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艾叶可提高小肠蛋白酶活性,使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具有提高增重或节省饲料效应。池塘1龄鲤饲料中添加0.5%艾叶粉,增长率提高15.39%—53.85%;饲喂肉鸡增重4.7%;喂猪增重5.8%;喂兔增重18%。  相似文献   

2.
国内,网箱养鲤产量已达40~96公斤/米~2,但鱼肉质量普遍降低。经测定,产量达77千克/米~2的网养鲤鱼,鱼肉粗蛋白质(析干物质)为66.6%,比野生鲤鱼低18.8%,粗脂肪高达24.4%,比野生鲤鱼高13.1%,体脂增加,空壳重下降,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有所减少。这种鱼肉品质的下降与产量的提高有一定负相关性。如何在提高网箱养鲤产量的同时,又不降低鱼肉质量,这是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清水江鲤杂交改良子一代的生产性能,以清水江土著鲤作为对照,开展池塘饲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1)生长速度:试验组日增重为4.52g/尾,比对照组(2.7g/尾)提高67.41%。(2)产量:试验组平均产量为1435.7kg/667m2,比对照组(795.4kg/667m2)提高80.50%。(3)效益:试验组净产值为16058.0元/667m2,比对照组(8901.9元/667m2)提高80.40%。(4)投产比:试验组投产比为1∶1.59,比对照组(1∶1.37)提高16.06%。结论:清水江鲤杂交改良子一代池塘饲养比清水江土著鲤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大蒜和艾叶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只1日龄伊莎褐蛋公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1.5%大蒜(大蒜组)、基础日粮+0.75%艾叶(艾叶组)和基础日粮+1.5%大蒜+0.75%艾叶(合用组)。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蒜和艾叶可提高雏鸡平均日增重,尤其是合用组的增重效果最明显;饲料中添加大蒜和艾叶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雏鸡体内新城疫抗体水平(P>0.05或P>0.01),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说明在饲料中添加大蒜和艾叶可以显著提高雏鸡的免疫水平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492只肉鸡分四组试验45天。试Ⅰ、试Ⅱ、试Ⅲ组饲料中分别添加50ppm盐霉素(含10%盐霉素的鸡尔康)、50ppm喹乙醇、25ppm盐霉素+25ppm喹乙醇,第Ⅳ组为对照组。结果1—25日龄期间,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增重2.5—4.9%,且试Ⅲ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显著(P<0.05);1—45日龄,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增重9.8—10.4%,仍以试Ⅲ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证明盐霉素与喹乙醇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低、中等营养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硝酸稀土340ppm、510ppm、680ppm和0ppm选择健康经产唐行系安哥拉泌乳母兔36只(每组分别为4只和5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下,添加3种浓度的稀土,仔兔21日龄窝增重、30日龄断乳窝增重试验组对比照组分别提高39.02%、25.87%、21.08%和39.08%、33.10%、25.60%,差异极显著(P<0.01)。断乳成活率较对照组提高9.52%、3.81%和9.52%,母兔泌乳期体重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27克、166克和102.5克,差异不显著(P>0.05)。中等营养水平添加稀土与低营养水平添加稀土有相同的趋势,但效果不如后者明显。试验初步表明,添加稀土可提高母兔泌乳力,提高仔兔断乳重和成活率,保持母兔体重相对稳定,以添加340ppm浓度为佳,以低营养水平条件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谈松针粉饲料的生产与饲用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松针粉作饲料喂猪、家禽等效果好,綦江县生产的松针粉含水分12.79%,粗蛋白质13.31%、粗脂肪5.41%、粗纤维27.82%,粗灰分3.77%,钙0.62%、用4%松针粉替代当地日粮中玉米,试验150d,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6%,生产方法有土法加工和工业生产两种。为我县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讨饲料中添加艾叶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本研究选取卓尼县某规模化肉鸡养殖场中日龄相同的60羽三黄肉鸡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肉鸡采用常规市售的饲料开展饲喂,试验组肉鸡在常规饲料基础上添加1%艾叶,对比试验之后两组肉鸡的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束后,试验组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鸡群进行屠宰后发现,肉鸡活重、屠宰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由此可以得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艾叶等中草药添加剂有利于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具有潜在的养殖经济价值,值得在鸡养殖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桑葚酒糟与玉米、豆粕组合对郴州高山禾花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首先评价了桑葚酒糟的营养价值,确定三者的组成比例为3:4.5:2.5,通过评价该饲料组合的营养价值,进行禾花鱼的饲养试验,并测定各组禾花鱼的生长指标和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该饲料组合营养指标为粗蛋白质18.46%、粗脂肪2.03%、粗纤维8.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8.04%和13.04%(P <0.05);两组鱼肌肉均检出17种氨基酸和10种脂肪酸;试验组的氨基酸总量(TAA)为16.58 g/100g,比对照组低3.21%;饱和脂肪酸(SFA)总量为55.95%,比对照组低5.15%;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总量为44.12%,比对照组高7.24%。结果表明,该饲料组合作为禾花鱼的基础日粮,可以提高禾花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EM制剂在肉鸭养殖业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40天EM制剂在肉鸭饲养中的(樱桃谷鸭)应用及肉质测定,结果证明两个试验组的出栏率平均比对照组提高了2.79%。试验一组比对照组每出栏一只肉鸭多增收3.09元,试验二组比对照组多增收2.495元,两个试验组平均比对照组每只鸭多增收2.215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通过对肉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测定,试验组肉的粗蛋白质比对照组提高了3.1个百分点,而粗  相似文献   

11.
于同一湖中设置聚乙烯网箱(5m×5m×25m)10个,分为5组,每组2个网箱,放养2龄鲤鱼。第1、2、3组放养尾重153.58g,第4、5组放养尾重320.24g。第1、4组鱼给予本课题组配制的鲤鱼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第2组给予VM-101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第3、5组给予“鱼乐牌”鱼用复合维生素添加剂。饲养133 d。结果,第1组鱼增长率分别比第2、3组提高6.02%和18.12%;第4组鱼增长率比第5组提高14.28%。第1组鱼肥满度高于第3组,但与第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第1组鱼鲜肉粗蛋白含量高于第2、3组。第1~5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3.02、3.27、4.20、3.07、和4.30。  相似文献   

12.
杨龙  邢为国 《中国饲料》2021,1(8):69-72
本研究开展了3个独立试验,旨在评估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喂水平对鲤鱼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及体组成的影响。3个试验的饲养水温分别为18、20和22℃,每个试验均选择体重为(15.83±1.02)g的鲤鱼800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条。4个处理组鲤鱼的饲喂水平分别为体重的2.5%、3%、3.5%和4%,整个试验持续28?d。结果:在水温为18℃条件下,T4组鲤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而T3组饲料效率及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水温在20℃时,T4组鲤鱼增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T3组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最高(P<0.05)。水温在22℃时,各处理组鲤鱼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T3组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最高(P<0.05)。水温在18℃条件下,T2~T4组鲤鱼机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1组(P<0.05),而T3和T4组鲤鱼机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水温在20和22℃时,T3和T4组鲤鱼机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水温在18℃时,T1组鲤鱼外形指数、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均最低(P<0.05),而T2组血清容积最高(P<0.05)。水温在20℃时,T3和T4组鲤鱼的肝脏和内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水温在22℃时,T1组鲤鱼外形指数、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均最低(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20℃的水温、饲喂水平为3%~4%可以改善鲤鱼的生长、形态和体组成。 [关键词]饲喂速度|水温|鲤鱼|生长性能|机体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与池塘精养草鱼营养品质的差异,选取相同饲料源的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23.89±71.54)g,平均体长:(340.86±8.88)mm]和池塘精养草鱼[平均体重:(680.35±155.13)g,平均体长:(334.00±21.40)mm]各12尾,测定形态指标与肌肉剪切力、质构特性、色泽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1)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2)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3)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和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TAA分别为77.11%和76.61%,TEAA和TDAA分别占TAA的40.87%和40.43%、46.10%和46.06%。4)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69.68%)高于池塘精养草鱼(68.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1.78%和18.58%,两者差异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0.44%;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EPA含量为0.10%,DHA含量为0.55%。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钾、镁、铁、铜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钠、锌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由此得出,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营养品质总体上优于池塘精养草鱼。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的分析技术,能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有机物中的化学成分。将其与传统分析方法测定面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表明,二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和0.991,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可以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面粉粗蛋白和粗灰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肌肉营养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池塘与大湖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分析了商品翘嘴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大湖翘嘴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翘嘴鲌(P<0.05),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池塘翘嘴鲌,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除了赖氨酸和组氨酸以外(P<0.05),绝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湖翘嘴鲌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较池塘翘嘴鲌高出2.72%、2.87%和2.50%。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相对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81和69.62。池塘翘嘴鲌的棕榈油酸(C16:1)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翘嘴鲌(P<0.05),而大湖翘嘴鲌肌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s)、必需脂肪酸(EFA)、EPA+DHA含量则高于池塘翘嘴鲌(P>0.05)。试验检测了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11种矿物元素,其中镁有显著差异(P<0.05),重金属元素(铬、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综上所述,大湖养殖翘嘴鲌营养品质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6.
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规格管角螺腹足部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以体重为50、100、200、300和400 g 5种规格的管角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400 g组管角螺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5.63%,而50 g组最低,分别为56.21%和2.17%。对矿物质分析发现,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铁含量最高,300 g组各种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含量最低;300 g组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86.91和80.71 mg/g,200 g组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为82.70 mg/g。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了63.50%~66.13%;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5.38%~6.21%和15.03%~16.06%。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高蛋白质、高脂肪精饲料对驴产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 3~7岁的健康泌乳母驴 34头,设 A(12头)、B(10头)和 C(12头)3个区,共 5个处理。所有驴饲喂基础饲粮。每个区均设对照组,各试验组驴分别补饲粗蛋白质水平为 31.44%(试验 1组,A区,4头)、粗脂肪水平为 25.77%[20%棉籽油(试验 2组,A区,4头)、20%葵花籽油(试验 3组,B区,5头)、20%菜籽油(试验 4组,C区,6头)]的试验精饲料 1.5kg/d。预试期 14d,正试期14d。结果表明:1)除含 20%葵花籽油的试验精饲料外,其余试验精饲料采食量(>1300g/d)均达到预期的采食量,且未出现消化异常,表明所用精饲料适口性较好,驴对它们有较好的适应性;2)补饲含 20%棉籽油和含 20%菜籽油的试验精饲料均显著提高了驴日均产乳量(P<0.05),驴日均产乳量可达 1.5kg/d,而日均总泌乳量可达 4kg/d;3)补饲不同试验精饲料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驴乳中乳蛋白、乳糖、粗灰分含量较稳定,而乳脂含量变化非常大。总之,补饲高蛋白质、高脂肪的精饲料可提高驴产乳量,但对乳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秸秆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与栽培大豆(G.max)杂交后代不同代次的秸秆进行了营养品质测定,以期为饲草型大豆杂交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组合中,以晚熟栽培大豆作为母本为正交试验,反交后代植株的粗蛋白、粗灰分和钙的含量均高于正交后代,而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则低于正交后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由杂交F1代到F4代,杂交后代植株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随杂交代数增加而升高,分别由5.66%和4.74%升高到16.34%和6.59%;而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降低,分别由41.78%、69.31%和50.83%降低到35.36%、60.10%和42.07%。综合分析认为,以反交后代RC F4 1的营养品质最好,更具作为优质牧草的潜力,可用作饲草型大豆的品种选育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苎麻青贮替代饲粮中苜蓿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胎次、产奶量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各组以苎麻青贮分别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0(对照组)、33%(试验1组)、67%(试验2组)和100%的苜蓿干草(试验3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苎麻青贮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以及粗灰分的含量均高于苜蓿干草。2)苎麻青贮替代苜蓿干草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苎麻青贮替代苜蓿干草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试验3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5)对照组和试验1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随着苎麻青贮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逐渐升高,试验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得出,苎麻青贮可以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干草,而不影响生产性能、乳成分及血清指标,适宜的替代比例为33%~67%。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微生物发酵小麦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肉牛12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1、2、3、4组分别饲喂微生物发酵小麦秸秆替代0%、20%、40%、60%普通小麦秸秆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0 d,在试验结束时测定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1)试验3、4组料重比较1组分别降低6.74%、5.87%(P<0.05);试验2、3、4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日增重较1组分别提高36.6%、24.4%(P<0.05);试验2、3、4组熟肉率、失水率、肉色、嫩度与1组均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2、3、4组的粗灰分、p H均低于1组(P>0.05);试验3、4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大理花纹分别较1组提高19.28%、18.94%、45.15%、42.35%、46.75%、43.09%(P<0.05)。综上所述,饲喂微生物发酵小麦秸秆替代40%普通小麦秸秆日粮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