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城水系沿线作为呼和浩特市一条集文化、游憩、观赏多元素于一体的新兴景观带,是城市整体园林景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精致、优美、宜人的植物景观发挥着维护生态平衡、提升城市形象、丰富滨水景观的重要作用。环城水系沿线植物景观按照一级绿地养护管理标准执行,2018年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景观面貌。笔者通过参与环城水系2018年的养护管理工作,总结出了详细的养护管理措施,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闽西南山区客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独特,水系景观地域特征突出。先采用影响要素叠加的方式,总结特定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闽西南自然水系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典型地域进行对比;然后从聚落选址、形态及传统理水手法方面,分析河坑村水系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并采取要素构成的方法,提取滨水植被、驳岸形态、滨水构筑、滨水人文活动等景观要素特征,剖析其自然和人文成因,为闽西南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福州现有的滨水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为改变城市水系绿化模式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文章主要从植物配置层面上,以7个公园滨水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福州现有滨水植物及其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沿岸滨水植物群落的配置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4.
以地处藉河流域的天水市为研究区域,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及发挥滨水效益的角度入手,对天水市藉河流域城区段滨水景观及风景林带构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以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为切入点对其河岸风景林与滨水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在结合当地自然与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滨河景观构建的总体构想,即"一脉、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体系;构建道路防护林、观光风景林、护坡景观、旱溪景观、雨水花园、护堤坝六大景观林带构造模式,打造一个生态与环境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水风景林带与滨水景观,开发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水系周边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对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城市环城水系风景区植物配置现状的调查,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兼顾景观效果的植物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南京滨水景区植物配置的现状及问题,对重点景区通过普查和详查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其植物种类、频度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总结植物配置特点,为下一阶段南京滨水景区植物景观建设提出了优化建议及措施,以期提高植物造景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唐山环城水系景观设计。唐山环城水系改造主要包括陡河、青龙河、李各庄河改造,陡河水库引水工程,以及滨河景观道路建设等项内容,青龙河扩延13公里与陡河相连,通过南湖连接渠汇入南湖,形成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的水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东莞市东江—运河滨水区的园林设计要素有: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公共性、景观、交通衔接、观景、安全等;设计充分利用江滩水位稳定优势与河岸陡峭劣势;滨水路的绿化包括河岸竖向与平面处理以及河岸的绿化种植与园建安排。提出了适合东莞的滨水植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踏查的方法对北流镇鸭埌村乡村水系现状进行调查,对村庄传统排水系统、水系空间景观质量、水文化等进行分析,提出修复村庄传统水循环系统;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三水”资源化利用;植物净化,建设生态景观驳岸;挖掘地域特色,建设美丽乡村等规划理念和改善措施,为全域乡村水系景观规划和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尔滨滨水植物景观现状的评价分析,针对哈尔滨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缺陷,在体现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应用基础上,从植物营造空间、展现季相与色相变化、运用框景漏景等造景手法、营造野味滨水景观4个层面进行了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建设哈尔滨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水绿地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苏州6个滨水公园和2个滨水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主要滨水植物来源和典型滨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策略,结果表明,苏州的滨水植物群落营建对乡土乔木、灌木的应用比例较高,现代滨水绿地和旱溪景观的草本植物以外来新品种为主;历史文化街区和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明显,表达模式值得推荐,而现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表达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苍南县城中心区北片河道滨水绿带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河道现状的分析、解读,提出了创新景观布局及主题设计,运用生态河岸布置手法,结合滨水景观的植物造景,营造自然生态、舒适宜人的滨水绿带景观。并就河道综合治理给出了几点思考,探究了浙南城镇狭长型滨水绿带的生态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外环城绿带的建设发展状况以及近自然林理论的实践,通过对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绿地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长沙市环城绿带的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并将环城绿带分为防护、康体休闲、农业生产三大类绿地进行特征植物规划,对植物群落整体的结构和比例提出建议,并针对不同行政区进行主题鲜明的特色植物景观规划。依据植物规划的原则,把握近自然林理论的内涵使长沙市环城绿带植物景观与周边的山、水、产业、居民有机地结合,发挥城市环城绿带的屏障和生态作用,建设美丽的城市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滨水植物景观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典园林有着优秀的传统,通过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滨水植物景观,总结其应用的主要植物种类、应用形式、景观特征、文化内涵,以期对我国现代滨水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都市型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广州市天河区城市河涌绿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市型碧道作为碧道建设的形式之一,依托都市开放水系提供滨水空间.城市河涌作为城市水系连续开放空间,其绿化管理关系到都市型碧道建设下具有生态、安全、游憩等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分析都市碧道与城市河涌的功能关系,以天河区河涌为例,研究其分布和水环境治理现状,从生态驳岸处理、硬质河涌岸线的景观处理、植物景观配置3个...  相似文献   

16.
以长沙市圭塘河的滨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服务管理和社会文化3个方面来对滨水景观作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利用语义差异法(SD)整体分析并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使用者们评价的基本数据。结果表明,准则层分值由高到低依次是景观生态、服务给管理和社会文化;在18个指标层因子中,主要影响滨水景观的重要因子有河流水质、滨水植被、驳岸设计和植物保护,该圭塘河滨水景观最终评分67.68分,评价为一般满意。对圭塘河当地的特色文化的表现程度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滨水步道应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公园滨水植物及其景观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16个城市公园中的滨水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滨水植物种类、出现频率、配置方式和生境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共记录了广州公园滨水园林植物372种,分属107科264属,其中,水生植物78种;将广州滨水植物景观按不同营造特点及效果划分为人工式驳岸水景、自然式驳岸水景、与建筑小品结合式水景、可亲水式水景、绿岛式水景及小型面状水景等6种配置方式,并分析了这些配置模式常用的植物及其配置特点;分析了广州市公园滨水绿地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优良滨水植物在城市公园景观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滨秀园规划区现状、规划设计依据、规划设计原则、规划整体布局,对道路系统、植物种植、雨水收集系统、地形处理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是旧园林改造的一个优秀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北京正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积极推进北京水系绿廊建设,提出了"打造10大滨水绿线,营造绿色滨水空间"的要求。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绿色生态空间相结合、与景观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公共交通衔接相结合、与休闲健康需求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景观提升,节点连通,服务配套,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成为生态保育之道、健康休闲之道、文化魅力之道、城乡融合之道,成为北京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滨水生态园植草沟建设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上,以石家庄市滨水生态公园为例,针对石家庄市2016年"7.19"特大暴雨的情况,对石家庄首次山体绿化的行洪景观建设——植草沟进行初步的应用效果分析。结合山体坡度陡缓及地形走向,沿山体坡面合理设置植草沟,这样做不仅可以减缓流速、改变水流方向、增加下渗量,而且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现场的植草沟根据地形与场地情况做曲线布设,宽窄也可自由变化,平缓段结合卵石及滨水植被形成"旱溪"形式,既可引导水流至渗水塘,又能增加园内景观。且植草沟铺设黑麦草植生带,能起到固土护坡、阻挡雨水、降低水流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