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服用竹原纤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抗菌性与其化学组分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竹原纤维抗菌成分的假设,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抗菌机理研究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菠萝叶纤维抗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关标准,对菠萝叶纤维的抗菌性进行测试,从菠萝叶纤维形态结构、化学组成上研究菠萝叶纤维的抗菌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表面有纵向裂缝和孔洞,比表面积大,易于吸附氧气.破坏了厌氧菌的生存环境;菠萝叶纤维中的酚类物质可能存在于木质素中,可阻碍细菌等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生理活动,破坏菌体的结构,最终导致菌体的生长繁殖被抑制.  相似文献   

3.
菠萝纤维的性能及化学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菠萝叶纤维的性能作了较为系统的测试分析基础上 ,初步探索了其化学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适当的化学处理 ,菠萝纤维的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 ,从而可用于纺制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纱线。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菠萝纤维资源、以及菠萝种植的综合利用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菠萝叶纤维的性能作了较为系统的测试分析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其化学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化学处理,菠萝纤维的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从而可用于纺制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纱线.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菠萝纤维资源、以及菠萝种植的综合利用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菠萝纤维的性能及化学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菠萝叶纤维的性能作了较为系统的测试分析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其化学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化学处理,菠萝纤维的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从而可用于纺制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纱线,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菠萝纤维资源,以及菠萝种植的综合利用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功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并引起了众多饮料生产商的关注。椰子水主要是指来源于未成熟的椰子果腔内部的水状液体,汁清如水、入口清甜、晶莹透亮、清凉解渴。椰子水中的固形物含量比较低(2%~5%湿基),主要成分是糖和矿物元素,还有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微量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运动和功能性饮料。椰子水的比例、总固形物含量、总糖、还原糖与总糖之比等指标是衡量椰子水质量的重要标准,可作为选育适合饮用椰子的指标。矮种椰子一般适合作为饮料用椰子品种。此外,椰子水还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发酵用基质。椰子水之所以用途广泛主要取决于其独一无二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本文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玫瑰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玫瑰花茶香气挥发油的组分有:芳樟醇、乙酸苯乙酯、苯乙醇、二十烷和植醇等。萜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50%。玫瑰花茶的香气组分与玫瑰花的香气组分基本类似,表明具有玫瑰花香的特征是在窨制过程中充分为茶叶所吸收,并与茶叶固有的香气,但成了香气甜美、滋味爽口的特有品质。  相似文献   

8.
茶叶具有天然抗菌性能。新型茶纤维纺织产品以茶叶中的天然茶色素、茶多酚、儿茶素等物质为功能性成分,具有抗菌除臭、改善人体微循环等功能。本文主要阐述茶叶抗菌功能,对其新型抗菌纤维的生产工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吴昌斌  胡皆汉 《中国麻作》1997,19(3):38-40,45
通过对亚麻韧皮部的分析,建立起一套亚麻韧皮部化学组分的分离,纯化系统。通过化学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以有薄层层析重点测定了亚麻果胶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亚麻韧皮部分非纤维素有机物平均占25.1%,果胶占4.7%,果胶酯化度为1.8%,以聚半乳糖醛酸盐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英德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技术,分析了美德红碎茶(云南大叶为原料)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合量约占香气发挥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类含量为50%。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己醛、橙花叔醇、(顺)-3-已烯醇、β-紫萝酮 (顺)-茉莉酮、水杨酸甲脂等香气化合物组分为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天然竹纤维与竹浆粘胶纤维的结构性能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越平  高绪珊 《中国麻业》2006,28(2):97-100
竹纤雏有以竹材为原料制成浆粕,经纺丝加工而成的竹浆粘胶纤维;也有从竹材中以物理化学方法直接提取出的天然竹纤维,两种纤维因来源不同,故性能差异很大。本文对两种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竹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茵性能,夏季干爽舒适性好,热稳定性好,结构上属结晶度高、大分子排列紧密的典型的纤维素Ⅰ型结晶。竹浆粘胶纤维则由于纺丝过程而在性能上受到很大损伤,强力低、结晶度低、大分子排列较稀疏,回潮率高,属于与普通粘胶纤维相似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12.
竹纤维是现今市场上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新型纺织原料,分为天然竹纤维和再生竹纤维。本文对这两类竹纤维从结构特点、生产流程、性能差异等角度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根霉菌发酵过程中消耗糖类和蛋白质的作用,从竹笋下脚料中制备纯度高、品质佳的膳食纤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粉20目,液料比1∶15(g/mL),34℃下发酵32 h可获得品质较好的竹笋膳食纤维,得率达到54.53%,总膳食纤维含量54.2%。与传统化学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损失少、得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优点,制备的膳食纤维持油力相近,持水力和溶胀度显著提高。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的膳食纤维食用性和功能活性较高,并且保持了竹笋本身特有的风味。根霉发酵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于放大,是一种高效制备毛竹笋下脚料膳食纤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天然纤维非织造物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说明了麻纤维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竹炭粉为填料,采用dunlop工艺制备含竹炭的天然胶乳海绵,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竹炭用量、硫磺用量、促进剂种类及用量对低氨天然胶乳海绵的表观密度ρa、压缩永久变形k、拉断强度σ拉断伸长率等性能。结果表明,竹炭粉天然胶乳海绵的拉断强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质量百分比,下同)的竹炭粉(A),2.50%的硫磺(B)为,0.7%的促进剂A(C) ,1.5 %的促进剂B(D)。在此工艺条件所得到的测试(11.65 MPa)与适宜工艺条件下方差分析的估计值(11.96 MPa)相近。  相似文献   

16.
桑皮纤维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桑树韧皮中提取出桑皮工艺纤维,对桑树韧皮采用化学脱胶法和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分别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能降低桑皮工艺纤维的残胶率,且对纤维损伤小。制得的工艺纤维长度为52.7mm,细度为1.33tex。经与大麻工艺纤维对比,认为桑皮纤维物理指标接近大麻纤维,其脱胶、制纤工艺可参考大麻纤维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黄麻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组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琼华  于伟东 《中国麻业》2005,27(5):254-258,239
对黄麻纤维的形态、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黄麻工艺纤维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对工艺纤维力学性质作用机理的猜测以及细胞间质成分的争论。并讨论了黄麻工艺纤维加工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细胞间质成分,及其他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元明  于伟东 《中国麻业》2003,25(3):130-134
对中国、法国、俄罗斯的代表性亚麻纤维的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比较了各亚麻纤维的特点。结果表明,俄罗斯亚麻纤维的综合性能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滨海沙地不同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并评价土壤质量,旨在充分了解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土壤肥力状况,指导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建设和经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国有防护林场选取8种滨海沙地适生竹林,分别测定各竹林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主成分分析、加权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对不同竹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指标与其他竹林对应物理性质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pH平均变化范围为5.01~7.36,除绿竹(Bambusa oldhamii)土壤pH偏中性外,其他竹林土壤pH呈弱酸性,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平均变化范围为4.43~11.06 g/kg,福建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convexa)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竹林。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4.59~79.33 g/kg和0.78~43.11 mg/kg,土壤全氮和全磷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