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集毛木耳、细木耳优良特性于一体的木耳新种——大光木耳(学名网脉木耳)首次在内陆湖南发现并驯育成功。现已经过湖南师大生物系彭寅斌教授、中国食用菌协会顾问杨曙湘教授的鉴定。大光木耳属热带木耳,喜高温高湿,子实体在15—39℃可正常出耳,抗杂抗逆性强,生理结构与黑木耳相类似——没有髓层,柔毛稀而短小,蛋白质成份与黑木耳相同,而含糖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黑木耳、毛木耳。栽培对比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表明:产量高于紫木耳,显著地高于毛木耳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来源黑木耳功能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测定了7种不同来源黑木耳的蛋白质、氨基酸、铁和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黑木耳蛋白质、氨基酸、铁和锌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甘肃陇南康县黑木耳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14.00mg/g,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黑木耳含量最低,为95.50mg/g;不同产地黑木耳氨基酸总量介于7.35~10.07g/100g之间,其中甘肃陇南康县黑木耳的总氨基酸最高,为10.07g/100g,其次为西藏亚东黑木耳,氨基酸含量为9.73g/100g,云南迪庆黑木耳氨基酸含量最低,为7.35g/100g;不同产地的黑木耳均含有丰富的铁、锌元素,含量分别在0.126±0.003~0.730±0.095mg/g、0.014±0.0005~0.040±0.001mg/g之间,其中浙江省龙泉市云和黑木耳铁含量最高,西藏亚东黑木耳锌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黑木耳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梵净山镜内的地木耳为试材,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梵净山地木耳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和至少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地木耳维生素C含量为(6.20±0.04)mg/100g,粗蛋白质含量为(24.30±0.05)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EAA)/氨基酸总量(TAA)为52.04%,必需氨基酸含量(EAA)/非必需氨基酸含量(NEAA)为127.87%,均高于FAO/WHO模式推荐的EAA/TAA约为40%,EAA/NEAA约为60%。  相似文献   

4.
不同黑木耳菌株的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分析了在同一条件下栽培的5个黑木耳菌株的基本营养成分和钙、铁、磷三种矿物质元素。蛋白质含量在10.0~16.2 g/100 g,脂肪0.29~0.39 g/100 g,粗多糖5.59~9.52 g/100 g,氨基酸8.31~14.35 g/100 g,膳食纤维51.92~57.57 g/100 g,钙337.1~614.9 mg/100 g,铁5.3~35.4 mg/100 g。5个黑木耳菌株基本成分的含量差别不大,但5个菌株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YE1的铁、钙含量明显比其他菌株高,可以作为富集钙、铁菌株选育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通常称木耳,相对毛木耳也名光木耳,属木耳科。黑木耳是中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1]。自东北建立黑木耳"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这一轻简化产业技术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2~4]。在"北耳南扩"黑木耳产业战略实施过  相似文献   

6.
毛木耳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名白背木耳、黄背木耳,耳片黑色或褐色,背面有绒毛。它与黑木耳是同属不同种。耳片比黑木耳肥大,质地较粗硬,价值较黑木耳低。毛木耳具有很多优点:适应性广,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种植;产量高,一般每百斤湿耳木可产干耳5~7斤;抗性强,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且产期集中,一般种后40天出耳,盛产期集中在5~9月。因此,很受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桂东、桂南及粤西地区食菌栽培中的主要品种。现就其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环节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四川宣汉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以组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黑木耳916-3为对照,通过生长特性、农艺性状、18S rDNA与ITS分类学鉴定、营养成分分析等,选出野生木耳(达耳1号)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营养品质较高,其口感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鉴定达耳1号为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8.
正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具有清涤胃肠、清肺益气、滋润强壮等功效。1椴木的培养技术段木栽培方法主要是将黑木耳适生的阔叶树枝干,截成适宜的木段,将黑木耳菌种接种在木段上,放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培养。1.1耳场选择与清理耳场是人工栽培木耳的场地,其条件应以满足木耳的生活条件为依据。只有满足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光照条件才能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9.
对分离纯化自非洲赞比亚的野生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首次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驯化栽培获得优势菌株,命名为"鹿肚耳"。结果表明:鹿肚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含水量为58%~60%,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6℃,从接种到采收仅需43 d,产量为每包55~60 g(干重)。本研究将非洲热带地区的皱木耳资源引进我国东北地区,通过驯化栽培获得出菇性状稳定的鹿肚耳菌株,为其进一步工厂化栽培提供了合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木耳栽培中,每到高温高湿的夏季,特别是梅雨季节,常常发生严重的烂耳现象,亦称流耳病。不管段木栽培或袋料栽培的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和黑木耳A.auricula均可被害。有时仅采收1~2次,即不再出耳,严重影响了木耳产量,据融水县土产公司反映,1983年该县因发生流耳病烂掉毛木耳100担(折干耳),占总产量的30%左右。更有甚者全部失收(尤以黑木耳更为敏感),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各木耳产区均有发生,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刘文贺  苏玲  王琦 《北方园艺》2020,(5):121-128
以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湖北、新疆、浙江、江西、西藏9个不同产地的黑木耳为试材,采用国标规定方法分析黑木耳中常规营养物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黑木耳中氨基酸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矿物质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脂肪酸含量。以期为研究不同产地黑木耳中营养成分的差异、调节饮食结构、开发黑木耳新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黑木耳常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江西黑木耳灰分、粗脂肪,吉林黑木耳膳食纤维,浙江黑木耳粗蛋白、总糖,辽宁黑木耳粗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辽宁和浙江的黑木耳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达到41.89、39.20 g·kg-1,占总氨基酸数的45.52%、38.02%;浙江黑木耳中味觉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江西黑木耳中铁、钙、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8个地区(P<0.05);共检测23种脂肪酸,其中9种饱和脂肪酸和14种不饱和脂肪酸。对营养成分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发现,灰分、膳食纤维、粗脂肪、粗蛋白、总糖、粗多糖为主要的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发现西藏、湖北、吉林黑木耳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2.
段木黑木耳与代料黑木耳产品质构分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裕红 《中国食用菌》2019,(3):50-56,60
采用段木和代料栽培的方式,对同一黑木耳菌株进行栽培,获得2个段木黑木耳和1个代料黑木耳样品,对其营养成分和质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样品泡发时间的延长,在感官弹性、硬度和咀嚼性方面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段木黑木耳的稳定性显著均优于代料黑木耳。以FAO/WHO推荐的全鸡蛋蛋白为标准,用模糊识别法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品的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4554、0.4519和0.4875,3个样品间差异不大;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析结果证实,3个样品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2个段木黑木耳样品的SRC值分别为77.42、75.6,较代料黑木耳SRC值72.1更接近10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个段木黑木耳的多糖含量分别是代料黑木耳的1.58倍和1.29倍;供试样品中脂肪、VB_1和灰分含量段木黑木耳高于代料黑木耳,VB_2的含量则代料高于段木。3个样品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研究结果还显示,栽培方式不同对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有显著影响,段木黑木耳和代料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质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段木木耳可能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力度的加大,木屑原料的供应问题日益严重。农作物秸秆来源广、产量大、种类多,并且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栽培食用菌的理想原料。目前,利用秸秆栽培黑木耳已成为相关部门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秸秆栽培黑木耳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速率,确定黑木耳培养最适温度;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情况,以确定黑木耳高温胁迫最适条件.结果发现,黑木耳最适培养温度为30℃,高温胁迫最适条件为44℃处理2 h;在此最适高温胁迫条件下研究黑木耳菌丝恢复生...  相似文献   

15.
袋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试了代料栽培黑木耳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核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0.0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的氨基酸总量的42.47%;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总量为9.5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31%。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96%、12.38%和0.903%,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23%、12.49%和1.03%。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为66.92%,而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则为69.19%。VB1、VB2、P、Zn和核酸的含量二者比较接近,而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Fe、Ca含量均明显高于段木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16.
白背木耳菌丝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白背木耳深层培养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并对菌丝体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白背木耳的适宜发酵条件为:pH为5,移种量为5%,种子周期5d(天),发酵周期4d。Zn 和赤霉素可以明显促进白背木耳深层发酵的产量。三十烷醇可明显提高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白背木耳菌丝体富含18种氨基酸,总量为20.72g/100g干样。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利用桉树人工林剩余物资源,缓解木腐型食用菌菌林矛盾,从6个木耳菌株中筛选出能较好适应桉树木屑培养料的3个菌株,并成功筛选出了3个木耳菌株的适宜桉树木屑原种培养料配方:桉树木屑60%、细木屑20%、麦麸17%、石灰1%、石膏1%、普钙1%,表明桉树木屑对某些木耳菌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可选择性用于黑木耳菌株的原种生产。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黑柄铦囊蘑[Melanoleuca arcunta(Fr)Sing]子实体中氨基酸、矿质元素、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8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3.01%;每100g子实体中矿质元素K、Na、Ca、Mg、Zn、Mn、V含量分别是2857.095,542.650,118.764,125.427,11.912,5.631,5.274和0.028mg;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多糖含量分别是33.829,3042,15.501,1.092和2.149g。  相似文献   

19.
马茹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吴起马茹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茹种子呈卵圆形,棕黄色,种子平均长8.62mm,宽7.64 mm,千粒重为149.90 g;种子生活力为72%,含水率为5.0%;种子发芽率为33%,发芽势23%,发芽速度55 d;马茹果实总糖含量为7.06g/100g,总酸含量为2.00 g/100g;马茹果实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1.000g/100g,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6.6%;果实中含有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镁钙钾磷钠铁锌铜锰。  相似文献   

20.
由于食(药)用菌富含多糖等带负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对重金属有吸附能力,所以其重金属含量是农产品安全的热点问题。采用实地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安徽省东至县采集当地大规模栽培的灵芝(Ganoderma lingzhi)、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和香菇(Lentinula edodes)样品共62个,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铅(Pb)、砷(As)、镉(Cd)和硒(Se)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汞(Hg)含量。结果表明,砷、镉、铅和汞含量全部检测数据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量;硒有效检出率为37.1%,最高含量为0.797 mg·kg-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种类、食(药)用菌种类两因素对于重金属含量影响呈显著相关,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灵芝与香菇对砷、镉、铅和汞的吸附特性非常一致,而黑木耳表现出显著差异,尤其对铅有相对高的吸附特征。安徽省东至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适宜食(药)用菌的大规模栽培,食(药)用菌产业可以安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