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新疆塔河马鹿三杈茸鲜茸重与茸尺的相关关系,为准确估测鲜茸重以及合理收茸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对780支塔河马鹿标准三杈茸鲜茸重和8个茸尺指标(主干长度、主干围度、眉枝长度、眉枝围度、中枝长度、冰枝长度、嘴头长度和嘴头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以鲜茸重为因变量,茸尺性状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鲜茸重预测模型,并进行F检验。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塔河马鹿左右侧茸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茸重与主干长、主干围、冰枝长和嘴头围显著正相关(P <0.01),嘴头长和主干长及中枝长显著正相关(P<0.01),其左侧三杈茸鲜茸重估测模型:YL=-3.446+0.035X1+0.016X2+0.011X3+0.032X4+0.022X5+0.026X6-0.014X7+0.109X8右侧三杈茸鲜茸重估测模型:YR=-3.969+0.025X1...  相似文献   

2.
甘肃马鹿产茸量与年龄及体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马鹿产茸量与年龄及体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马鹿鹿茸生长规律符合理查得方程、修正指曲线、逻辑斯蒂曲线和严格苏马克曲线4种生物生长曲线;产茸量与体质量增长存在直线和幂函数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塔里木马鹿、甘肃马鹿与塔甘杂交马鹿的产茸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甘杂交马鹿的产茸量整体优于纯种甘肃马鹿且差异显著(P<0.05),塔甘杂交马鹿与纯种塔里木马鹿相比第6锯产茸量高、且差异显著(P<0.05),指出利用塔里木马鹿杂交改良甘肃马鹿,能使杂种后代的产茸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茸鹿人工授精的意义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是经过长期驯养保留下来的经济动物,主要有梅花鹿和马鹿两大品种,鹿茸的经济价值极大,一般平均单产成品茸梅花鹿0.8kg,马鹿2.5kg左右。传统的鹿茸单产上升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延用的自然配种法,鹿只近亲交配下品种退化,目前采用人工授精改良的鹿场,已大幅度提高了鹿茸产量,实践证明推行茸鹿人工授精技术是鹿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塔里木马鹿生茸期饲料营养价值与产茸量之间的关系,对试验组Ⅰ(农二师鹿场)、试验组Ⅱ(农一师12团鹿场)、试验组Ⅲ(农一师13团鹿场)饲料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总能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各鹿场茸鹿年均产茸量,完成了对塔里木马鹿生茸期3种饲料的实用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Ⅱ精料原料中的CP含量,青贮类原料中的EE、GE含量,粗料原料棉籽粕中的CP、Ca、P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Ⅰ、Ⅲ(P<0.01),该组每只茸鹿的年均产茸量最高.这表明本研究中试验组Ⅱ的饲料配方最适合生茸期的塔里木马鹿,该组饲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塔里木马鹿在生茸期对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及能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家养梅花鹿和马鹿是常年以粗饲料为主的珍贵茸用鹿,而在公鹿生茸期和母鹿繁殖期则以精饲料的营养为主。由于今年精饲料价格猛涨,而主产品鹿茸价位仍然很低,经大批杀鹿,仅剩下更为优良的鹿群。许多养殖户降低了鹿的日粮饲喂量及其营养水平,尤其是蛋白质类饲料量过低,造成鹿茸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如何进行鹿的科学饲养管理,从细节方面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甘肃马鹿育种效率,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及同父异母半同胞组内相关法,对甘肃马鹿6锯三杈茸鲜重的遗传力及5~11锯三杈茸鲜重的重复力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26只甘肃马鹿种公鹿5~11锯三杈茸茸鲜重的重复力为0.61(P<0.01),属高重复力;6只种公鹿57只后裔6锯时三杈茸鲜重遗传力为0.37(P<0.05),属高遗传力.甘肃马鹿茸重为高重复力和高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8.
1、购买优良品种 如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以及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杂交培育出的东新马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购买超特级(产茸18公斤以上)或特级(产茸15~18公斤)种公鹿的后代,则增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鹿茸化学成份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茸(Cornu cervi)系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l)雄鹿未骨化的幼角。我国盛产的主要是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ek)鹿茸和马鹿(Cervus elaphusl)鹿茸。 鹿茸来源不一,性状各异。根据鹿的种类可分为:梅花鹿茸、马鹿茸、驼鹿茸等。由于收茸方法不同又有锯茸和砍茸之分。锯茸又可分为:二杠锯茸、三杈锯茸、椎茸锯茸、再生锯茸及马鹿三杈锯茸、四杈锯茸、椎角锯茸、再生锯茸等(图1)。  相似文献   

10.
根据茸鹿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生产性能和生物学特性,若能采用如下11种方法,则能显著提高鹿茸的产量. 1饲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 近16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两个品种,一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一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可比未经培育的鹿种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饲养这些优良品种或品系,尤其是饲养纯种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8日至5月22日,对北京动物园圈养的一只雄性东北马鹿鹿茸生长进行了研究。每间隔8~12d对鹿茸进行拍照,按比例测算鹿茸的相对长度,在锯鹿茸当日测定鹿茸重量。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东北马鹿鹿茸主干生长随时间变化呈"S"型生长曲线,即呈缓慢、快速和减速生长3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0~29天,平均生长速度为0.17cm/d;第2阶段为第30~56天,平均生长速度为1.30cm/d;第3阶段为第57天后,鹿茸平均生长速度为0.94cm/d。鹿茸3个阶段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第72天鹿茸锯下时重量4.0kg,平均增重0.05kg/d;右角主干长度54.5cm,平均生长速度0.76cm/d;左角主干长度56.5cm,平均生长速度0.78cm/d。  相似文献   

12.
甘肃马鹿繁殖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肃南鹿场的实地观察与统计分析,甘肃马鹿的发情季节主要在 10~11 月份,有明显发情特征,发情持续期多为 18h 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22±2.26)d,情期受胎率 65.52 %,总受胎率 63.83 %;分娩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妊娠天数 237~267 d,产仔率 59.57 %,繁殖成活率 51.77 %。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林麝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遗传结构,为指导种群遗传管理及其饲养种群种质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遴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片仔癀麝场和逢春麝场,汉中市留坝县的太子岭麝场,采用分子粪便学的方法,采集220份新鲜的粪便样品,成功获得112条mtDNA控制区序列,计算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结果]在3...  相似文献   

14.
醇提法制备鹿茸胶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提法制备鹿茸胶原,BCATM蛋白浓度测定法、RE-HPLC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其纯度及其分子量范围,酸水解法测定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鹿茸醇提物中主要含有Ⅰ型胶原,含量约为70%;相对鲜鹿茸,胶原提取率为10.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鹿角盘微切助粉中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制备鹿角盘微切助粉,通过与中药粉碎技术相比,考察该技术对鹿角盘颗粒粒径、形态的影响并检测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经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处理后,鹿角盘粒径在1~30μm范围内的颗粒数占82.73%,且细胞已被充分破碎,有效成分呈释放的状态。鹿角盘微切助粉中含有丰富的性激素(包括雌二醇、睾酮、孕酮)、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柠檬酸钙和钙,且含量均高于其粗粉组,说明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有利于鹿角盘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鹿角盘提供一种新的粉碎技术,并为阐明鹿角盘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ocument the behavior of captive alpine musk deer and to determine if daily behavior patterns varied between females and males. From August 2002 to January 2003, focal sampling was used to observe 32 adult captive alpine musk deer (13 female and 19 male) at Xinglongshan Musk Deer Farm (XMDF), Xing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Gansu Province. Results indicated similar behavior patterns for males and females, with only two out of 12 recorded behaviors showing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to females, males rested for a longer duration and exhibited tail pasting more frequently. This study also provided the first recording of tail pasting by female musk deer.  相似文献   

17.
陇东天蓝苜蓿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天蓝苜蓿生长旺盛期与鲜草产量形成有关的11个农艺性状,以各性状为自变量,单株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分枝数、分枝节间数、侧枝数、侧枝节间数、分枝长度侧枝长度、主枝茎粗、侧枝茎粗8个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与分枝数、分枝长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分枝节间数、侧枝长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分枝叶柄长度、侧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3个性状呈负相关,其中与自然高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分枝数>侧枝长度>分枝茎粗>侧枝节间数>侧枝茎粗>侧枝数>侧枝叶柄长度>主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各性状通过分枝长度对产量产生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通过自然高度表现出较大的负向间接作用,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对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气候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江苏省南通市引进的7个推广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分枝数>鲜百率重>株高>多荚百分率>标准荚数>出仁率。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是影响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出仁率、标准荚数、多荚百分率对产量影响则较小。[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对鲜荚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昆明地区梅花鹿养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模拟鹿场经济效益分析5.1鹿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肉、茸兼用是鹿场设计时的一个主导思想.在存栏梅花鹿中既要有相当数量公鹿,保持产茸量,又要有一定数量母鹿,以繁殖补充每年肉用应的消耗量.(2)提高鹿产品的综合加工能力是鹿场规划的基本原则.综合利用能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鉴于昆明地区目前尚无专门的鹿产品加工厂,兴建一加工厂不仅可以加工自己的产品,而且可以面向其它养殖场.(3)鹿场规划生产年限应落在生产稳定期之后.鹿场建设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第1期为育成期,建场的前4年基本上为幼鹿的育成阶段,该期的经…  相似文献   

20.
对 9个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荚粒形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5组变量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没有找到相关显著的典范变量;其余变量之间均存在相关极显著的典范变量;各对典范变量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因子不尽相同.影响品质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出苗至鼓粒天数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负相关.影响品质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结荚高度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茎粗、一次分枝数与籽粒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荚长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粒长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粒宽与籽粒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单株鲜荚数呈正相关,而与单株鲜粒重呈负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株高、一次分枝数均与单株鲜荚数呈负相关;荚长与单株鲜荚数、单株鲜荚重呈正相关;荚宽与单株鲜荚数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