpio)及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等在渔获物中比重相对上升;不同采样点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及2021年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11.5 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鱼类18种,隶属2目6科10属;鲤形目有15种,占总种数的83.33%;鲇形目3种,占16.66%。土著鱼类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与干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金川至丹巴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北盘江董箐水电站库区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董箐水电站成库后库区内渔业资源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给董箐水库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库区鱼类资源保护以及增殖放流活动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于2013-2015年在董箐库区进行6次生物采样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渔获物668尾,隶属3目、8科、29属、39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0.8%;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i)为库区的优势种;董箐库区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为评价指标,其平均值为3.811、0.914和2.649,分析发现鱼类物种多样性呈减少趋势。对比历史资料发现,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已发生改变,喜静水或缓流生境的鱼类逐渐成为库区优势种群;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原河段流水型鱼类逐渐被替代,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在金沙江下游干流大规模水电开发的背景下,干流开发与支流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黑水河是白鹤滩库区鱼类的优先保护支流,确定其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和保护物种是进行鱼类栖息地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前提基础。在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黑水河35种鱼类进行优先保护次序的定量分析,并结合黑水河栖息地实际情况,确定保护目标鱼类。结果显示,达到黑水河一级保护的鱼类只有1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达到二级保护的种类有12种,其中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和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处于三级保护的鱼类有17种,其中钝吻棒花鱼(Abbottina obtusirostris)和张氏?(Hemiculter tchang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四级保护鱼类有5种,其中短体副鳅(Paracobitis potanini)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黑水河鱼类的实际情况。结合白鹤滩水库蓄水后黑水河栖息地生境改变的情况,最终确定昆明裂腹鱼、黄石爬鮡、短须裂腹鱼为黑水河栖息地修复和保护的目标鱼类,长薄鳅和长鳍吻鮈为备选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5.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优先保护等级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对金沙江下游支流大汶溪进行了6次鱼类资源调查,共设3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0~15 d。结果表明,大汶溪共采集到鱼类3目、8科、28属、41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大汶溪上游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Schizothorax)prenanti]、短体副鳅(Paracobitis potanini)和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Schizothorax)wangchiachii]为优势种,中游以齐口裂腹鱼、短体副鳅为优势种,下游以鲫(Carassius auratus)、宽鳍鱲(Zacco platyp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优势种,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主要捕捞对象齐口裂腹鱼平均体重低于80 g、起捕规格小于10 g,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大汶溪鱼类多样性指数较高,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Wilhm改进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C)、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别为1.683~2.785、1.116~2.789、0.6597~0.9016、0.2831~0.4762,但整体上低于金沙江绥江段,该江段此4项指数分别为3.230、2.893、0.9421和0.4681。向家坝水电站淹没成库以及过度捕捞对大汶溪鱼类资源形成威胁,需要加强鱼类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2007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江段共监测274船次,统计渔获物3884.5 kg,生物学测定4174尾鱼,共采集鱼类23种,隶属于3目、5科、17属。主要经济鱼类有拉萨裸裂尻、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黑斑原鮡等7种,占渔获物重量的99%以上。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下降明显,外来物种入侵加速的演变趋势,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2011年对金沙江下游干流进行了6次鱼类资源调查,共设5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共计采集到鱼类6目、16科、52属、78种,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鲤[Cyprinus (Cyprinus)carpio]、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鲇(Silurus asotus)、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Schizothorax)wangchiachii]、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金沙江下游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平均尾重达到50 g的种类仅13种,且多数种类的起捕规格小于10,部分甚至小于1.0g,渔获个体以1~3龄鱼为主,大部分未达到性成熟年龄,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9.
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地方名为细鳞鱼,栖息于峡谷或流速较高的河流中,为冷水性底层鱼类。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四川西北和云南、贵州北部。在贵州省乌江上游六冲河、三岔河的干流和部分支流中均有发现,是贵州省的重点保护鱼类之一。为保护物种和开发鱼类养殖资源,开展昆明裂腹鱼苗种繁育研究意义重大。其人工繁殖技术在近三年取得较大突破,但苗种培育特别是流水培育未见报道。随着人们对昆明裂腹鱼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人  相似文献   

10.
2017-2019年,对大渡河上游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渡河上游采集到鱼类2目6科24种,其中包括了四川省级保护鱼类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以及外来物种3种.大渡河上游现有分布鱼类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重口裂腹鱼(S.davidi)等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乌江思林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效果,2013年和2014年对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放流的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inensis)和白甲鱼(Varicorhinus simus)部分个体进行了荧光标记,共标记放流1.98万尾中华倒刺鲃和4.56万尾白甲鱼,并在2014年与2015年进行了2个周期的回捕调查。结果显示,回捕调查捕获鱼类12种,共计2687尾;其中,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的渔获物占比分别为1.60%和0.71%,未见荧光标记个体。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标记中华倒刺鲃7尾(2014年6尾,2015年1尾)、白甲鱼7尾(2014年4尾,2015年3尾),回捕率分别为0.013%~0.049%和0.009%~0.030%,回捕地点共7个,距离放流地点226~24 105 m。研究表明,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增殖放流活动可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起到一定增殖效果。为取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建议调整放流方法、放流地点、加强渔政管理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开展赤水河河源段重点鱼类优先保护排序及河道栖息地健康评价,为赤水河鱼类保护和栖息地修复提供参考。以赤水河河源段为研究区域,设置18个采样点,于2021年11月、2022年4月进行调查。综合考虑区域内小水电拆除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依据AHP-熵权法,筛选了金沙鲈鲤、青石爬鮡、圆口铜鱼、岩原鲤、昆明裂腹鱼、长薄鳅6种优先保护鱼类,构建基于河流地貌特征、水文、水质及鱼类等4方面的河道栖息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尺度赤水河河源段栖息地综合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该河段仅30%河道栖息地为较好状况,50%河道栖息地处于一般状况,20%河道栖息地处于较差状况。小水电拆除可以有效恢复鱼类栖息地,但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结合研究区栖息地现状评估结果,可采取河道清理、卵砾石注入、河段平面形态修复、砾石群修复、构建生态丁字坝等5种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安宁河鱼类资源现状,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对安宁河及其支流18个采样点进行了5次调查,共计采集鱼类3 113尾,隶属4目、10科、35属、52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3种;鱼类区系包括中国平原、南方平原、南方山地、中亚山地、北方平原和晚第三纪早期6个区系复合体;其中,中亚山地区系复合体占优(40.4%)。安宁河不同河段Jaccard's相似性指数在0.12~0.47,鱼类群落相似性总体较低。根据IRI(100为优势种)指数计算结果,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us)、西昌高原鳅(Triplophysa xichangensis)、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鲇(Silurus asotus)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8种鱼类为安宁河优势种。根据个体生物学测量,安宁河主要渔获对象规格较小,齐口裂腹鱼均重285.8 g/尾,红尾副鳅均重7.2 g/尾,鲫(Carassius auratus)均重78.3 g/尾,鲤(Cyprinus carpio)均重361.1 g/尾,鲇均重93.7 g/尾,表明可能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多样性分析显示,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在1.95~4.4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75~2.33,Pielou均匀度指数(E)在0.67~0.73。安宁河鱼类多样性相比同区域其它河流偏低,可能与安宁河鱼类群落受到各种干扰、生境异质性降低、鱼类群落已发生演替有关。对比历史资料,鱼类种类数从82种下降至52种,在不同区域的各分类阶元均有所减少,且有自上而下加重的趋势。水电开发、河道采砂以及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是影响安宁河鱼类资源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尽快加强安宁河鱼类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4.
长江靖江段处于长江下游与河口段的交汇地带,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2002年至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用1张定置张网共采集到鱼类3514.84kg。5年间鱼类月平均捕获量58.59kg,以6月为最高,达108.61kg,12月最低,仅为31.57kg,呈现出典型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按照残差不相关和简洁原则确定模型结构,依据Akaike信息准则(AIC)与Schwarz贝叶斯信息准则(SBC)确定模型优度,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捕获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结果表明,类型为ARIMA(1,0,0) (0,1,1)12(不含常数项),模型方程(1-0.327B)(1-B12)lnyt= (1-0.825B12)et的残差为白噪声(P>0.05)。该模型对2003-2006年4年的月捕获量拟合精度为71.49%-83.28%,能较好地拟合既往时段的月捕获量序列。对2007年逐月捕获量预测的相对精度为58.64%-99.44%,年相对精度达81.60%,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用于长江口沿岸滩涂湿地鱼类捕获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于2017-2020年在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了8次鱼类资源调查。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3种,隶属于2目6科9属,其中怒江特有种有6种,外来鱼类5种。鱼类种类数分布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优势种为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3种鱼类共占调查鱼类总生物量的96.28%,占生物总数的91.25%。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范围分别为0.369~0.908、0.222~0.496、0.317~0.754和0.405~0.692,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多样性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类型上分为底栖缓流型、底栖间隙型、急流吸附型及静水中层型4类,摄食类型基本上都为杂食性。下游察瓦龙乡与那曲大坝上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11.76%)最低,支流左贡玉曲河与比如大坝下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70.00%)最高。流域总体上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上游大坝之间的河段及支流玉曲河处于较为严重的干扰状态。为了保护怒江西藏段鱼类多样性,降低区域内干扰,建议在玉曲河支流设立保护区,同时加强流域渔政管理,规范放生行为,做好流域开发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预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调查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2011-2015年)库区干流5个江段(秭归、巫山、云阳、涪陵、江津)的鱼类资源,对库区干流四大家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三峡库区四大家鱼受上游水电开发以及库区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旨在为三峡库区四大家鱼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从2011年的3.52%下降到2015年的1.86%,而重量百分比则先从2011年的13.47%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28.06%,然后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24.30%,其中鲢、鳙、草鱼均在数量百分比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在重量百分比上则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年间,四大家鱼的主要分布区域逐渐从涪陵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其中鲢、鳙、草鱼的主要分布区域均从云阳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三峡库区四大家鱼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行对其产卵活动的影响以及库区普遍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17.
2011-2022年6-7月和11-12月在大宁河巫溪段开展了逐年渔获物调查,对该河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年际变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后,该河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该河段鱼类资源保护的对策。结果显示:10年间共采集到鱼类72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鱼类种类组成在各年间的Jaccard指数值在0.85-1.00之间,种类组成在各年间差异不显著。巫溪段鱼类的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值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在年际间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则呈现先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巫溪段共分布有优势种7种,包括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宽口光唇鱼Leptospira latifolia),以及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鳞白甲鱼)。鱼类群落结构在2016年和2018年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喜流水性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或国家重点保护鱼类在渔获物中相对丰度的减少,以及广适性的小型鱼类在渔获物中相对丰度的明显增加,是导致巫溪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动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在巫溪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变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议通过实施就地保护、生态景观修复、非土著鱼类控制等方式,加强对巫溪江段特有及重要鱼类种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大渡河上游典型鱼类的游泳能力,本研究以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以及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Brett-type鱼类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对3种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以及突进游泳速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1)3种实验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关系为:短尾高原鳅(体长:9.92±1.15,临界游泳速度:0.91±0.13)<齐口裂腹鱼(体长22.01±5.17,临界游泳速度:1.09±0.35)<重口裂腹鱼(体长:28.84±2.57,临界游泳速度:1.45±0.25),2种裂腹鱼绝对、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均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短尾高原鳅与体长并无显著性关系(P>0.05);(2)3种实验鱼的突进游泳速度关系为:短尾高原鳅(体长:9.66±1.07,突进游泳速度:1.06±0.12)<齐口裂腹鱼(体长26.34±1.11,突进游泳速度:1.29±0.26)<重口裂腹鱼(体长:28.37±2.30,突进游泳速度:1.5±0.36),2种裂腹鱼绝对、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均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而短尾高原鳅与体长并无显著性关系(P>0.05)。(3)K-M曲线表明,90%目标鱼类的累计疲劳的临界和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0.81、0.96m/s。当以短尾高原鳅、齐口裂腹鱼以及重口裂腹鱼为过鱼对象时,建议过鱼设施入口设计流速范围为0.81~0.96m/s,过鱼设施内部流速不应小于0.1m/s,休息区设计流速范围为0.1~0.81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