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联网下的大田作物视频监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生产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必然趋势,能够为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奠定良好基础,而在大田生产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必须做好作物生长状况的跟踪管理,为水肥管控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以此来保证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大田作物生产中,构建相应的视频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于作物的实时监测,保证田间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从农业物联网的内涵及构成出发,就基于物联网的大田作物视频监测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农业新技术,主要将施肥与灌溉融为一体,在这个基础上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均匀、定量、定时、按合适比例地为作物根系供肥、供水的农业技术,使根区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疏松度,从而提升养分利用率。由于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省工省时、节水省肥等特点,所以在农业领域中受到广泛青睐且获得推广运用。本文立足于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分析,针对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肥策略     
<正>温室蔬菜生产已经成为保障蔬菜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温室生产管理中存在水大肥勤,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产品品质差等问题,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技术成为精准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期基于温室作物的水肥需求规律,介绍了水肥决策方法、水肥一体化装备等。  相似文献   

4.
系统以作物生理需水肥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和肥分为依据,对土壤耕作层水肥参数监测和无线数据传输。由耕作层水肥智能调控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电磁阀、管道、纳米微孔管和作物耕作层的负压等来自动调解控制植物根部的水肥补给,实现耕作层微灌的自动化,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作物生长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2022年榆树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吉林省榆树市大田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大田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榆树市大田作物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略高,积温偏少,降水略多,日照偏少,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基本满足大田作物的生育需求;期间虽遇洪涝等气象灾害,但仅在局部出现,对大田作物生长影响不大。总体来看,2022年榆树市大田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利大弊小,气候年景为平年。  相似文献   

6.
徐岩  于海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18-2721
水肥是提高设施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水肥的增产效应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设施农业生产中水肥的耦合关系及水肥对作物生长、品质、产量、土壤环境的影响,提出设施农业水肥耦合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设施农业水肥耦合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改善作物根际环境的农业措施,水肥一体化将灌溉和施肥合二为一实现水肥高效利用。将秸秆生物反应堆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有利于实现我省设施蔬菜轻简化栽培,促进西葫芦生长,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设施园艺智能化装备技术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大学设施农业装备研发团队在设施园艺智能种植装备、水肥药智能管理装备、智能化收获与运输装备、作物生长和环境信息监测装备与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智能水肥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业产量及品质与农业投入同步增长,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水肥灌溉系统。该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传感器采集温湿度、电导率/pH值等农作物生长参数,由数据采集无线传感网络发送至上位机专家决策系统,再经决策后由上位机发送指令控制以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高产、高效、精准灌溉智能化灌溉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0,(18)
正美国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体系促进农业发展。美国数字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基础上,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与管理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已开始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包括应用遥感技术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检测和预报、在大型农机上安装GPS设备、应用GIS处理和分析农业数据等,对大田作物进行生产前、中、后期的全面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飞  马啸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37-2745
大田作物一般成行种植,以提高种植效率和方便田间管理.因此,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对于智能农机携带传感器拍摄影像实现自主导航、精准打药,乃至基于无人机搭载传感器拍摄高分辨率影像生成田间的精准管理作业单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智慧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首先系统归纳总结了已有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方法,分析了Hough变换法、最...  相似文献   

12.
正娃娃菜种植在大田作物收获后要全面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大田作物生长土地基础,在大田土地收获后可以不断提高对于大田作物覆膜复种效果,提高栽培种植模式,保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水平,实现良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措施和农村发展有效途径提高。1大田作物收获后的覆膜种植娃娃菜的准备工作分析首先要保持土地清洁、灌溉底水充足、施肥合理和翻耕效果良好,在作物收获后要及清除田间作物秸秆和残茬问题,然后进行大面积水灌溉,保持地下水渗透完成后,对于地表进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是根据作物水肥需求规律,以肥调水、以水促肥,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实现水肥同步管理,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它具有高效节水、增产增效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避雨栽培下芦笋膜下滴灌管理技术,并从避雨大棚建造、膜下滴灌设计、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为芦笋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在农业领域的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业生产中的水稻种植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的关键产物,对其种植管理的科学性就有着其重要性。而水肥耦合效应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水分和土壤矿物元素的结合,对作物产生影响结果的现象。本文主要就水肥耦合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初探,希望此次理论分析对实际水稻的生产发展有着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能够使耕地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农业环境得到保护,有助于大田作物的增收,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借助对土壤进行精确测试,按照不同的土壤与作物发育生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开展合理的施肥,以便实现降低生产成本,高产稳产以及优质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辽宁省开原市为例,对这一地区的测土配方施肥对大田作物增产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促进这一地区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农情监测站对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实时的土壤墒情监测、气候环境监测及多功能摄像头监控的作物生长状况,包括作物的健康状况、长势等,进行全程农业生产管理,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作物生长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让农业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不仅能够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还能够实现节水、省肥、省工等目标。在生姜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助推生姜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改变传统农耕方式,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该文介绍了山东安丘市的生姜种植产业发展现状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及分类,并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姜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从整地播种、灌溉管理与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系统的垦区农业智能管理平台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以九三管理局的农业生产及管理为研究对象。系统利用3S技术及无线传输技术对农场的农事作业进行规划及预算、对农事作业实施过程监控,对选茬轮作的空间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气象、作物生长、病虫害、肥料、农药、农机设备等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能为黑龙江垦区更好、更快的实现智能农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传统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方式粗放,灌溉施肥方式落后、水肥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造成土壤中残留肥料,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提高设施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本研究围绕设施精准灌溉施肥技术研究基于云平台的设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以STM32为控制终端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实时采集水肥参数,利用灌溉施肥控制算法,实行闭环反馈控制,保证水肥溶液配制的精确性;采用触摸屏组态技术,设计了人机交互系统,拥有手动、定时定量、配肥等多种操作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水肥一体化远程监控EMCP云平台,实现了云平台间的实时通信,满足了设施作业的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中施肥结构不合理,造成作物缺素生长不良和诱发多种生理病害,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根外喷施“菜果丰”,可有效补充作物生长所需各种养分,并具有调节养分平衡的作用。喷施“菜果丰”可使蔬菜、果树增产15%~25%,大田作物增产7%~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