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性状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平 《中国糖料》2010,(3):46-48
通过20多年对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繁种、编目及入库保存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弄清了目前我国甜菜中期库保存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根据对已经编目入国家种质长期库的1382份甜菜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鉴定试验结果是:中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均以西北生态区最高,华北生态区次之,东北生态区最低,同时其变异幅度也比较大。由此表明我国甜菜不同生态区保存的甜菜种质资源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异质性和丰富遗传基础。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甜菜科研及育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甜菜种质资源的繁种更新及安全保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平  潘荣 《中国糖料》2004,(1):57-59
通过近20年对甜菜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繁种、编目及入库保存等方面的研究,弄清了我国甜菜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保存条件,明确了影响我国甜菜种质资源繁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应对技术措施,并讨论了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安全保存问题。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甜菜育种和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是我国十个国家级中期库之一,新库坐落于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主校区,2019年国家投资建设资金1302万元对其进行改扩建,目前已完成改扩建,准备接受验收。该库是我国甜菜领域唯一专业性、公益性种质资源库,承担着全国甜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繁种更新、活力监测、创新利用、资源共享、专题服务、网络平台运行等工作。至2020年12月,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已保存来源于全球24个国家的糖用、饲用及食用甜菜种质资源1703份,  相似文献   

4.
甜菜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平  潘荣 《中国糖料》2005,(4):26-29,37
通过对107份甜菜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和品质分析,鉴定筛选出一批甜菜优异种质资源.再经两年多点的异地鉴定试验,对其参试种质的丰产性、高糖性和抗病性进行综合的评价及稳定性分析,从中选出9份产质量性状非常稳定的优异种质材料,其中优异种质79018具有丰产性、抗褐斑病及适应性好等特点,达到了国家甜菜优异种质一级标准,目前已被国内主要甜菜育种单位配制杂交组合,并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甜菜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平  潘荣 《中国糖料》2007,(3):52-55
对我国甜菜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编目、繁种技术、安全保存及种质利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花生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评述了近15年来我国花生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已收集保存的6390 份栽培种花生种质资源进行多种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的鉴定评价,明确了我国拥有花生资源材料主要性状的变异和分布规律。筛选评价出抗青枯病种质112 份,抗叶部病害(锈病、早斑和晚斑)种质248 份,抗根结线虫种质3 份,高蛋白种质(> 33% )83 份,高油分种质(> 57% )55 份,高油酸种质(>67% )22 份,高亚油酸种质(> 47% )18份,并获得了一批兼备多种优良性状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植株所含色素及形态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株所含色素及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甜菜种质的性状改良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平  潘荣 《中国糖料》2004,(3):51-53
通过“七五”至“十五”期间甜菜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品质分析和种质创新研究,鉴定、筛选出一大批丰产、高糖、抗病的种质资源材料,同时对其性状改良,创造出一些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配合力高、遗传稳定的新型优异种质,有的已做为预选种应用于我国的育种实践中,并育成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稻种资源的考察收集,形态农艺性状鉴定、分类与编目, 抗重要病虫和冷、旱、盐等鉴定和米质测定,种质保存,种质性状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明显进展。至1990年底, 已编入国家稻种资源目录的品种和材料共61 355份,其中52 129份种质的种子已进人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建立了两个国家野生稻保存圃,入圃野生稻材料5 000余份,为我国稻种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分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6年间关于甜菜O-型系保持通用性及Q-型系在甜菜优势育种中利用可行性等方面问题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甜菜O-型系具有一定的保持通用性;(A_i×B_i)组合的雄不育率和配合力是O-型系在优势育种中利用的关键因素;单交、双交和三交的杂种优势均有突出表现。这些杂交方式间虽无显著差异,但有三交>双交>单交之趋势;充分利用O-型系类种质资源,可提高甜菜优势育种的成功机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甜菜种子在新疆进行的品种比较鉴定、区域试验以及大面积生产示范、种子繁殖及销售活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外国甜菜品种在多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在有的方面优势不明显。还对外国甜菜种子在新疆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基于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外国甜菜品种大量进入中国是不可避免,应积极采取主动措施,合理应用引进的外国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13.
甜菜根腐病的生物和化学控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小区和大区对比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探讨了生物和化学药剂防治甜菜根腐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后种子重量的0.8%拌种、荧光假单胞菌100倍液浸种24h、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浸种24h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种子重量0.8%拌种(对照)比较,防治甜菜根腐病效果均达50%以上,差异显著,并且具有兼防甜菜立枯病和明显的增产增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胁迫下甜菜不同品种(系)种子发芽率和营养液培养幼苗生长的差异。以相对发芽率和幼苗干物质量来判断甜菜不同品种的相对耐盐能力,氯化钠胁迫适宜浓度为280mmol/L。甜菜不同品种(系)幼苗相对生长量和种子相对发芽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用种子相对发芽率评价甜菜耐盐能力应统一种子繁育年份;通过营养液培养法用幼苗相对生长量评价甜菜耐盐能力准确可靠。采用上述方法,初步筛选出耐盐较强、中间型和盐敏感品种(系)各10余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甜菜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需求,分析了江苏省徐州地区甜菜种子生产的生态优势并根据多年来该区甜菜制种实践,阐述了徐州地区甜菜制种高产技术和配套措施。为甜菜繁种基地建设和高效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2000-2004年在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民乐县雄性不育单粒型甜菜制种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雄性不育单粒型甜菜制种技术规程;建立了高产优质的良繁体系与基地。其制种产量可达到1500-3000kg/hm^2,发芽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2级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甜菜种质耐盐性鉴定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发芽率测定、幼苗培养和水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甜菜种质分别在芽期和幼苗期进行发芽率、发芽势、盐害系数及株高、叶面积、干鲜重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甜菜发芽率总体呈下降趋势,1.0%盐浓度为甜菜种子发芽的临界浓度,1.8%盐浓度为极限浓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甜菜幼苗的各项指标均表现为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材料2个.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甜菜良种繁育过程中的亲本配置、特定支配体制下的遗传组成和不同遗传组成群体所蕴含的可能意义上的增产增糖潜力。交配群体的亲本数量、配比和方式是决定品种经济性状的关键环节,支配后代的杂交成分含量和类型的多少是决定品种杂种优势程度和区域立窄的基础,本文建立的非纯系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符号表达体系为现行甜莱育种和良繁材料的遗传与系谱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河西走廊冷凉山区甜菜种子产量4500~5500kg/hm2,发芽率85%左右的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从选地施肥、适时栽植、合理密植、提高覆膜质量、打主薹、适时灌溉、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甜菜繁育技术和丰产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适宜种植甜菜的生态区,通过选择甜菜丸粒化单粒种,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依据不同栽培管理阶段特点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甜菜单产97.5~105.0t/hm2、含糖率15%以上的目标,从而构建甜菜丸粒化单粒种高密高产高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