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2,(12):56-59
A 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技术概述: 1.技术提出的背景 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2.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3.
浅谈珍珠蚌的生长与溶解氧,pH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角帆蚌或皱纹冠蚌等珍珠蚌与鱼类混养在池塘或河沟中,水域生态环境对蚌的成活以及珍珠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对珍珠蚌影响最大的是水中的溶解氧和pH值。溶解氧: 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表层水面的溶解氧经风浪的作用传到水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14,(2):42-44
<正>技术概述:1.技术提出的背景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5.
螺旋桨叶式增氧机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本机是在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自身的“增氧”机制基础上,突出底层水体增氧而研制出的新一代深水型增氧饥。在自然条件下,养鱼池塘水体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气液相面空气中部分的氧分子溶于水中;二是水体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大量氧气溶于水中,而后者在池塘水体溶解氧来源中起主导作用。在正常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池塘水环境中影响鱼类生存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了解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情况,是养殖管理人员有效地掌握水环境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体溶解氧的依据。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大多数养殖单位测氧仍采用碘量法。由于测定需要一些仪器和操作技术,所以还有一些基层养殖单位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养殖单位仍感到测氧困难。而且一些地方根本无法自己配制精度较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天气多变,并随着气温的升高,特别是闷热、雷雨极端天气时,池塘极易发生缺氧,严重时引发浮头。养殖户们要特别注意观察池塘中的溶氧情况,保证养殖安全。池塘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水体中浮游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当氧气缺乏时,有机物分解受到抑制,水中物质循环受到破坏,营养盐的再生发生了故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是水体中溶氧来源和溶氧消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变化对养殖对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是水产养殖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精养池塘中,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养殖密度和增加商品饲料投入量来实现,在养殖过程中,极易造成池塘缺氧,尤其在投饵区,鱼类大量聚集摄食时会导致投饵区水  相似文献   

9.
鱼类越冬是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掌握越冬期的增氧方法十分必要.通常情况下,池塘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三种:一是从空气中直接溶解,通过风浪的作用,使水和空气接触,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就溶入水中,增氧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二是光合作用增氧,这是主要来源,约占池塘水中溶氧的90%.三是补水增氧,利用自然的流水或是人工的注水来增加溶解氧.  相似文献   

10.
桨叶式增氧机是结合高产养殖池塘水质和生态条件,利用池塘生物增氧的作用,为预防池塘缺氧而设计的池塘养殖配套设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池塘养鱼生产。我们在研制过程中,对该种增氧机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桨叶式增氧机可有效把池塘表层的高溶解氧水体交换至底层,把底层缺氧水交换到上层增氧,从而改变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调节水体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可达到即满足养殖鱼类对溶解氧的需要,又减少开机时间的目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射流式增氧机性能,采用SC/T 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标准,通过清水试验和养殖池塘试验,研究了射流式增氧机在清水中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以及实际养殖池塘中上下水层溶解氧变化.结果表明:射流式增氧机对于下层水体具有良好的增氧效果,能使1.5 m水深处溶氧值提高31.0%;利用产生的水流搅拌水体...  相似文献   

12.
正北方池塘冬季要结冰,冰层厚度达30~60厘米,极寒地区有时突破150厘米,而且时间长达3~6个月。冰封时池塘水体和大气隔绝,成为一个封闭的小气候、小环境,水体中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在封闭的系统中进行。水体中的溶解氧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越冬鱼类命运最终由溶解氧决定。冬季冰下水温2~5℃,鱼类进行基础代谢,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不摄食。冬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溶氧的管理,防止冰下缺氧。越冬池塘管理不是越冬时才去做,而是越冬前就应该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6月28日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一养殖户电话咨询:为什么阴雨天池塘有零星死鱼?是否与饲料发霉有关?笔者认为阴雨天零星死亡的个体多为吃食鱼,大多数与饲料有关。具体分析如下。1.天气因素阴雨天,光照弱,水体中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光合作用减弱;水体中溶解氧较晴天偏低,而底层氧债相对偏高,有害物质如硫化氢等可能产生或偏高。另溶氧水平的高低影响摄食量、消化  相似文献   

14.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增氧技术与传统增氧方式相比,不仅能增加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量,尤其是中、下层水体均匀增氧,还能改善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介绍微孔增氧机的工作原理及与其他增氧设备配套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水车式增氧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车式增氧机在清水试验中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以及实际养殖池塘试验中上下水层溶解氧变化。结果表明,水车式增氧机对于水深为1 m以内的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增氧和搅拌效果,开启100 min左右,可使距增氧机10 m、水深0.9 m处水体溶氧值从6.5 mg/L左右上升到8.7 mg/L左右,和上层水体溶氧值趋于一致;运转时可形成一股较大的定向水流,对鳗鱼等喜好水流的鱼类较为适合。但水车式增氧机对<1.5 m的底层水体增氧作用较弱。本研究为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养殖的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转水是指池塘的水体产氧能力、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水体中溶氧的含量极低,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积聚,在天气变化时池塘水体突然变黑、变清.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增氧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能量流动、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下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养殖周期(4—9月份)进行了水质测定,获得了池塘不同水层的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高锰酸钾盐指数数据。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降低表层、底层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6—9月份采用微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增氧机质量及市场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池塘养殖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 ,我国拥有淡水总面积约 2 .7亿亩。供养殖水面75 0 0万亩 ,其中池塘约有 2 0 0 0万亩 ,但在未使用增氧机前 ,即使是在传统池塘养鱼发达的太湖流域 ,最高亩产一直徘徊在 40 0 kg,其主要制约因素就是水体的溶解氧。在鱼池中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于藻类、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大气对水面的自然扩散、转移。水中溶解氧的消耗 ,主要是鱼类、饵料生物、有机物、池底淤泥等。清晨是一天中溶解氧最低的时候 ,因为连水中溶氧的主要生产者藻类、浮淤植物在夜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而且自己呼吸也在消耗…  相似文献   

19.
微孔增氧技术在淡水池塘养殖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解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2009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了三元区微孔增氧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底层增氧与不增氧池塘中水温、溶解氧、pH、NH3-N和NO2--N的变化规律,以及幼蟹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蜕壳频次、个体体质量频数分布等,并讨论与评估了底层增氧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增氧池塘水体在夏季易形成"温跃层"及溶解氧的"日较差"和"水层差",而底层增氧可有效打破池塘水体的"温跃层"和溶解氧的"水层差",减小温度变化及底层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胁迫,而且使溶解氧、NH3-N和NO2--N浓度以及pH保持在河蟹正常生长所要求的范围,促进幼蟹的蜕壳,提高个体的体质量和肥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