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nf907真菌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及二龄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霆  王莉  段玉玺  陈立杰  王雪 《大豆科学》2006,25(3):325-328
研究Snf907真菌代谢物原液及不同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液、5×、10×、20×、50×稀释液浓度下,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88.34%、82.33%、74.32%、57.01%和38.62%,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对分散卵粒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98.86%、92.66%、84.19%、72.32%和65.54%,除了50×稀释液浓度外,其他浓度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96.33%、83.18%、63.15%、47.04%和33.99%,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明尼苏达被毛孢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明尼苏达被毛孢是大豆胞囊线虫幼虫专性寄生真菌,是一类具有潜力的线虫生防资源.为了探讨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作用机制,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明尼苏达被毛孢1-10代谢物原液及不同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活性的影响和J2对大豆根浸出液及大豆根的趋性.结果表明:代谢物原液及其不同稀释度可以显著抑制J2活性,24 h时原液、5×、10×、20×和50 x对J2致死率分别为91%、75%、50%、36%和31%,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7.2%,且J2致死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J2在1-10代谢物最近处0~1 cm分布率最低,表明J2对1-10代谢物存在趋避性;J2在根浸出液最近处0~1 cm分布率最高,表明J2对根浸出液存在趋向性;在距处理液0~1 cm,J2对根浸出液/1-10代谢物混合液趋避性仍然十分明显;大豆幼根蘸代谢物影响下J2在距豆根0~1 cm分布率低于无菌水处理的幼根,且差异显著,说明1-10代谢物可以降低J2对大豆根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寄生真菌对大豆耕作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许艳丽  姚钦 《大豆科学》2016,(3):461-467
大豆长期连作以后,随着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增多,胞囊线虫天敌也在不断积累,逐步形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真菌作为主要因子,在抑制性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大豆长期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的影响,以大豆22年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离和鉴定了22年大豆连作、3年大豆连作和22年大豆轮作(小麦-玉米-大豆)土壤和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寄生真菌。结果表明:大豆经过22年连作后,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a)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分离数量高于3年连作和22年轮作,其中厚垣轮枝菌的数量最高,每克土中含有1.5×104株,胞囊、卵和J2上分别分离到14,18和8株,显著高于3年连作和轮作。研究结果证明了大豆经过长期连作后,土壤中积累了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而厚垣轮枝菌可能是抑制性土壤中的主要寄生真菌。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内寄生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沈阳、黑龙江伊春、山东青岛、山西汾阳等地采集的大豆胞囊线虫土样,经分离获得定殖于胞囊上的真菌菌株128株.通过测定菌株对胞囊的寄生率,筛选出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寄生能力的胞囊内寄生真菌,经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Paecilomyces lilacinus,Fusarium semitectum,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Verticillium sp.,Acremonium sp.,其中Aspergillus niger,Fusarium semitectum为国内首次报道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通过6株胞囊内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Verticillium sp.两株菌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5.
尿素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生测和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二龄幼虫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尿素的浓度在0.03~1.00 mol·L-1范围内,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卵孵化和二龄幼虫(J2)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当尿素浓度到达1.0 mol·L-1时,卵孵化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6%,J2的致死率可达到100%。温室盆栽结果显示,施用尿素后,土中和大豆根部的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显著降低,且大豆株高、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等均有所增加,其中鲜重总增重率可达42.8%。研究结果证明尿素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CN)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应用化学药剂,但化学药剂对人、畜不安全,对环境污染重[1]。目前,我国对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已有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的主要研究种类和数量、捕食性真菌和机会真菌的作用机制及生防制剂的田间应用、防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发光杆菌NJ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发光杆菌NJ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作用,测定了其代谢物原液及不同浓度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液、20%、10%、4%稀释液浓度下,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97.30%、84.11%、32.09%、25.41%,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而其它稀释度抑制率较低;对二龄幼虫24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100%、70.97%、50.41%、36.78%,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线虫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h后,4%稀释液线虫校正死亡率高达63.82%,而2%稀释液线虫校正死亡率也达42.95%。72h后2%稀释液的线虫校正死亡率达61.73%。  相似文献   

8.
轮作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有效措施,旨在探讨常用和潜在的轮作植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抑制作用.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轮作体系改进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选择5种轮作植物(大麦、红三叶草、万寿菊、亚麻、玉米)与感病品种一起种在大豆胞囊线虫病圃;2007年种植玉米、小麦和感病大豆.检测两年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卵和二龄幼虫数量;2008年所有小区种植感病大豆,测定大豆产量.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大豆的处理卵数量增加了13%,而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和大麦茬后复种红三叶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卵的数量明显减少,减少率分别为80%、58%和68%,其他轮作处理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轮作区大豆产量也有提高.结果显示:合理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以及大麦后复种红三叶草可以减少土壤中胞囊线虫的密度,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好于常规轮作作物玉米.而综合考虑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在黑龙江省的播种面积,则可以确定能够使土壤中胞囊线虫密度减少,同时义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合理的轮作方式为万寿菊一玉米一大豆.  相似文献   

9.
轮作和连作田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真菌定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沈阳市汪家乡连作6年和轮作大豆田中胞囊数量以及大豆不同生长期胞囊上定殖真菌的种群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大豆生长期中,不饱满胞囊量高于饱满胞囊量.连作田中胞囊总量、不饱满胞囊世高于轮作田.从胞囊上分离列的真菌以镰孢菌居多,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镰孢菌属的分离频率不同,其中潦孢镰菌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利,且连作田中数量多于轮作田;除镰孢菌属真菌外,轮作田中胞囊上分离到的青霉属和粘帚霉属真菌数量最多,还分离到毛霉属、毛壳菌属和拟青霉属;而连作用中胞囊上分离到的真菌中粘帚霉属数量最多,其他各属真菌的数量都很少,其中轮枝菌属和腐质霉属存轮作用胞囊上未分离到.镰孢菌的定殖数量与胞囊的饱满程度有关,而青霉、粘帚霉和拟青霉等其他真菌种群也影响到胞囊的饱满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处理的接种试验研究了2种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分布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35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接种明尼苏达被毛孢1-10和HLJ07-21-3后大豆植株鲜重分别增加了30.98%和27.66%.明尼苏达被毛孢显著降低了(P<0.05)线虫卵、根部雌虫和土壤中胞囊的数量.与对照相比,...  相似文献   

11.
孙玉秋  许艳丽  李春杰  潘凤娟  张原 《大豆科学》2011,30(2):250-253,258
对采自黑龙江省35个市县112份大豆田土样,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分布和种群密度.结果表明:从黑龙江省采集的所有大豆根围土样都检测到了大豆胞囊线虫,各地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不同,每100 g干土中的虫卵量差别大,100 g干土中,嫩江县的大豆胞囊线虫卵量多达30 583个,最少的是抚远县,100 g干...  相似文献   

12.
胡新  许艳丽  高世杰 《大豆科学》2012,31(3):449-452
在温室条件下以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抗线4号和非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黑农35为试材,探讨了品种混种对感病大豆生长发育的作用和抗线4号根系浸出物对黑农35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SCN后,大豆植株生长受抑制,其中抗线4株高减少幅度最高达到21.4%,主根长减少最高达到24.9%,侧根数减少幅度为7.8%~55.1%;黑农35清种时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株高减少15.5%~30.8%,主根长减少17.2%~32.3%,侧根数减少最高达到71.9%。抗线和非抗线品种混种有利于大豆抵御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与黑农35清种相比,品种混种作物群体的株高、植株鲜重、根鲜重和根长增加幅度分别高达16.9%、11.4%、17.9%和22.2%,与抗线4清种相比,品种混种主根长度增加最显著,达到9.3%。抗线4根系浸出物浇灌黑农35不接种SCN处理各测定指标的增幅达0.1%~8.4%,浇灌接种SCN的黑农35,各处理测定指标的增幅达9.7%~39.4%,说明抗性与非抗性品种混种后根系间相互作用可以促进非抗性品种生长发育,抵御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发生分布及致病性分化情况,同时也为我国大豆胞囊线虫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豆胞囊线虫种群监测工作,对2012-2014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的29个大豆试验站所辖150个示范县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检测,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明确了大豆胞囊线虫在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分布,总检出率达69.4%。并对其中11个群体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生理小种5个,即1、2、3、4和14号生理小种。其中安徽宿州、甘肃镇原、内蒙古赤峰、陕西延安和宁夏银川的鉴定此前未见报道。2012-2014年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比较严重,平均胞囊量高达99个·L~(-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致病性分化并无明显变化,鉴定结果中1、3和4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72.7%。  相似文献   

14.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特点为危害重、分布广、难防治,每年对大豆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种植大豆抗性新品种是防治SCN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研究大豆对SCN侵染的应答机制,是培育大豆持久抗病品种的前提,对加快抗线虫品种选育及SCN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大豆对SCN侵染的组织细胞学应答机制;介绍了大豆在SCN侵染后酶系变化及酚类代谢的生理生化应答机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SCN侵染后大豆的基因转录变化,差异蛋白及DNA甲基化的应答机制,以期为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nea253生物种衣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防放线菌Snea253菌株发酵液为主,配合其它微生物菌株制备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于播种后30~35 d计数大豆根外胞囊数量、土壤中胞囊数量和根内线虫数量,研究了Snea253生物种衣剂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种衣剂A(复配菌株Snea253+Sneb207+元素组合+助剂)在康平和大庆...  相似文献   

16.
HND1生物种衣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厚垣轮枝菌HDQ18活性产物制备的生物种衣剂HND1原液、稀释5×、10×、20×、50×处理大豆胞囊线虫J2.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结果表明:HND1对J2有较高的毒性,其死亡率分别为94.0%、83.3%、61.0%、54.3%、29%.用不同剂量的75% HND1生物种衣剂包衣大豆种子,在大豆出苗1个月后,调杳大豆根系胞囊线虫数量.结果表明:施用HND1种衣剂的3种不同处理的平均防效分别为45.5%、57.5%、60.5%,均好于对照药剂35%多克福种衣剂.对大豆株高和根瘤数等的调查结果表明,HND1种衣剂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06-2014年,应用病土盆栽方法,对来自于12个省(市)的779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鉴定材料来源于吉林省539份、黑龙江省58份、辽宁省51份、山西省16份、内蒙古17份、河北省10份、北京市42份、安徽省5份、广西壮族自治区14份、河南省17份、山东省6份、江苏省4份。从中选出19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44%,分别是FY001-3、W93155、JH229、HJ01-1900、W94128-8、YX04-6561、W7491、W201102-25、Q30、Q31、HK6、HK7、BN9、CM2008-12、JY407、Q32、Q28、Q33、BN10,按抗病种质在各省份鉴定材料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山东省大豆种质抗病比例最高,占83.33%,其次是黑龙江省占15%。这些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优良,可直接作为抗性亲本应用于育种。  相似文献   

18.
在接种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流行SMV株系SC-3及SC-7和SCN 1号生理小种的条件下,对新育成的参加2004~2007年围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试的品种分别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抗SMV鉴定的334个品种中,对SC-3抗性较好(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数有148个,占参试品种数的44.31%;对SC-7抗性较好的有71个,占参试品种数的21.26%.同时对2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的有55个,占参试品种数的16.47%.这些抗性较好的品种既町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研究还显示,来自于西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参试品种一般抗性较好.抗SCN鉴定的193个大豆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25个,占12.92%.汾9877.10、邯601、蒙9793-1、沧豆九号等7个品种兼抗sMV和scN 2种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