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杉木容器育苗过程中容器规格、营养土配方、容器扦播和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等问题作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营养袋苗造林可延长造林季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且造林后无明显缓苗期,当年苗木生长量大于裸根苗。  相似文献   

3.
在莆田市开展东方杉不同规格营养袋苗培育及其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东方杉袋苗苗高、冠幅均随着营养袋的规格增大而增高,但不同规格营养袋间苗木高生长量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从不显著到显著,苗木冠幅生长量间差异也逐渐加大;东方杉袋苗造林与带土球苗木造林相比,成活率高、缓苗期短,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后沟作业区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幼树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而且,不同坡位间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腾冲县林业局胆扎林场高寒高湿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通过造林试验,探索丽江云杉在不同的育苗方式、不同的立地条件及不同的造林时间3种情况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采用丽江云杉裸根排苗或营养袋苗、时间5月中旬、在箭竹林或盖率>50%的灌木林地上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最高,达到了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合格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黄连木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生长速度,对黄连木容器苗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塑料营养袋苗和塑料营养钵苗的苗高分别为43.6 cm和26.8 cm,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6%和97%;适当深栽 覆草的造林成活率达100%;容器苗苗龄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只影响当年生长量,以百日以上苗龄生长量最高,可达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昭通市引进美国竹柳进行插条扦插育苗、营养袋苗上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育苗未用药剂处理,成活率达100%。在保证水湿条件,只施一次肥的粗放管理条件下,7个月苗高达1.5~2.5 m,地径1~2 cm。在造林后只铲一次草的粗放管理条件下,裸根苗在洼子地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达90%,在干旱坡地造林的成活率低,仅为17%;组培营养袋苗在干旱坡地造林的成活率最低,仅为10%。造林1年后,组培营养袋苗在干旱坡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28.1 cm和0.32 cm;扦插裸根苗在洼子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74 cm和1.7 cm;扦插裸根苗在干旱坡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30 cm和0.4 cm。试验表明:水湿条件或灌溉条件是保证美国竹柳引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营养袋苗、裸根苗及直播造林试验对照调查,结果显示营养袋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量均高于直播苗和裸根苗,各项指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完全一致,在荒山造林实践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松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3):36-39,43
通过祁连山区干旱荒坡灌木的造林试验,对野移灌木幼树苗和实生灌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栽植穴内覆盖草皮与未覆盖草皮的造林成活率,白榆截干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和苗木抗旱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野移灌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灌木实生苗造林,在不同栽植措施和立地条件下的成活率差异较大;覆盖草皮可提高灌木造林成活率6~9个百分点;白榆截杆、蘸泥浆造林的成活率可提高38.0个百分点;同一坡向土壤的含水量,海拔每升高100 m,平均可提高17.7%。  相似文献   

11.
民勤绿洲治沙造林以梭梭、柠条、沙拐枣为主要树种,经多年定点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柠条、沙拐枣在民勤地区均能实现一定量的自然更新,更新量与当年降水量及降水的理想分布呈正相关;梭梭更新一般发生在春季,但春夏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下,秋季也有少量更新,而柠条、沙拐枣的更新以秋季为主,翌年春季也有更新;3树种自然更新对林木盖度增加几无影响,6年间梭梭、柠条、沙拐枣每hm2株数分别增加了16.7%、8.0%、37.2%;3树种自然更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个例调查,沙拐枣良好更新具有普遍性,柠条次之,而梭梭只能为个例;更新能力沙拐枣柠条梭梭。  相似文献   

12.
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l)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对照树种,在东沙窝荒漠区进行了柽柳造林对比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柽柳苗期在东沙窝丘间地造林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沙拐枣和梭梭,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cm,平均苗高15.6cm。沙丘和丘间地造林试验表明,柽柳适宜在丘间低地造林,沙拐枣、梭梭适宜沙丘造林。  相似文献   

13.
沙生饲用灌木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树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性、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拐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显著;乔木状沙拐枣和杨柴的地上生物量低于多枝怪柳(对照)10.69%和18.87%,花棒、梭梭、毛条分别高于对照16.98%、27.04%和2.64%。所选5个树种7项生态生理综合指标反映的抗旱性均高于对照树种二白杨和小叶杨;适于在乌兰布和干旱环境中生长;粗脂肪、租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高于传统饲料汤、柳、榆树叶;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高于玉米秸和小麦秸;11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毛条12.53%,花棒10.91%,传统饲料多枝栓柳为7.8%,紫花苜蓿1.18%,沙打旺1.24%,玉米秸0.82%,小麦秸1.05%.栽培沙生饲用灌木是沙区发展畜牧业的一条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类型条件柠条播种造林苗期生长情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实验地4种立地类型柠条播种苗的实际跟踪调查,初步摸清了柠条在该区域的生长表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4种立地类型下按生长状况由好到次的顺序排列是,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风蚀沟丘间低地,物种间的竞争是影响当年生柠条播种苗生长好坏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荒漠地区的铁路防沙体系建设中,植物种的表现是决定防沙体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在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所采用的植物种不仅需要适应气候条件并能够正常生长,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固沙防沙功能。本文根据各参试植物的保存率、冠幅、株高、地表分枝数、地径和抗病虫鼠害及自然灾害能力等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终选择出沙拐枣扦插造林,花棒、柠条、沙柳、柽柳等适于河西荒漠地区的植物种。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种源梭梭种子特性、育苗以及生长表现等方面出发,对不同种源梭梭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及出苗率、保苗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1~2年生梭梭苗木的生长量与生物量进行了观测,研究了不同种源梭梭在种子和苗木生长方面的差异及不同种源梭梭的年生长规律。最后综合各项指标选择出了2个优良的梭梭种源,它们分别为阿拉善右旗种源、民勤种源。  相似文献   

17.
腾格里沙漠南缘4种沙生灌木平茬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平茬对恢复更新腾格里沙漠南缘沙生灌木沙拐枣、沙木蓼和花棒,提高其生长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对毛条的恢复有效果,但不十分明显。4种沙生植物的平茬时间应安排在4月中上旬植株尚未萌动以前或正在萌动时隔行或隔株进行,沙拐枣和花棒的留茬高度应选择30或40 cm,沙木蓼的留茬高度应选择20或30 cm,毛条的留茬高度为40或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塔中段不同年龄防护林造林树种的树高、冠幅、基径及分蘖数,依据不同年龄的防护林植物的形态指标建立其生长方程。分析表明,梭梭和沙拐枣的树高、冠幅、基部截面积,柽柳的冠幅生长过程都符合对数型增长,用对数方程可以进行很好的模拟;柽柳的树高和基部截面积生长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可以用Logistic方程进行很好的模拟。依据测定的形态指标,建立了三种防护林植物生长的数学模型,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林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民勤人工梭梭林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这3种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占民勤人工梭梭林的97.56%;在丘间平滩地、风蚀残积山坡、山前洪积扇和平缓假戈壁也有人工梭梭林分布,但是面积很少。3种主要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保存密度接近,在330株/hm2左右,保存率为26%左右,这主要是梭梭林初植时和生长的前期,立地条件接近的缘故。随着生境条件的变化,梭梭的生长状况明显不同,其中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生长最好,主要体现在树体较高大、冠幅大、枝条数量多、新枝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20.
人工梭梭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1~10龄梭梭人工林进行生长状况调查,分析了梭梭各生长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梭梭冠幅、树高、地径以指数方程增长,当年生长量以二项式函数变化,地上生物量以幂函数增加;树高、地径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梭梭枝条当年生长量在第4年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