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州地区的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以前已经鉴定了和报告了二类,即(1)甘蓝病毒2号的芜菁毒系和油荣毒系,以及(2)黄瓜病毒1号的两个毒系。1956年春,我们在广州冼村的甘蓝黄矮病株上,在广四县市郊小白菜的花叶病株上,和1952年在广州河南区西洋菜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一种与上两类病毒显然不同的病毒,从1956年开始,我们以采自广州冼村的一株甘蓝黄矮病株的毒株(毒株39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是物理性质、寄主范围和反应以及传染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芜菁花叶病毒对寄主植物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上最重要的病原病毒之一,TuMV在青菜、榨菜、芥菜、油菜等作物上的主要发病症状为花叶和畸形,研究植物病毒致花叶症状的机理有助于建立新的病毒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油菜病毒病的发生和病原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1990午先后对我国南方油菜产区10个省(市)的24个县,114块油菜地进行病毒病发病调查,采集病株标样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油菜病毒病发生普遍,尤以武汉、长沙、成都和合肥等市的郊区发病最重。发病率都在30%以上。酶联免疫吸附和对流免疫电泳测定1122份样品的结果,各地病毒种类均以TuMV(芜菁花叶病毒)为主,占样品总数的80.48%[含其与CMV(黄瓜花叶病毒)和TMV(烟草花叶病毒)复合感染者],其他病毒单独侵染者较少。分别对4种不同类型油菜(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和其他类型)病株测定结果,也以TuMV侵染率高,约占测定样品数的52—98%。因此抗病育种应着重选育抗TuMV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1982年10月,我们调查北京四季青公社塑料大棚栽种的芹菜上的病毒时,发现病株一般表现花叶、矮化,从中采一病株(以下称芹菜花叶毒株)。1933年7月,在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莴苣地里,见莴苣100%表现  相似文献   

5.
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花叶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豆花叶病在北京相当严重,病株达10-40%。病株分离物用常规汁液摩接法接于赤豆幼苗,初生透明褪绿小点或轻微斑驳,后表现花叶及疱斑,重者叶扭折畸形,叶缘缺刻,株矮,荚小而少。同一病毒接种于豇豆(Vigna sinensis L.)上,与赤豆上的症状无明显的差别。这个病毒的物理属性为:致死温度60-65℃ 10分钟,稀释限点1:3000-1:4000,体外存活仅24小时。病株所结种子有传毒能力,视寄主不同而有所差异,赤豆种子发病率仅1.6%,而豇豆种子发病率为17.2%。桃蚜、豆蚜、棉蚜及菜缢管蚜皆能传播此病毒。寄主范围为多种豆科作物,如豇豆、藊豆、大豆、蚕豆及芸豆、豌豆,黎科的菠菜,十字花科的桂竹香、紫罗栏等。除在桂竹香上生褪绿小点外,余均表现系统花叶症。但不侵染紫云英、绿豆、山扁豆、三叶草、苜蓿、黄瓜、南瓜、烟草、藜、千日红、苋及芹菜等。据此,作者等认为它不是黄瓜花叶病毒的株系,亦不同于日野的赤豆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与典型的长豇豆花叶病毒有较多的共同点,因此认为是长豇豆花叶病毒(AbMV)种羣中的一个新株系。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及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经鉴定,明确了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有7种,即黄瓜花叶病毒(CMV)占病株样品的55%,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6%,马铃薯Y病毒(PXY)占13.2%,烟草蚀纹病毒(TEV)占11.8%,马铃薯X病毒(PVX)占10.4%,苜蓿花叶病毒(AMV)占2%,及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1.4%。其中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和带状株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及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十年来,经鉴定,明确了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有7种,即黄瓜花叶病毒(CMV)占病株样品的55%,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6%,马铃薯Y病毒(PXY)占13.2%,烟草蚀纹病毒(TEV)占11.8%,马铃薯X病毒(PVX)占10.4%,苜蓿花叶病毒(AMV)占2%,及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1.4%。其中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和带状株系。  相似文献   

8.
榨菜缩叶病近年在四川各榨菜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了榨菜生产。本病有严重缩叶及花叶两种症状类型,而以前者较普遍而严重。试验证在明都系由一种病毒所引起。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v)和萝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essicae Davis)。以金钢砂为磨料时,也可以由病株的汁液磨擦传染。病株叶、茎、根及未成熟的种莢的汁液都有侵染性,种子与土壤不能传病。根据病毒的物理特性和寄主反应,作者认为榨菜缩叶病毒归入芜菁花叶病毒类型是此较恰当的。气温、播种期、地势土质等对本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对该病采用适时播种、拔除病株、选育抗病品种及早期防治媒介蚜虫的综合性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9.
华东地区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及华东地区的油菜与十字花科蔬菜普遍发生花叶病。病原病毒經抗性(失毒温度、稀释終点、体外保毒期)測定和寄主反应測定,认为可以分作三大类型:分别为芸苔病毒2号,黄瓜病毒1号与烟病毒1号的株系。前两种病毒都能为害油菜、大白菜、白菜、芥菜、蘿卜等,但不为害甘蓝型的蔬菜,并都能引起菠菜和茼蒿的花叶,和在烟上引起局部枯斑。第一型在烟农特400号和心叶烟上不引起花叶,而第二型在烟和心叶烟上都能引起系統性花叶。第一型不为害心叶烟,而第三型可在心叶烟上引起小枯斑。第一型与凌立、楊演的油菜花叶病毒相近似,而和范怀忠、柯冲从十字花科蔬菜中所分离出的分离物1号最为相象。与裘維蕃、王祁楷在白菜上所发現的孤丁病毒的差别,在于不能侵害甘蓝类的蔬菜。第二型病毒与范怀忠、柯冲的分离物3号相近似,但与典型的黃瓜花叶病毒仍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病毒在油菜上所引起的症状却沒有明显的差別。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孤丁病主要病原芜菁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地区大白菜病株上分离到芜菁花叶病毒一个分离物(TuMvB),这个分离物侵染大白菜、油青菜、甘蓝,产生花叶症状,在心叶烟上表现系统枯斑,三生烟和千日红上产生局部枯斑。
该分离物为线条状病毒,粒体大小为700-700hm×13-15nm,PEG沉淀后经二次差速离心得到的病毒纯化制剂,对紫外钱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A260/A280为1.21;分析超离心获得病毒的沉降系数为145s.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外壳蛋白亚基由单一组分组成,分子量为27,000道尔顿,病毒制剂在冰箱内存放2个月后电泳,产生两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27,000和25,000道尔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TuMVB-RNA的分子量为3.2×106遭尔顿。电镜下病组织超薄切片中存在风轮状内含体,还有环状体和带状体。以纯化病毒制剂为抗原制备了TuMVB的抗血洁,效价为1:1024。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了田间大白菜上芜菁花叶病毒的带毒率为75.4%。  相似文献   

11.
 从北京郊区患有类似花叶病害的菜豆株上分离到一种线条状病毒(长约700至750nm)并于1983至1986年间加以研究。在温室内接种可以侵染菜豆、蚕豆、豌豆、大豆、决明、苋色藜及昆诺藜而不能侵染被接种的任何茄科植物.同标准的菜豆普遍花叶病毒(BCMV)相比,它不侵染茄科植物例如黄花烟(Nicotiana rustica)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在菜豆叶上也不产生坏死枯斑.此外它能侵染蚕豆、大豆、豌豆及决明而BCMV则不能.BCMV能侵染豇豆而这一分离物则不能.此分离物的物理性状为:钝化温度=56-580℃(十分钟),硫释限点=10-3至10-4,180℃下存治期为3天,A260/280=1.12.菜豆受侵叶组织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内含体包括一种片层叠合体.在电镜下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风轮状体.极易用汁液摩接及用桃蚜(Myzus persic(接种.此病毒的衣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经测定为32,000道尔顿.此病毒与下列病毒即菜豆普通花叶病毒,菜豆黄色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豌豆种传花叶病毒,三叶草黄脉病毒,莴苣花叶病毒及甜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均无反应.由于它在菜豆的"一窝猴"品种的叶片上产生沿脉黄色小点,因此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病毒,称之为菜豆和性黄色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2.
豌豆病毒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至1990年,从豌豆田中采集了150余份病毒病样本,鉴定出蚕豆萎蔫病毒(BB-WV)、芜菁花叶病毒(TuMV)、马铃薯Y病毒组分离物、黄瓜花叶病毒(CMV)、莴苣花叶病毒(LMV)、大豆花叶病毒(SMV)、豌豆花叶病毒(P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和苜蓿花叶病毒(AMV)等9种病毒。样本中,BBWV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9.2%,其次为CMV,占15.5%。BBWV常与CMV复合侵染豌豆,LMV发生也较普遍。田间调查表明,豌豆病毒病发病率因种植地区及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平均发病率为12.4%。  相似文献   

13.
莴苣花叶病毒病的研究Ⅰ。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山东济南和泰安两市郊区大面积受害的莴苣(Lactuca sativa L.var.asparagina L.)上分离到一株病毒。莴苣上症状为系统花叶,畸型和褐色斑点。人工接种,在昆诺阿藜和苋色藜上产生局部枯斑和系统症状,千日红上呈不规则斑块,不侵染普通烟、心叶烟、曼陀罗、豇豆、菜豆和黄瓜。传毒试验证明经汁液和蚜虫传播,种子带毒。病毒稀释限点5×10-1~5×10-2;失活温度55~60℃;体外保毒期(22~23℃)24小时,经有机溶剂澄清,聚乙二醇沉淀和差速离心可部分提纯。病毒粒子线状,长约750毫微米;病组织超薄切片可见风轮状内含体。试管沉淀法初步测定与马铃薯Y病毒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京郊大蒜病毒病的研究及其鳞茎中病毒的脱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京郊大蒜病毒病发生普遍,主要症状为条纹花叶、矮化和叶片扭曲畸形。病体细胞中含大量线状病毒粒体和风轮状内含物。线状病毒粒体长度范围为250-1875nm,以长度550-800nm粒体居多。其中长700-800nm的粒体被鉴定为大蒜花叶病毒(GMV),回接脱毒大蒜叶片产生条纹花叶症状。血清学鉴定表明GMV与洋葱黄矮病毒(OYDV)有近缘关系。长度500-600nm的粒体可能为大蒜潜隐病毒(GLV),回接脱毒大蒜不产生花叶症状。下述两种病毒为京郊大蒜的主要病毒。此外,个别标样含烟草花叶病毒,但不是大蒜的主要病毒。对800nm以下线状病毒粒体归属尚待研究。
应用营养茎尖、生殖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脱去上述主要病毒,获得脱毒大蒜。  相似文献   

15.
引起辣椒花叶、枯顶的一个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望都辣椒地分离到一株辣椒病毒分离物.测定表明能侵染茄科、苋科、豆科、菊科、藜科的25种植物,不能侵染葫芦科和十字花科等13种植物.桃蚜(Myzus persicae)非持久性传毒;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6天(20—22℃);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25nm;ISEM测定它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关系密切;电镜下观察到BBWV所特有的长管状内含体和布纹状结晶体,认为该分离物是BBWV.但寄主范围和寄主反应与文献报道的BBWV各分离物有所不同,可能是另一毒株。  相似文献   

16.
Production of anti-virus,viroid plants by genetic manipul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pathogenic plant viruses are RNA viruses, which initiate product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 intermediates when they replicate in host plant cells. Introduct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specific ribonucleases such as the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derived pac I protein and animal cell derived interferon-induced 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2-5 Aase)/ribonuclease L (RNase L) system into various plants may make plants resistant to various pathogenic viruses and viroid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pac I and 2-5 Aase/RNase L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are resistant to various viruses including tobacco mosaic virus, cucumber mosaic virus and potato virus Y. In addition, pac I transgenic potato plants are resistant to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Using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we have established a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chrysanthemum plants and have recently developed pac I transgenic chrysanthemum (Dendranthema grandiflora cv Reagan) resistant to chrysanthemum stunt viroid and have grown them in isolated fields for an evaluation of their effects.  相似文献   

17.
Tang W  Leisner SM 《Phytopathology》1997,87(8):792-798
ABSTRACT Arabidopsis thaliana ecotype En-2 was previously shown to be resistant to cauliflower mosaic caulimovirus (CaMV) isolate CM4-184. In this study, En-2 plants were screened with eight other isolates of CaMV to identify viruses capable of overcoming resistance and to determine if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was the same for each virus. En-2 resistance to most CaMV isolates was mediated by the same mechanism, i.e., preventing virus long-distance movement. One CaMV isolate, NY8153, was found that produced a severe systemic infection on En-2 plants. In addition, the CM1841 isolate was able to spread systemically through En-2 plants, to a limited extent, without producing visible symptom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resistance shown by En-2 plants is not an all-or-none phenomenon. En-2 plants were susceptible to turnip mosaic potyvirus, suggesting that resistance is specific to CaMV.  相似文献   

18.
 从表现花叶症状的德国进口番红花上获得一线状病毒分离物SA,线状病毒粒子长度为700~800nm。其在人工接种的11科39种植物中能侵染6科14种植物,在克里芙兰烟上产生系统坏死,在小白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上产生系统花叶或为隐症,在昆诺藜等藜科植物上为局部侵染。在番红花病叶、球茎及克里芙兰烟病叶组织中观察到卷轴状和片层状聚集的风轮状内含体。免疫吸附和免疫修饰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A与芜菁花叶病毒((TuMV)具有紧密的血清学关系。根据这些特征将SA鉴定为TuMV的一个分离物。这是TuMV侵染番红花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芝麻坏死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武昌芝麻坏死花叶病株得到1个病毒分离物,根据该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粒体形状、血清学性质、外壳蛋白分子量和核酸组分、大小,明确为自然侵染芝麻的一种新病毒,定名为芝麻坏死花叶病毒(Sesame necrotic mosaic virus,SNMV)。在人工接种7科38种植物中,SNMV侵染6科23种;体外稳定性状:稀释限点10-4~10-5,致死温度80~85℃,体外存活期限40d;病毒可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SNMV病毒粒体球状,表面有粒状突起,直径约32nm。制备病毒抗血清用琼脂双扩散方法测定效价为1:128。SNMV和红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RCNMV)、甜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SCN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矮化病毒(PSV)抗血清没有反应。病毒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38 100道尔顿;核酸1个组分,大小约4700nt,另含RNA片段,大小约600nt,可能为卫星RNA。依据上述病毒特性,SNMV可能归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日趋增大,病害的发生对玉米造成极大为害,病毒病对玉米稳产高产已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安徽、山东和辽宁玉米主要种植区病毒病危害较重。为了检测发病玉米的病毒种类,本研究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玉米病毒,明确种类,以期为制定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0多种玉米病毒病(http://en.wikipedia.org),在我国发生并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