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的方法,以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为试验因子,建立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模拟优选出苏玉9号公顷产≥9000kg的栽培方案:公顷种植密度71817-89848株,纯氛用量303.0~364.5kg。产量结构指标为:公顷穗数68040~83610穗,穗粒数398.7-455.1粒,千粒重297.9~308.6g。同时提出了有关高产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平原北部高产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浚单20、丰玉4、京单28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黄淮海北部平原区有限光热资源条件下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夏玉米种植密度,提高收获穗数,从而提高收获总粒数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但密度增加必导致群体过大,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较快,叶片衰老严重,影响吐丝后光合势增加和干物质积累,因此有效减缓高产群体吐丝后的叶片衰亡是实现夏玉米产量的重要保障。黄淮海北部平原区产量突破11 250kg/hm2的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为: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达到5.80以上,后期下降缓慢,到收获时仍维持在3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达到370(万m2.d)/hm2以上,吐丝后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70%以上,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总量为20 562kg/hm2以上,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61%以上。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为收获总穗数不少于76 500穗/hm2,穗粒数不少于500粒/穗,总粒数达到3 900万粒/hm2以上,千粒重350g以上,经济系数在0.53以上。  相似文献   

3.
12个玉米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蒙群1、蒙群2、蒙群3、蒙群4、蒙A群、蒙B群、蒙C群共7个自有群体和中综5号、中综7号2个国内合成的群体以及3个加拿大引进群体C群1、C群2、C群3为供试材料研究产量相关性状的密度效应。试验设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2个处理,分别为75 000、150 000株/hm2;玉米群体为副区,共12个处理。通过增密效应分析得出,在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产量性状中,行粒数和穗长适宜作为耐密的选择指标,蒙群2、蒙群4、蒙A群、蒙B群4个群体的耐密性优于其他8个群体;在抗性性状中,倒伏率和空秆率是衡量耐密性的重要指标,蒙A群、蒙群1、蒙群4、C群1、中综7号群体的耐密性优于其余7个群体。综合产量与抗性指标,蒙A群、蒙群4适宜增密种植,蒙群1、蒙B群、蒙C群、中综7号群体可适当增密,C群2、C群3、蒙群3、蒙群2、C群1、中综5号群体不适于增密。  相似文献   

4.
胡小平 《玉米科学》1995,3(2):039-041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优选出了掖单12号每公顷产量7500kg以上的栽培措施:每公顷施N2O3.7kg,施P2O591.7kg,留苗80418株。相应的有关性状指标:叶面积系数7叶展期0.71、11叶展期2.14、抽雄期4.60、吐丝期4.21、灌浆期3.72、成熟期2.54,每公顷收获穗数79506个,穗粒数577粒,秃顶率6.7%,千粒重246.6g。  相似文献   

5.
群体的建立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优化群体结构,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建立,从而提高产量。综述了玉米群体及其质量指标的已有研究成果,对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展望了在南方稻田玉米产区开展玉米群体质量指标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陕单8806玉米品种9个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陕单8806夏播高产适宜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群体库源比值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库源比值大于1.5时(75 000株/hm2),源供应能力开始下降,产量显著减少。吐丝期叶面积系数保持在5.1左右时,群体内各层透光率适宜,受光态势良好,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前期的群体光合势增加,当密度过大时,吐丝25 d后的群体光合势下降。因此,合理密植、保证适宜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和良好的受光态势、维持库源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是获得高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紧凑型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生长发育过程中LAI、LAD、NAR等群体光合性能指标,建立了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光合性能指标与密度、种肥氮量、种肥磷量、追肥氮量及追肥时期的关系模型,提出了紧凑型春玉米11250kg/hm2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合性能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优化栽培群体形态指标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高产栽培管理指标化、数量化提供依据,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材料,通过五元二次回归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春小麦在高产优化栽培措施下株高、分蘖数、展开叶片数等群体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群体主要形态指标与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生产特别是稻田玉米在栽培措施、施肥水平、种植密度、水分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今后发展稻田玉米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川西丘陵山区川单21高产栽培模式及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西丘陵山区川单21子粒产量及相关性状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优选出川单21公顷产量≥7 500kg的栽培措施:播期4月12~21日,公顷种植密度6.79万~7.07万株,纯氮用量192.9~266.4kg/hm2.产量结构指标为:公顷穗数5.71万~5.74万穗,穗粒数658.3~709.3粒,千粒重275.7~296.9 g.叶面积指数指标为:拔节期0.99~1.16,吐丝期3.98~4.00,成熟期3.16~3  相似文献   

11.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个种植行距穴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雪、3个密度穴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雪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潜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其次为行距,再次为品种;在试验实施的密度、行距、品种各因素处理中,玉米杂交种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玉米营养面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半耐密型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在50000~55000株/hm2;耐密型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在55000~65000株/hm2。在适宜播种密度范围内,子粒百粒重和容重与收获密度呈负相关,收获时子粒含水率与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28  
以廊玉6号和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随着密度增加均降低;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光合势(LAD)和作物生长率(CGR)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生育前期差别不明显,中后期效应显著。无论单株性状还是群体性状,廊玉6号对密度的反应均比农大108迟钝,廊玉6号的耐密性强于农大108。本试验条件下,廊玉6号和农大10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67500株/hm2和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朱敏  史振声  李凤海  王志斌 《玉米科学》2007,15(Z1):100-103
根据国内外玉米不同品种间作、混作的研究结果,叙述了该种植方式群体的光合性能、生理生态效应、形态变化、产量、抗逆性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当代杂种优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玉米不同品种间作、混作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整地,播种,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措施,病虫草害防治,以及适时采收方面对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水稻精准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励 《北方水稻》2010,40(1):1-5,10
在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建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基础上,阐述了水稻生长发育与群体特征的定量指标,制定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适宜基本苗的确定,氮肥运筹和水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适时、适量、实用的技术指标。在大面积稻作生产上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中国水稻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容重先减小后增加。因此,选择适宜品种并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收获期对不同栽培措施玉米产量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选用6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2种密度、2种施氮水平和2种灌水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对不同收获期的百粒重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措施下不同玉米品种百粒重和产量随收获时期的变化而不同,低密、高氮和正常灌水条件下,各品种间的变化差异较小;高密、低氮和干旱下,各品种间的变化差异较大。不同栽培措施下,收获期与百粒重和产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可用y=ax+b来表示,从9月17日至10月8日,收获期每推迟1 d,百粒重增加0.605 5~0.845 3 g,产量增加174.71~232.33 kg/hm2。综合品种和栽培措施因素,陕西关中夏玉米从9月17日开始,收获期每推迟1 d,百粒重增加0.444 4 g,产量增加205.78 kg/hm2。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