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效施肥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白由路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1):2116-2125
长期以来,施肥目的是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保证人类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化学肥料的发明大大缓解了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矛盾。但是,随着与之相伴的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逐渐揭示并被广泛关注,如何在提高肥料效益、保证粮食产量与减少肥料施用、保证环境安全问题上找到平衡点,成了施肥技术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高效施肥。文中阐述了高效施肥的内涵,认为高效施肥需要从粮食高效、生产高效、资源高效和环境高效四个方面加以理解。高效施肥可定义为,在作物营养供应的各个环节上,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充分保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资源浪费、维护生态环境。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几种高效施肥技术,即测土施肥、精准施肥、灌溉施肥和轻简施肥等。在测土施肥方面,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目前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测土施肥以来的进展;在精准施肥方面,介绍了精准施肥技术的理论、核心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实现的技术途径等,分析了精准农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在世界的应用情况;在灌溉施肥方面,介绍了灌溉施肥的优点、灌溉施肥的方式与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表面灌溉施肥技术、滴灌施肥技术和微喷施肥技术等。作者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高效施肥会向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轻简化方向发展,特别在高效施肥技术、数字化养分管理系统、养分高效利用基因筛选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同时还要注意营养链一体化管理、作物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高效施肥技术对提高大豆单产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从大豆需肥特性、大豆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大豆施肥中的应用,以及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效施肥新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大豆高效施肥技术领域的研究进行简要总结,为今后该领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肥料是果树生长和生产的基础,决定果树的产量和果实的品质。但施肥不平衡、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土壤中肥料损失严重,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从果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果树施肥中存在的问题、果树肥料减施技术的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提高果树肥料利用率的途径进行展望,以期为果树营养及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高效施肥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高产大豆新品种的育成,人们对种植大豆产生了很高的兴趣,但是许多农民没有掌握大豆的生长特点、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大豆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法应当是结合大豆的营养特点,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各地的耕作、轮作方式合理施肥,以其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宁夏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植物营养的土壤养分资源、改土培肥、植物营养特性与需肥特点、肥料应用与合理施肥技术等方面,综述宁夏植物营养与肥料几十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主要研究成果及应用概况,阐述植物营养与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从研究队伍、研究领域和农化服务等方面,深入分析宁夏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工作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提出今后加强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与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型高效肥料,植物激素与施肥技术的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施肥在现代农业增产中的地位、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对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传统认识。有论文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  相似文献   

7.
8.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概述绿色产品与土壤肥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通县土壤情况对土壤肥料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大棚蔬菜常用肥料,然后又介绍了科学施肥技术,为解决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土壤板结、药害以及肥害等,通过本文研究,旨在为有关人士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绿色高效肥料成为农业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40%-60%,也就是说我国粮食产量的一半是依靠化肥取得的,化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我国农业正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农业绿色发展转变,绿色高效肥料的研发和应用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和产品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需尽快构建国家绿色肥料体系,包括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流通和绿色施用。另一方面围绕国家环保需求、农业可持续需求、农民效益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加强绿色高效肥料新产品持续研发,从而达到"用量少、效率高、能增产、提品质、护土壤、优环境"的目标,也是肥料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如何平衡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是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科学家提出绿色超级稻的理念,建立全基因组育种选择技术体系,挖掘出一批高产、抗逆、优质、抗病虫以及养分高效利用的绿色性状基因,培育大量绿色超级稻品种并推广应用,推动了作物育种目标和育种模式的转变.本文总结了绿色超级稻的理念、发展历程以及绿色...  相似文献   

14.
一、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二)施肥方法不科学。注重底肥的施入,忽视追肥。(三)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肥施用在保障粮食作物高产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及土地污染问题,阻碍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减少化肥用量,寻找环境友好型的化肥替代品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生物肥料具有绿色健康无污染的特点,是化学肥料最优质的替代品,许多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利用率,可提升作物抗逆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及产量,并显著抑制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的毒害作用等。从微生物肥料国内外发展现状、作用机制、当前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几个方面来介绍当前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策略进行展望。一方面为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微生物肥料未来的研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秋种期间,笔者到农资市场走了走,发现许多配方专用肥,如油菜专用肥、小麦专用肥、蔬菜专用肥等,很是让人耳目一新,农民购买也很踊跃,表明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积极性明显强于过去.但是几天下来,笔者也发现许多问题:有的生产企业将复合肥改换包装就成为专用肥;有的外地企业根本未对异地土壤进行化验,但其专用肥却堂而皇之进入异地市场;还有些农民对配方专用肥使用不甚了解,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相似文献   

17.
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在当归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展示当归绿色高效施肥技术,2021年在岷县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开展示范性试验。试验设7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当归形态特征、产量、收益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施肥[复混肥料(总养分≥45%,N-P2O5-K2O为20-15-10)7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有机肥(有机质≥45%,N+P2O5+K2O≥5%)1 200 kg/hm2]而言,6种施肥模式当归芦头径增加0.14~0.40 cm、根长增长0.16~3.03 cm、主根径增加0.15~0.34 cm、单根鲜重增加10.67~26.16 g/株;当归产量增加333.90~1 740.90 kg/hm2,产量增幅为2.69%~14.03%,较常规施肥增收3 665~15 159元/hm2。阿魏酸含量增加了0.014~0.020百分点,挥发油含量增加了0.07~0.14百分点,醇浸出物含量增加了0.8~2.9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牧草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营养需求特性牧草在我国种植较为普遍,主要是用做畜牧业的饲料。栽培的牧草以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为主。牧草生长需要大量的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元素,同时也需要硼、锰、锌、铁、钼等微量元素。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点。禾本科牧草对氮素的需要较强烈,对施用的氮肥的反应更为敏感。豆科牧草由于有根瘤菌共生固氮,只需在苗期根瘤形成之前施入少量氮肥即可,所以它对氮肥的反应不如禾本科作物敏感。而豆科牧草对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的敏感性大于禾本科牧草。牧草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产经验,着重总结了夹层式与浅沟式相结合的草莓高效施肥管理技术,以供广大草莓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