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以马尾松异龄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择伐收益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择伐收益法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采用哑变量方法建立了以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以蓄积量和间隔期为辅助变量的蓄积生长率模型,利用204块固定样地的多次观测数据和采用蚁群算法求解模型参数。通过32块样地观测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8.08%,平均系统误差为2.17%;在此基础上,结合择伐收益法,探讨了马尾松异龄林林木资产的评估技术,分析了不同择伐强度和利率对资产评估值的影响,指出了天然马尾松择伐强度在30%~40%之间更合理,以及在天然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实践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完善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天然异龄林林分平均生长率可拓聚类预测的建模机制,构建出可拓聚类预测的物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林分平均生长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用于天然异龄林林分生长率的确定是可行的。天然异龄林资产评估的收益现值法应用中,运用该可拓聚类预测法的生长率结果来确定择伐周期指标,可进一步改进完善收益现值法。  相似文献   

3.
闽北异龄林地位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闽北地区天然阔叶异龄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地位质量的本质和异龄林的特点,提出用阔叶树保留木胸径定期平均生长量作为评价异龄林地位质量的数量指标,研究结果满意,可以指导闽北异龄林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黄山松天然林收获模型及在择伐收益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天然异龄林生长动态预测中林分年龄不易确定问题,以黄山松天然林为建模对象,构建了以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间隔期为自变量的林分收获模型,并引入蚁群算法估计模型参数。样地实测数据检验表明,基于间隔期的黄山松天然林收获模型适用,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间隔期的林分收获模型在天然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为择伐收益法在资产评估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在森林资源动态预测、资产评估、经营决策等方面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可拓共存度分析法与线性约束分析法,探讨天然异龄林评估资产核查起测直径提高的理论可能性。结果表明:只要能保证平均每厘米起测直径升幅的蓄积量平均误差足够小,就存在提高起测直径的可能;并以丰富的样地数据资料证实了天然异龄林因其直径分布结构特点而具有提高起测直径的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6.
福建万木林木荷林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荷林为福建省建欧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本文通过样地法群落调查,对木荷林的群落学特征及测树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本群落是以山茶科和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其优势种为木荷、罗浮拷及丝栗栲,群落处在缓慢演替之中,本林分结构是较典型的复层混交异龄林结构.本研究对中亚热带天然阔叶异龄林经营利用技术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产核查的角度出发,为准确表述林分质量、客观反映出材情况和有效降低外业工作量,运用可拓数据挖掘方法,选择林分蓄积量减幅、商品材出材量减幅以及株数减幅3个评价特征,计算不同起测直径水平下的关联函数值,分析提高起测直径带来的样地调查影响和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天然异龄林合理起测直径水平.结果表明,将天然异龄林起测直径从5 cm提高到9 cm,即将起测径阶从6径阶调整为10径阶,可以满足森林资源资产核查调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异龄林生长动态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异龄林收获调整的特点,建立了描述异龄林生长的矩阵模型,并对甘肃省洮河林区冷杉异龄林的生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材积收获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以确定最优直径分布、最优立木度、最优择伐周期以及最优采伐决策等异龄林经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用动态优化模型解决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现实林调整到最优异龄林分结构的问题。根据洮河林区的现实情况,用实际调查的材料,通过模型,对该林区冷杉异龄林提出了最优收获调整目标和最优收获调整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计算一直是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难点,国内外对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较少,为建立更精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模型,把神经网络模型引入针阔混交异龄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以广东省针阔混交异龄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林分优势高模型以及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除年龄因子外,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另外考虑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断面积比重对针阔混交异龄林样地地位指数的影响,并建立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的计算模型。结果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为21.4 m,最小值为6.1 m,平均值为13.7 m,中位数为13.6 m,标准差为3.2 m,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5.3 m。结论从结果中可以反映出,广东省地貌复杂且破碎,山多平地少,立地状况差异较大;另外由于广东省林地树种及树种比例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导致基准年龄的差异较大。故地位指数的变异较大。本研究在计算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时,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提高了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的预估精度。研究结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的计算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东、南、西洞庭湖区域君山岛、龙山、赤山岛龙虎山林场、明朗山、常德林场、和洑林场和桃源县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借鉴生态学有关生态系统内部均衡和均质原理,在森林生态系统(斑块)尺度,从空间结构的混交、竞争、空间分布格局3个方面分析提出空间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均质性指数及均质性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15个洞庭湖湿地调查林分平均均质性评价指数为0.2517.均质性评价的5个等级中处于l级和2级的林分为12个,占80%,处于3级的林分只有3个,仅占20%.说明洞庭湖各林分整体上在空间结构、生长环境和树种优势度等方面不具有明显优势,离理想空间结构差距太大;按照高程不同,洞庭湖湿地从湖沼到丘陵岗地,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特征逐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空间优化均质性目标及均质性指数的提出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空间途径的拓展,为森林经营的理想空间结构及其表达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状态方程模拟异龄林分径阶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描述异龄林分径阶动态的非线性状态方程,将林分状态依赖的定期各径阶平均直径净生长量模型、各径阶的桔损率模型、进界生长量模型作为三个子模型.具体应用到长白山林区云冷杉为主的混交异龄林的径阶动态模拟,短期和长期模拟效果都较好.此模型对研究现实异龄林分合理择伐问题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实异龄林分最优择伐序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用末端自由的最优控制模型作为现实异龄林分的生长经营模型,用梯度法求解,对长白山林区云冷杉为主的异龄林求解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从求解结果中得出,此现实异龄林经2~3次择伐后的各次择伐强度变化较平稳,林分径阶结构逐渐趋于一种稳定状态;择伐周期以10~15a较适宜;还得出对应于各种择伐方案的择伐强度、保留蓄积、出材量等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天然林多目标经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阐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林分多目标经营技术研究思路。目前多目标经营研究主要围绕木材生产、碳储量的理论模拟为主,常以多目标规划中的一少部分目标作为研究重点,缺乏实践研究。需要提出针对原始林、过伐林和次生林等不同天然林类型的多目标经营规划和与其对应的科学经营技术,才能达到多目标经营目的。因此,今后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多目标经营的结构特点;多目标经营技术评判标准;量化各项功能的阈值、结合点或协同点;不同天然林类型的目标树经营技术;基于年龄和树种的复层、异龄、混交林碳储存计量技术以及其间伐后碳储量变化规律;基于空间结构的抚育经营技术;复层、异龄、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混交异龄林的一个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通过分析混交异龄林的生长特性,以一阶常微分方程为基础,通过微分方程与概率分布的联合使用,建立了混交异龄林的生长动态预估模型。通过以长白山林区的样地材料对模型求解,检验表明,以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异龄林预估模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异龄林动态系统与最优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矩阵模型作基础,利用进界生长、径阶向上生长和枯损量的材料,拟合了异龄林动态系统模型,并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以新疆天山云杉异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现实异龄林的生长动态并对最优调整策略进行探讨,有关结果可作为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火地塘林区油松林的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Noy-Meir分离法和PCA排序分析,把火地塘林区油松天然林的优势灌木划分为照山白、绿叶胡枝子、粉背黄栌、华北绣线菊等4个生态种组;据此将油松群系划分为3个群丛组。绿叶胡枝子—油松林和黄栌—油松林这两个群丛组多为单层同世代异龄林,其演替趋向为松栎混交林;照山白十六道木—油松林群丛组为复层多世代异龄林,是相对稳定的以油松为优势的群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典型森林类型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区112块标准地,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土壤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整体及18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中天然林多为异龄、复层和混交结构,而人工林多数是同龄、单层和纯林结构;从林分稳定性等角度来看,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天然林结构要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