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过口服、滴鼻、泄殖腔接种、静脉或肌肉注射等引起发病。潜伏期3~5天,初期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升高至43℃以上,延续3-4天,口渴喜饮水,翅膀下垂,两脚发软,不愿行动,强迫行动倒地不起,眼睑肿胀,流泪,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后变为脓性粘液,上下眼睑粘合不能张开,眼结膜充血。鼻腔流出粘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沙哑无力。排绿色或灰白色粪便,羽毛被稀粪便沾污或结成块。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有的头部肿胀,后期体温下降,病鸭极度瘦弱死亡。雏鸭感染经常表现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2.
1鸭瘟 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各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高.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能成为传播媒介.病原是疱疹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4天.病初体温升高到43℃左右,持续不退.流泪和眼睑水肿是特征症状.病鸭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少吃或不吃,口渴,羽毛松乱,翅下垂.流泪,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头颈部肿胀.两脚麻痹无力,有时伏卧不起.病鸭排绿色、灰绿色稀粪.急性病程约为2~5天,致死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双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最近笔者遇到一例蛋鸭鸭瘟与禽霍乱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丘疹病变和部分鸭头颈部肿大、流泪为特征,自然感染病例中,以产蛋母鸭发病和死亡严重,雏鸭较少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一般病程3~10天。  相似文献   

5.
鸭瘟诊治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鸭临床特征是衰弱、腹泻、流泪、两脚麻痹,部分鸭头颈部肿大,食道黏膜、泄  相似文献   

6.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可感染鸭瘟病毒,导致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DPV)感染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两脚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大肠杆菌病是一种能以多种病病型表现的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多以原发或继发于其它疾病而出现。(一)发病情况垫江县某镇养殖  相似文献   

8.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病毒性肠炎,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两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特征。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9.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过消化道、眼结膜、呼吸道、伤口及接触等途径而感染。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高热、流泪、下痢、粪便呈灰绿色,两腿麻痹无力。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笔者将一例绿头野鸭患鸭瘟致死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双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病原学  相似文献   

11.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但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较多。  相似文献   

12.
正(一)鸭瘟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稀便。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达43.0℃~44.0℃,呈稽留热型。病鸭表现精神萎靡,低头缩颈,食欲降低,渴欲增加,两脚发软,步态蹒跚。病鸭眼周围湿润、流泪,有  相似文献   

13.
鸭瘟本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鹅也会感染发病,鹅的鸭瘟病以流泪、头颈肿大、泄殖腔溃烂为主要特征。一、病原的特征该病由鸭瘟病毒感染引起,存在于病鸭(鹅)的各个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4.
秋冬季节鸭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相似文献   

15.
鸭瘟防治     
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冬初较为多见。本病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临床特征为高热、腿软、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流行特点鸭瘟主要危害鸭,各年龄鸭均易感,成年鸭  相似文献   

16.
正1鸭瘟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稀便。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1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达43.0~44.0℃,呈稽留热型。病鸭表现精神萎靡,低头缩颈,食欲降低,饮欲增加,两脚发软,步态蹒跚。病鸭眼周围湿润、流泪,有的附有脓性分泌物,把两眼  相似文献   

17.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容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染,但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18.
1 鸭瘟 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急性、高度死亡性的传染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最易感染发病.成年鸭发病与死亡较为严重,1月龄以下的小鸭发病较少,各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尤易流行,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潜伏期2~4天,患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食欲减少或停食,流泪,眼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9.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群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两腿发软无力,精神沉郁,病鸭出现腹泻、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及眼睑肿大等症状,俗称为大头瘟。2005年5月,山东博闪某樱桃谷肉鸭养殖基地饲养的20日龄肉鸭6 000只中,有3 500只突然发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部分病鸭肿头流泪、下痢、食道黏膜出血或坏死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1月龄以上的鸭多见,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