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发病率不同的13个‘Keitt’果园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果实和发病果实中氮、钾、镁和钙含量变化,及不同形态钙含量变化。与正常果实相比,发病果实中氮(N)、钙(Ca)和镁(Mg)含量,及Mg/Ca均显著增加,而钾(K)含量、N/Ca、K/Ca和(K+Mg)/Ca均无显著变化。果肉溃败发生率与发病果实中N、K、Mg和Ca 含量,及N/Ca、K/Ca、Mg/Ca和(K+Mg)/Ca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正常果实比较,发病果实中结构钙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钙和草酸钙含量显著降低。果肉溃败发生率与发病果实中结构钙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钙含量显著负相关。 由此推测, 诱导‘Keitt’芒果果肉发生溃败可能与果肉组织细胞水平钙分配不均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柿是近几年新引进的一种新兴热带和南亚热带果树。为给白柿花果管理和生长期调控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以主栽品种‘W4’白柿为材料,对其生长发育期间的落果规律和果实生长动态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落果与正常发育果实中碳素水平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W4’白柿在广州地区种植表现出的开花期是在1月下旬至2月初,整个花期约为16天。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三次落果高峰分别在3月中旬、4月中旬及5~6月,果实的生长符合单S型生长曲线。在果实发育期间,发现正常果及脱落幼果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但正常果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脱落幼果。同时正常果的赤霉素(GA3)和玉米素(tZ)高于脱落幼果,其脱落幼果中的抑制生长激素脱落酸(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显著高于正常果,正常果与脱落幼果的IAA含量在不同时期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正常果的( ABA+ACC)/(GA3+IAA+tZ)之值曲线变化平稳,而脱落果的(ABA+ACC)/ (GA3+IAA+tZ)之值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但脱落果中( ABA+ACC)/(GA3+IAA+tZ)之值显著高于正常果。  相似文献   

3.
品种     
正大果杨梅新品种——永冠"永冠"是从"东魁"杨梅中选育出的大果芽变新品种。2018年1月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果实近圆球形,果面红色或紫红色,缝合线浅,果蒂凸起,果梗短,果肉红紫色,肉柱粗壮、多汁;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30.9 g,最大单果重达53.0 g。味甜酸可口,可食率为95.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品质优良。果核椭圆形,核长1.81 cm,宽1.15 cm。植株树势强健,树冠高大,圆头形,主枝粗壮,发枝力强。抗病性较强,尤其是抗枯枝病显著强于"东魁"。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郁南无核黄皮果实膨大期,对不同形态叶片和果实中矿质营养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熟叶片中氮(28.76g/kg)、钾(19.81 g/kg)、锰(275.28mg/kg)、铁(162.17 mg/kg)丰富或者极丰富,磷(1.14g/kg)、铜(6.65mg/kg)、钼(0.24 mg/kg)、锌(40.84 mg/kg)为正常范围,而钙(20.96 g/kg)、镁(2.07 g/kg)、硼(9.35mg/kg)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幼叶、成熟叶和老叶中氮、钙、镁、硼、锰含量显著高于果皮和果肉,磷、铜、铁、钼含量与果皮、果肉均无显著差异;果皮中硼含量和叶片中磷、钼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果皮中镁含量则与这两种元素负相关。建议施肥时应控制大量元素和锰元素,增加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可于无核黄皮生长早期进叶面喷施,并可以在果实膨大期直接向果实喷施。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杨梅产量及品质,分析了钾镁不同配施比例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株施单钾肥1.0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3%、11.48%、13.23%及19.96%,果实中矿质养分钾、磷、铁含量显著提高;株施单镁肥0.3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24%、9.60%、10.89%及15.70%;株施镁钾混合配施比例为0.2/0.75 kg时,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硬度,果实中钾、铁含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提升杨梅品质的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昆明市海口林场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种的油橄榄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油橄榄树进行水肥管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授粉等单项及综合调控处理,以油橄榄果实性状、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成分为检测指标,明确影响油橄榄果实品质的原因,探寻提高油橄榄果实品质的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调控处理下,油橄榄果实重、含油率指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肥调控显著提高了果肉率,人工授粉和综合调控对果实纵经、果实重、果形指数、果核纵经、果核重影响明显;不同调控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油橄榄果实的含油率和十六碳烯酸含量,却显著降低了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柑橘一旦感染黄龙病,叶片将出现黄化、果实品质劣变。本研究比较了赣州纽荷尔脐橙、永春芦柑、广西砂糖桔的黄龙病果实与正常果实在果实大小、形状、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和矿质营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感病果实纵、横径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中纽荷尔果实的果形指数显著变小、芦柑和砂糖桔的果实指数则显著变长,并且纽荷尔和芦柑的感病果实重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次,感病果实的TS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但是TA和Vc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现不一致。另外,矿质元素分析表明,纽荷尔病果中N、P、K、Ca、B、Cu、Zn、Al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芦柑病果中只有Z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砂糖桔病果中有Ca、Fe、M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  相似文献   

8.
探索补光对阳光玫瑰(‘Shine Muscat’)葡萄冬季果实(冬果)膨大期内源激素积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阳光玫瑰葡萄冬果栽培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以2016年定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冬果膨大期进行每天夜间延长光照6h处理,分别连续延长补光4周、5周和6周,每周采样一次。测定葡萄果实中ZR、IAA、GA3和ABA 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在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的相关指标。葡萄冬果夜间补光可以提高果IAA和GA3的含量,降低ABA的含量,其中补光6周处理的葡萄果实IAA含量较高,比对照高达83.4%,ABA含量比对照低,比对照低达62.30%。补光5周、6周处理对果实GA3含量提高较为明显。补光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单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有效改善葡萄冬果的品质,可以增加冬果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生产上建议在冬果膨大期进行补光处理,能增加冬果生长类激素的含量,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其中补光时间以6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钙、磷营养水平不同的3种生长后期日粮饲喂5周龄肉仔鸡560羽,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各重复60─65羽鸡。3种日粮的钙及非植酸磷的含量分别为0.795%、0.30%,0.58%、0.22%和0.365%、0.14%。随着钙、磷水平下降,7周龄肉仔鸡的胫骨灰份、钙及磷含量显著下降,但不影响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及胫骨中的锰、锌含量。试验结果说明肉仔鸡生长后期日粮钙与非植酸磷水平可低于NRC(1994)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前期研究日粮钙(Ca)或磷(P)缺乏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组织结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对22~42日龄肉仔鸡上述指标的影响。采用2(钙水平:0.90%和0.30%)×2(非植酸磷(NPP)水平:0.35%和0.18%)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504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雏随机分为4组,饲养至22日龄时给与不同日粮处理:正常对照组(0.90%钙+0.35%非植酸磷)、磷缺乏组(0.90%钙+0.18%非植酸磷)、钙缺乏组(0.30%钙+0.35%非植酸磷)及钙和磷同时缺乏组(0.30%钙+0.18%非植酸磷),每个处理7个重复,测定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28和42日龄胫骨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日粮钙或磷缺乏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胫骨长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肉仔鸡料重比(F/G)和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磷缺乏组肉仔鸡的22~28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28日龄胫骨长度显著低于钙缺乏组及钙和磷同时缺乏组(P0.05);磷缺乏组肉仔鸡的22~28日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该处理组肉仔鸡于28日龄时全部死亡;低钙水平显著增加了28日龄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而低磷水平显著降低了28日龄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综上所述,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组织结构对日粮磷缺乏最为敏感,其次为钙缺乏或钙和磷同时缺乏;低钙水平可增加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而低磷水平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试验在前期研究日粮钙(Ca)或磷(P)缺乏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组织结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对22~42日龄肉仔鸡上述指标的影响。采用2(钙水平:0.90%和0.30%)×2(非植酸磷(NPP)水平:0.35%和0.18%)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504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雏随机分为4组,饲养至22日龄时给与不同日粮处理:正常对照组(0.90%钙+0.35%非植酸磷)、磷缺乏组(0.90%钙+0.18%非植酸磷)、钙缺乏组(0.30%钙+0.35%非植酸磷)及钙和磷同时缺乏组(0.30%钙+0.18%非植酸磷),每个处理7个重复,测定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28和42日龄胫骨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日粮钙或磷缺乏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胫骨长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肉仔鸡料重比(F/G)和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磷缺乏组肉仔鸡的22~28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28日龄胫骨长度显著低于钙缺乏组及钙和磷同时缺乏组(P<0.05);磷缺乏组肉仔鸡的22~28日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该处理组肉仔鸡于28日龄时全部死亡;低钙水平显著增加了28日龄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而低磷水平显著降低了28日龄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综上所述,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组织结构对日粮磷缺乏最为敏感,其次为钙缺乏或钙和磷同时缺乏;低钙水平可增加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而低磷水平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肉仔鸡低钙磷日粮添加植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6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研究在低钙、磷日粮和正常钙、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并且以采食低钙、磷加酶日粮的肉仔鸡增重效果最为明显(P<0.01);显著降低了采食低钙、磷日粮肉仔鸡的料重比(P<0.05)。采食低钙、磷加酶日粮肉仔鸡的胫骨灰分、钙含量和血清总钙、无机磷浓度显著提高(P<0.05);但采食正常钙、磷加酶日粮肉仔鸡上述胫骨与血清指标变化不大,表明植酸酶促进了肉仔鸡对低钙、磷日粮中钙和磷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柑橘营养元素过量及其预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由于土壤营养元素偏多或偏施某种营养元素,都会造成营养元素过量,生产中也经常出现,许多果农误认为是缺素或病虫害为害,盲目进性喷药,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对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一、营养元素过量1.氮过量:生长过旺,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枝叶徒长,着花及果明显减少,甚至不能充分进行花芽分化,不结果。叶片特大,果色淡,着色延迟,果皮粗厚,果肉纤维多,果汁少、果实偏酸缺乏甜味,果实品质差。不耐贮藏。另外着色不良,熟期也晚。而且易发生病虫害等;氮过多会破坏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抑制钾、镁、锰、铜、硼的吸收,尤其是抑制磷…  相似文献   

14.
以爱文芒果为试材,研究了正常果和败育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测量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的纵、横、侧三径及单果重,计算出同一时期内各性状的增长量,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正常果和败育果内含物含量(含水量、粗蛋白、有机碳、粗脂肪),以及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果和败育果生长发育过中各性状(正常果纵径例外)与果实发育时期高度相关,数学模型可以正确地反映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正常果和败育果在幼果期直至果实成熟(6月2日至7月22日),果肉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含水量为82.58%~90.58%,有机碳含量为40.22%~44.75%,在同一时间点,正常果和败育果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果肉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则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成熟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在同一时间点,正常果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均低于败育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大小并没有成相关性,而是与果实的相对成熟度成正相关,败育果的变异系数小,说明成熟度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梨种子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鸭梨’和‘新高’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种子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肉中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均为苹果酸和奎尼酸,发育初期‘鸭梨’与‘新高’果肉中各组分的比率相近,但果实成熟时‘新高’果肉中苹果酸的比率59.98%显著高于‘鸭梨’的37.51%;两个品种种子中的有机酸组分比率的动态变化相近,与果肉相反,主要表现在奎尼酸比率的增加和苹果酸比率的减少。两个品种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酸、草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含量均随着果实的成熟呈下降趋势,‘鸭梨’果肉中的奎尼酸、莽草酸、柠檬酸含量高于‘新高’;‘新高’在果实成熟时种子中的总酸含量4.59mg/g显著低于‘鸭梨’13.00mg/g,‘鸭梨’成熟果实种子中的草酸、奎尼酸、莽草酸含量显著高于‘新高’;在果实发育初期,种子中的苹果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在果实成熟时则显著低于果肉。  相似文献   

16.
草地施肥直接改变牧草的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等)含量水平,从而间接影响草食家畜的生长能力,需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在本试验中需增施钙、镁和锌肥,才能满足草食家畜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磷缺乏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佝偻病发病特征及胫骨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504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雏,采用2×2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钙水平(1.00%和0.35%)与2个非植酸磷水平(0.45%和0.23%),分为4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00%钙+0.45%非植酸磷)、磷缺乏组(1.00%钙+0.23%非植酸磷)、钙缺乏组(0.35%钙+0.45%非植酸磷)和钙磷同时缺乏组(0.35%钙+0.23%非植酸磷),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钙与磷的交互作用对1~21日龄肉仔鸡各个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7、14和21日龄胫骨长度,7日龄胫骨生长板增生区和肥大区长度以及14日龄胫骨生长板肥大区长度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正常钙水平时,低磷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仔鸡各个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增加了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7和14日龄胫骨生长板肥大区长度(P<0.05);在低钙水平时,低磷显著提高了15~21日龄和1~21日龄平均日增重以及7日龄胫骨生长板肥大区长度(P<0.05),显著降低了7日龄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此外,与磷缺乏组相比,钙缺乏组和钙磷同时缺乏组1~21日龄肉仔鸡各个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7日龄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显著提高(P<0.05),7和14日龄胫骨生长板肥大区长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胫骨结构对磷缺乏最为敏感,其次为钙缺乏,钙磷同时缺乏的影响较弱;三者佝偻病的典型特征分别为磷缺乏组的胫骨生长板肥大区长度增长,钙缺乏组和钙磷同时缺乏组的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均增长,但钙磷同时缺乏组早期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小于钙缺乏组。  相似文献   

18.
草地施肥对草食家畜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施肥直接改变牧草的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等)含量水平,从而间接影响草食家畜的生长能 力,需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在本试验中需增施钙、镁和锌肥,才能满足草食家畜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据《园艺学报》2014年第1期《抗裂与易裂枣内源激素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作者曹一博等)报道,以枣抗裂果品种"圆铃枣"和易裂果品种"骏枣"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曲线、果形指数及种子败育率,并对果皮、果肉、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果皮、果肉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0.
磷酸一二钙对肉仔鸡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6双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用MDCP和DCP 2种磷源,设6个磷添加水平(0、0.05%、0.10%、0.15%、0.20%和0.25%)。将990只1日龄健康科宝肉公鸡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11个组(对照组共用),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交互作用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M DCP添加组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胫骨灰分含量、血清磷含量均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DCP组(P0.05),且随着磷添加水平提高,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显著增加(P0.05),而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0.25%添加组的钙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添加组(P0.05),且其磷表观代谢率、胫骨钙含量、胫骨磷含量和胫骨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磷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肉仔鸡体增重、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相对于DCP(100%),MDCP对肉仔鸡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