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上喷施多效唑及望立亭进行化控,能使大豆株高显著降低,七个处理中有三个处理对植株抗倒能力均有所增强;喷施多效唑化控对大豆主茎节数、结荚高度、茎粗、有效分枝影响均不显著。喷施多效唑化控,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少量多次喷施有增产趋势,一次喷施量大会使大豆倒伏现象有增加趋势,使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了不同多效唑用量拌种对单二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拔节期喷施40g/667m^2多效唑对单二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多效唑用量的增加,株高呈降低趋势,多效唑能够较好地降低株高,防止大麦倒伏,起到保产、稳产的作用;在拔节期喷施40g/667m^2多效唑较单纯拌种能显著提高产量;用0.05g和0.15g多效唑对75g单二拌种并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40g/667m^2时,单二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条件下,以2对不同叶型近等位基因系大豆品系A31和6059为材料,于始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来研究不同叶型大豆品系对多效唑的反应.结果表明:始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大豆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同时还改善了叶片的生理功能和产量性状.此外,籽粒蛋白质含量得到了提高,脂肪含量降低.不同叶型品系对多效唑的反应不同,表现为圆叶品系的增产效果好于尖叶品系.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黑小麦植株茎秆性状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冬黑1号和临黑131为试验材料,在黑小麦起身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甲哌胺鲜酯、矮壮素),研究其对黑小麦茎节间长、株高、倒伏级别、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生长调节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黑小麦株高、基部第1和第2节间长度、穗下节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其中,多效唑可降低黑小麦株高1.1~4.5 cm,第1和第2茎节粗平均减少1.2 cm和2.3 cm,穗下节减少1.7 cm,茎粗度增加0.55~1.65 mm;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株高的影响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1~1.35 mm;矮壮素可降低黑小麦株高0.5~1.2 cm,第1和第2茎节间长减少2.1 cm和2.8 cm,穗下节变化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2~0.8 mm。喷施生长调节剂使倒伏级别降低0.30~1.22级,多效唑降低程度显著。喷施多效唑使黑小麦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多效唑处理下,冬黑1号和临黑131产量分别为6 648.0和6 076.5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矮壮素使黑小麦减产。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产量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实现的。喷施多效唑显著增加了2个黑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19.6%)。从茎秆指标和产量来看,在冬黑1号和临黑131拔节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贡选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豆歌、矮壮素、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处理后植株株高降低,以分枝期喷施150 mg·L-1多效唑效果极显著;茎秆增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显著;分枝数增加.单株荚数、百粒重增加,二者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极显著.调节剂处理后产量增加显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佳,较对照增产77.6%.结果表明:在改善大豆株型、提高产量方面,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晋遗31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和2011年采用0、50、100、150、200、250、300、350 mg.kg-18个多效唑浓度对6片复叶期的晋遗31大豆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50~350 mg.kg-1多效唑处理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2.22%~21.97%。其中以200mg.kg-1产量最高(4 175.40 kg.hm-2)。喷施多效唑后大豆株高和结荚高度明显降低,分枝增多,节间距缩短,百粒重、总荚数、单株重和单株粒重明显增加。综合分析,6片复叶期叶片喷施200 mg.kg-1多效唑能够有效改善农艺性状并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早稻277为材料.在l叶l心期进行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喷施试验。麦茬早稻苗期喷洒多效唑对植株高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提高秧苗素质和抗倒力。同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使麦茬早稻产量增加10%左右。增产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光合速率提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叶面喷施多效唑可增加麦茬早稻的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以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机插水稻抽穗后株高、节间长度、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丰和劲丰能够增加机插水稻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矮壮丰75 m L/667 m~2的处理较对照增产49.63 kg/667 m~2;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显著降低机插水稻株高,提高茎秆的抗折力,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对照,但由于实粒数大大低于对照,最终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杀菌剂。它在水稻、果树、油菜、大豆上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近年,有关多效唑对春花生地上部生长影响、喷施时期及浓度,时有报道。但对多效唑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株型品种的夏花生上应用效果及对产量因素的影响报导甚少。因此,本文旨在初步探明这个问题,为花生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柿树矮化密植、早果丰产技术。【方法】于柿树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分析多效唑对金柿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对金柿平均单株产量、坐果率、果枝率、成枝率均有显著影响。多效唑可极显著地抑制其营养生长,促进坐果,提高产量。其中以800mg/kg处理浓度效果最佳。【结论】喷施浓度800mg/kg多效唑可以有效抑制金柿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PP333)对大豆增产作用和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荆,经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盛花期喷施,可以使植株高度显著降低,喷施后8d可降低16~20cm,成熟期可降低40—41cm,同时也可使结荚高度降低12~13cm,而且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但对植株主茎节数没有明显影响。喷施多效唑可以显著增加产量,增产幅度为17%-18%,光合效率增加29%左右。增产的生理效应主要是使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和光合效率提高,可增加单株粒数和荚数,粒重提高,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麦套花生不同时间不同次数喷施多效唑均具有明显地增产作用,而且当花生进入盛花期后,植株高度达到35厘米时,喷得越早增产效果越明显。其增产原因主要是控制了地上部旺长促进了荚果发育,提高了单株结果数,降低了公斤果数。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籼粳杂交组合亚优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钵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了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亚优2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改善籼粳交F1的农艺性状,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及两季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佳辐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多效唑、乙烯利和抗倒酯,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头季茎秆特性、力学指标及两季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甬优2640基部节间抗折力和植株抗推力最大,抗倒伏能力强;佳辐占基部节间最长,株高最高,倒伏指数高,抗倒伏能力最差;天优华占基部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介于前二者中间。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多效唑处理植株节间长、株高、茎壁厚与对照差异较小,增加了倒3节间(N3)茎粗和倒4节间(N4)和N3的抗折力,降低了N4和N3的倒伏指数;乙烯利处理则显著增加了N4长度,N3茎粗和株高,对茎壁厚没有明显影响, 增强了N3抗折力,降低了N3倒伏指数;抗倒酯处理缩短了N4、倒2节间(N2)长,降低株高,增加N3茎粗和N3、N2的茎壁厚度,增强了N4、N3的抗折力,降低了各节间的倒伏指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头季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增加了再生季产量,乙烯利降低了再生季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主要影响了总穗粒数,头季总穗粒数减少,再生季总穗粒数增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两季总产量均较对照降低,佳辐占总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较对照增加,乙烯利处理较对照降低。【结论】抗倒酯处理增强了再生稻头季茎秆的抗倒伏能力,而对两季总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栽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CPPU和PP333对杂交稻3个淀粉合成酶活性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抽穗期和抽穗期后12d对两系杂交水稻培杂青珍喷施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和PP333(多效唑)溶液。结果发现,CPPU和PP333能提高籽粒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其增加以SSS和SBE明显高于GBSS,而GBSS活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能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而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改良米质。其中,以抽穗期用质量浓度为10mg/L的PP333溶液喷60ml/m^2 抽穗期后12d用质量浓度为2mg/L的CPPU溶液喷施75ml/m^2的处理对促进SSS、SBE和GBSS活性提高与改良品质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水稻为主要参试材料,辅之以常规稻品种进行了外源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试验。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GA3可增强单穗粒间顶端优势,虽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但效果不稳定,有些处理反有下降,且多数杂交水稻未获增产,仅提高常规晚粳稻产量。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PP333可抑制单穗粒间顶端优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此外,高浓度GA3或PP333(GA3≥30 mg/L,PP333≥50 mg/L)均可能引起水稻减产。将GA3和PP333适当复配后,研制成二元植物生长物质“粒粒饱”。  相似文献   

18.
探讨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大豆施肥模式,是目前东北大豆生产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研究基于建立的玉米-大豆轮作体系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分别为:T1:玉米施用化肥,大豆不施肥;T2: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有机肥;T3: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1/2量的化肥;T4: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化肥;T5:玉米与大豆所需化肥总量一次性全部施入到玉米种植年份,大豆不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期0~10、10~20、20~30cm土层深度内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时空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两个轮作周期,T2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 2959kg·hm-2,比T4处理显著高出7.3%,产量提高主要体现在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性状的改善,而T1、T3、T5处理的大豆产量比T4处理显著低出15.4%,8.5%和5.0%。T2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6期0~10cm土层的根重密度,比T4处理显著高出42.3%,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5(p < 0.01);T2处理也明显增加了大豆R1期0~10、10~20cm土层以及R6期2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分别比T4处理显著高出25.3%、71.3%和27.6%,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 (p < 0.01)。与T4处理相比,尽管T3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1期10~20、20~30cm土层的根重密度和R6期10~2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但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T4处理只显著增加R1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而对大豆根平均直径和其它时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的影响不大。因此,不同施肥措施影响大豆根系特征及其产量的关系问题比较复杂。施用有机肥可通过增加表土层根的重量以及深土层根的长度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因此在有机肥源供应充足的地区,玉米、大豆两区轮作基础上,玉米收获后秋施15t·hm-2有机肥,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化肥应用负面环境影响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产花生由于较高的肥水供应和较大的种植密度,生育中期易徒长倒伏、叶部病害较重,生育后期易脱肥早衰。以解决这个问题为目标,课题组创建了“三防三促”调控技术:一是精准化控,防徒长倒伏,促进物质分配和运转;二是提早用药,防病保叶,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三是叶面追肥,防后期早衰,促进荚果充实饱满。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CK(常规管理)、T1(精准化控)、T2(精准化控+提早用药)、T3(精准化控+提早用药+叶面追肥)4个处理,进一步验证“三防三促”调控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高产花生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各指标以T3处理效果最显著,其次是T2处理。T1、T2和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成熟期的主茎高、侧枝长和主茎节数,提高了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对地上部植株生长的控制主要是精准化控的作用,而生育后期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主要是提早用药和叶面追肥的作用。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荚果产量以及经济系数,其中T1、T2、T3处理分别比CK增产20.35%、26.39%和30.62%。T2和T3处理的出仁率分别比CK提高1.84和3.02个百分点,说明T2和T3处理能提高籽仁饱满度。“三防三促”调控技术的应用是高产栽培条件下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