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指出了沙尘暴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一种自然天气现象,而近几年来,人们忽视其自然规律,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活动,造成了新一轮的生态干扰,在研究领域方面也过分地偏重沙尘暴的危害防治。阐述了沙尘暴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态效应:具有促进生物体繁殖扩散、提供丰富的矿质营养源、沙尘粒子的中和作用和吸附作用;2环境效应:沙尘粒子对海陆两地之间的能流、物流、信息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气候效应:沙尘粒子的"阳伞效应"、"冰核效应"和"铁肥料效应"。提出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加强沙尘暴生态环境效应与科学治理方面的工作,这对于正确认识沙尘暴、界定沙尘暴的防治目标和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漫天黄沙飞舞,张口睁眼皆是土,是近年频频发生的强沙尘暴给人的触目惊心的感觉。使得人们开始普遍关注起关于沙尘带来的种种问题。例如:沙尘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是什么?如何注意健康防护?沙尘天气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当沙尘暴肆虐时,黄尘滚滚万物一色,天地间充满浓烈土腥味,空气中飘浮着大量尘埃形成空气污染。尘埃有降尘和飘尘两种之分。直径大于10微米的尘埃颗粒可以随风飘流后落入地面称为降尘。直径小于10微米的尘埃颗粒则可以长期在空气中漂浮,并可吸附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称之为飘尘。降尘因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不易被呼吸…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地区在春季不时受到沙尘天气的侵袭。根据强度由高到低。沙尘天气依次分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3个等级。沙尘暴发生时,空气非常浑浊,水平能见度在l公里以内,强度和危害最大。发生扬沙天气时,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浮尘天气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危害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4.
沙尘物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来源研究一直是沙尘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历史文献资料记录、地质历史记录和现代观测研究、沙尘暴事件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沙尘暴物质来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认识,希望对这方面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同时飞扬的沙尘中携带着的病菌还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沙尘暴是沙漠化最典型的天气,我国东北地区的沙尘暴主要是由于科尔沁地的沙漠化引起的。它是我国沙漠化扩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一、科尔沁沙地的特点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和赤峰市境内。北起大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南到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春季,狂风肆虐,飞沙走石,沙尘暴席卷了中国十几个省份。暗黄色的天空笼罩着城市和乡村,飞机延误了起飞时间,汽车开着灯缓慢地爬行在能见度很低的公路上,嫩绿的小苗被黄沙吞噬……沙尘暴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着生产和生活。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遏制沙尘暴,就必须加快植树造林的步伐,退耕还林防风固沙。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建设工程,它对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止荒漠化,遏制沙尘暴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是沙尘发生的源区之一,该地区林业部门通过多年…  相似文献   

7.
据报导,去年1-5月份我国共出现18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沙尘天气总日数达41天,平均每2天有一次沙尘天气。其中北京出现了10次沙尘天气(上年为12次),强度比上年削弱。沙尘暴是大风扬起的地表面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特强沙尘暴俗称为黑风,指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以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风沙天气。它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1993年5月5日在中国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三省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强沙尘暴天气,直接经…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是强风与下垫面作用的结果.在足够的风力造成不同范围和强度的沙尘暴大气过程中,对沙尘暴源区、路径区域、沙尘物质、不同产生规律、供给量进行重点分析探讨,提出以地球空间下垫面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认为植被覆盖度、类型、植物生长季相等同自然气象因素相互作用,对沙尘暴发生发展有制约的作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长城以北农牧交错带大面积的落叶林分结构简单,植被覆盖度低而近地面抗风能力差,尤其在落叶季节地面多为裸露,加之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干燥松散,西北风强烈,沙尘迭起,造成沙尘暴大气频繁发生.因地制宜,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和发展常绿针叶林的营造,减少就地起沙(尘),提高抗风降沙尘能力,是减弱沙尘暴侵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千年伊始,沙尘暴多次侵袭,敲响了北京生态环境的警钟。几年来,北京努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治理沙化土地,向风沙危害宣战,已经新增林地150万多亩,不仅逐步消灭当地沙尘源,还拓展了沙区、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包括北京城在内的大部分北方地区几乎没有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快乐。几乎天天有风 ,处处见沙。人们不会忘记 ,3月 8日、1 8日、2 2~ 2 3日、2 7日、4月 3日…及 5月 1 3日 ,沙尘暴去年已在我国发生了 1 5次了。继 2 0 0 1年 1月 1日的沙尘暴给新世纪一个下马威后 ,2月 2 8日 ,3月 2~ 3日 ,3月 1 1日 ,3月 1 4日等又发生了多次沙尘暴。沙尘暴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已经成为春季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就谈谈沙尘暴的概念、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1 浮尘、扬沙与沙尘暴的概念在气象中 ,人们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个…  相似文献   

11.
城市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尘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绿化对区域粉尘污染有较好的净化作用,绿化植物更是有粉尘过滤器之称。本文主要从植物滞尘能力、粉尘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以及叶面尘研究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植物滞尘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保护民勤绿洲、防治荒漠化、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特别对防治沙尘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干旱、大风和沙尘暴、低温冻害、地下水位下降、林业有害生物、人为干扰活动等是影响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胁迫因素,由此提出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有以法治区、强化宣传、就地保护、水资源治理、科学研究、社区共管和加大投入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及滞尘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不同主体下植物滞尘量的高低以及时空角度下城市绿化植物的滞尘规律.不同植物种在滞尘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从群落角度来看,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能够发挥最大滞尘效益.从时空变化上来看植物的滞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植物滞尘量的大小主要受到植物叶片特性、树冠枝叶结构密度、叶面倾角以及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植物粉尘抗性、地被植物和垂直绿化植物滞尘效益、植物滞尘机理研究以及城市绿地滞尘总量估算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朱丽娜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59-60,63
目前,全球环境持续恶化,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现状做出改变.而对于自然环境的改善,其中林业造林尤为关键.对此,从政府到地方都大力鼓励加强林业造林建设.而在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提高林业造林质量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呼声.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林业造林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白僵菌的性质、用途、对人的危害及系统研究背景、设计原则,着重研究了系统中的菌粉收集部分。通过对粉尘生产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尘收尘措施及集尘点设置,并对菌粉收集部分所涉及的抽风量、阻力等因素进行了正确的计算,解决了白僵菌粉尘收集和对人体危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滞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坪草作为城市绿化的构建材料,不仅在美化环境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也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哈尔滨市道路绿化常用草种中的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为对象,对3种草种叶面解剖结构和滞尘能力进行测定,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草种间的滞尘能力与叶面结构形态的关系密切;在相同种植密度和面积的草坪上,滞尘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滞尘量随时间增加呈现有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气力输送与除尘技术相结合构成的气力除尘系统已在木材加工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气力除尘技术进行了概括性论述,阐述了气力除尘系统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气力除尘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气力输送与除尘技术相结合构成的气力除尘系统已在木材加工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气力除尘技术进行了概括性论述,阐述了气力除尘系统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气力除尘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密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密云水库周围地区、国道、国铁干线公路两侧,以及生态脆弱地区。主要造林模式为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模式、经济林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速生丰产林模式与水源保护林模式(荒山造林模式)。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与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退耕还林工程在净化空气、减少风沙危害、保持水土等各方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