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栽培技术对皇竹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竹草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生长快、适应性强、分蘖性强等特点,不仅可作为动物的饲料,还广泛应用于造纸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栽培技术对皇竹草的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育种筛选、前茬作物、种植密度、施肥、刈割及越冬管理的影响。文章对皇竹草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地力中等、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45 d和60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全年生物量分别为193.48 t.hm-2、269.75 t.hm-2和237.77 t.hm-2。刈割促进杂交狼尾草的分蘖,但频繁刈割(30 d)造成杂交狼尾草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根系衰竭;60 d刈割周期造成生物量减少、茎/叶比增加;45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产量和生长性状对草食动物的畜牧利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取华南地区黄秋葵高产的最佳刈割高度。[方法]设置刈割高度100、80、60、45、30cm几个处理,以摘叶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刈割高度对黄秋葵茎、叶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黄秋葵叶产量以刈割高度30cm的处理最高,为15622.20kg/hm^2,最低的是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茎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95550.60kg/hm^2,最低的是摘叶处理;茎叶比以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最高,为1.49,最低的是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总物质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79155.60kg/hm^2,摘叶处理的最低。如果种植用于取叶片青饲动物则应取30cm的刈割高度;以黄秋葵的茎叶为材料的饲料加工种植应取45cm的刈割高度。[结论]为黄秋葵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刈割对绿肥鲜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  郑元红  穆绘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97-5297
研究了刈割对绿肥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1次刈割后可激发绿肥再生,促进其生长,改善植株的生育性状,从而提高绿肥的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对于光叶紫花苕效果更明显。增加1次刈割后,光叶紫花苕可增产21%,产值增加353.55元/hm2,纯收入增加278.55元/hm2,投产比增加0.21;箭舌豌豆增产6.4%,产值增加108.00元/hm2,纯收入和投产比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刈割次数对一年生黑麦草A2003种子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次刈割A2003黑麦草种子产量最高,迭963.45 kg/hm2.刈割处理可促进A2003黑麦草分蘖,提高有效株数和穗数,延长生育期.  相似文献   

6.
以饲用甜高粱大力士为材料,研究不同海拔区域不同刈割次数对饲用甜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作区低海拔区域(1 500 m左右)肥水相对充足的川台地种植饲用甜高粱,适期早播,采用2次刈割,可适当提高饲草产量,产量可达103 t/hm2;在海拔相对较高的(1 600 m以上)山区,宜采用一次性刈割。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夏季刈割对油莎豆分蘖、地下块茎和地上茎叶产量以及茎叶营养品质的影响.在油莎豆大田内设夏秋季2次刈割及秋季1次刈割(对照)区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秋季刈割区相比,夏秋季刈割区的油莎豆分蘖数提升了64.7%;且地上茎叶增产效果显著,鲜、干茎叶增产水平分别为133%,97.3%,地下块茎产量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能力高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结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苜蓿适宜的刈割次数不超过3次,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耐刈割,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刈割处理和收获时间对菊苣根中菊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刈割使菊苣根中菊粉产量显著增加,刈割2次的最大产量为144.4±11.8 g/m2,比不刈割的91.5±9.81g/m2提高了57.8%。过度刈割又使其下降,刈割3次的最大产量为104.4±7.86 g/m2,比刈割2次的144.4±11.8 g/m2降低了38.3%。刈割作用下菊苣根中菊粉产量与收获时间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刈割次数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田栽培的黑麦草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不同的刈割处理(①:刈割1次;②:刈割2次;③刈割3次;④:刈割4次),比较不同处理黑麦草的产量、再生能力及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黑麦草的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80.3、9.80、2.40t/hm^2),分别为处理①、②、④的2.18、1.02、1.21倍,2.28、1.24、1.47倍及2.79、1.24、1.30倍;处理②、③黑麦草的再生能力较强;处理③黑麦草的营养品质最好,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24.4697%、6.1283%、14.9103%。[结论]刈割3次黑麦草的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方式模拟田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皇竹草形态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6d)淹水条件下皇竹草形态没有明显变化,而长期(21d)淹水导致皇竹草茎长出大量须根,叶片出现失绿;淹水条件下皇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叶绿素荧光Fv/Fm,Fo,Fm 下降明显,叶绿素含量减少;干旱条件下,皇竹草叶片逐渐出现枯黄,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叶绿素荧光Fv/Fm,Fo,Fm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量潜力水稻品种的剑叶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951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产量潜力的两个水稻品种剑叶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剑叶一生中,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RuBPCase总活性和初始活性、光合全链(z链)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9516的衰退速度慢于武育粳3号,且具有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和较高的叶源量,其绝对值分别较武育粳3号高2.5d,4.5d和12.36%。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晋北地区马铃薯生产化肥施用过量的问题,基于3年定位施肥试验,设置无施肥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F)和等氮30%有机替代处理(CM)3种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产量构成和薯块品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马铃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均随马铃薯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SPAD和Pn在各个阶段均表现为CM>CF>CK;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各阶段表现不同,但在生长后期CM处理各项光合指标均优于CF和CK处理;2)相比CK处理,CF和CM处理折合产量分别增产13.4%和16.6%,CF和CM处理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32%和1.46%;3)相比CK处理,CF和CM处理均可增加薯块中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和水分含量,CM处理对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提升作用。综上,等氮30%有机替代施肥模式能够增加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改善马铃薯生长后期光合特性,有效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马铃薯产量提升并增加薯块蛋白质含量,相比常规施肥模式更适合晋北地区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播期超甜玉米生长发育中光合特性的测定,分析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甜玉米种植期中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高,后期呈下降的趋势;甜玉米生长的前期蒸腾速率较低,后期蒸腾速率较高;气孔导度的变化呈单峰曲线状,以大喇叭口至抽穗期为最高峰时期.同时表明甜玉米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增进同化物积累达到高产优质.揭示了甜玉米在生长发育时期一些主要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灌溉量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采取裂区设计,通过旱作、滴灌(灌溉量135mm)和喷灌(灌溉量270mm)试验,以清水为CK,研究喷施等量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灌溉量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均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的光合特性,与各自CK相比,马铃薯叶片SPAD值增加0.73%~15.82%,净光合速率增加7.29%~31.36%,气孔导度降低3.39%~25.45%,蒸腾速率降低1.88%~20.92%,马铃薯产量增加10.64%~33.62%,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旱作>滴灌>喷灌;商品薯率增加0.43%~9.57%,干物质含量增加5.13%~13.29%,淀粉含量增加8.43%~15.76%。【结论】植物生长营养液能增加马铃薯产量,改善其品质。3种灌溉量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6.
对胚根做不同长度切剪处理后的黄瓜植株在不同时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的3个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的生理指标并求其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D值),同时进行田间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经2/3胚根切剪处理后D值较对照(T1)提高了0.637,显著提高黄瓜植株的耐旱性;在日光温室越冬栽培中可增强植株长势,增加产量,平均增产幅度为10.8 %。  相似文献   

17.
在碱化土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油用向日葵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拟合程度高(R2>0.99)。不同施肥处理油用向日葵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之后趋于平缓,而胞间CO2浓度持续降低。无磷(NK)处理下,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无钾(NP)处理下,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均最高;氮磷钾(NPK)全施的条件下,光饱和点、产量、生物产量和增产率均最高,千粒重以生物有机肥处理最佳,而秕粒率则以无钾肥(NP)处理最低。从回归方程看出,施肥可以提高千粒重,降低秕粒率,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产量。因此,在油用向日葵灌浆初期,在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可从改善其光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升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农机作业宽幅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光合特性及群体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采用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B)为对照,在玉米-大豆2:1播幅(I21)、2:2播幅(I22)、2:3播幅(I23)间作模式下,测定大豆光合指标、生理生长指标以及群体产量。2年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冠层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呈现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随着大豆宽幅的增加,各间作处理大豆冠层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增加,但均小于单作。相较于单作,间作处理降低了大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地上部生物量,各指标均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增加,其中I21处理显著低于I23和SSB处理,I22处理与I2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的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以及株高,各指标均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减小,其中I21处理显著高于I23和SSB处理。与单作相比,基于处理总面积的间作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大豆产量显著降低,3种间作处理以籽粒产量为基础的LER(土地当量比)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玉米-大豆2:2、2:3播幅种植具有间作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刈割间隔时间增大,苜蓿产草量增加;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上升,导致干草品质下降;其中以间隔25 d越冬率最低,仅为83.33%,极显著(P<0.01)低于其它处理。综合考虑,试验地区及同类生态地区间隔35 d刈割可获得高产草量、高品质的苜蓿干草,而且越冬率高。  相似文献   

20.
在生长期对潞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产量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5日对党参地上部分割除,地上部分距离地面保留20cm,10月20日-11月20日采挖,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产量较对照增加率最高,产量提高5.71%;10月20日根长增加最多为19.68%,10月30日根径增加25.67%,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