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以及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进行分析,运用清除杂草灌木、修剪茶树、增施有机肥、置换优良品种以及预防病虫害等方法实现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进,旨在有效地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3.
4.
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改造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就不同截干高度和修剪方式对低产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截干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截干更新处理显著改善了树体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叶片中氮、磷、锰、镁元素的含量;不同截干处理的油茶树体其冠幅、树高、萌枝粗度和春梢长度差异显著,50~70 cm高度全部主枝截干或2/3主枝截干处理的油茶树在截干处理3年后即能形成理想的冠型,且其产量恢复较快,其平均挂果数为对照的1.9倍,截干效果优于30和100 cm高度截干处理。  相似文献   

5.
6.
低产油茶林施肥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产油茶林施肥试验简报陈章平(永泰县林业局)盘洋村是永泰县种植油茶最多的村庄之一。该村种植油茶历史久远,资源丰富,油茶种植区海拔350-430m,坡度12°-26°,黄壤,偏酸性。由于在管理上长期采取“一把锄”的粗放经营,导致油茶林地力衰退,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7.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及其利用,已列入国家农业开发项目,这从当前和长远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油茶低产林改造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低产原因分析油茶低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技术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加以论述。 1.品种(类型)混杂,劣株比例大。现有油茶林大多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留下来的,有的虽是60—70年代造的新林,由于当时良种  相似文献   

8.
思雨 《云南林业》2014,(1):68+71-68
近年来,油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特色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油茶林分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油茶低产林的面积相当惊人。  相似文献   

9.
1.试地概况试地设在湖南省汉寿县境内,属丘陵地区,地势平缓;土质为红壤,总孔隙度在50%以下;养分含量低,有机质一般在2%以下,全氮量在0.1%—0.15%,速效氮为30—50PPM,速效磷在10PPM以下;油茶林分生长势差。试验前一般3至5年垦复1次,常年每亩产油3—4kg。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现有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捷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3):46-47,50
分析了湖南现有油茶林低产的原因,指出管理粗放、品种不纯、病虫害较多以及传粉昆虫较少是其低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抚育管理、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加大对油茶种植的扶植力度提高油茶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油茶林产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7年对湖南省25个油茶林样地的产量状况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自然低产林平均产果量只有2 382 kg/hm~2,油茶低产林经改造后产量提高2.01倍,4年平均产果量达到了4 788 kg/hm~2。油茶林采用良种+良法,造林第四年产果量1 249.5 kg/hm~2,第五年产果量3 075 kg/hm~2,第六年产果量5 497.5kg/hm~2,盛产期产果量9 757.5 kg/hm~2。油茶花期,油茶花芽分化与油脂转换高峰期的气候条件对油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油茶盛产期良种林,由于其产量高,对水、养分等需求量大,更容易受花期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光效育种是在光合生理研究与提高光能利用率技术途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育种新技术。阐释了高光效育种的概念及科学依据,探讨了高光效品种的选育要求、选育途径及高光效栽培技术措施(合理密植、增施肥料等),提出了油茶高光效育种的可能途径:一是改造油茶的形态结构,提高新育成品种对光能的利用率,即进行高光效株型育种;二是选育对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速率低、净光合速率高的高光效品种,即进行高光效生理育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施肥试验地的平均树冠面积和油茶产量均为羊粪施肥>鸡粪施肥>有机无机肥施肥>复合肥施肥,油茶产量2018年度比2017年度有明显增加,树叶、果实病害感病植株数量均为复合肥施肥>有机无机肥施肥>鸡粪施肥>羊粪施肥,而且2018年度比2017年度均有下降。而4种肥料施肥的树高相差不明显。经方差分析,4种不同肥料施肥的油茶产量差异在小年呈显著差异水平,在大年呈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龙源"有机肥、"绿茵茵"油茶专用肥和"撒可富"复合肥为试验材料,对6年生油茶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施肥及林龄对油茶林鲜果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林鲜果产量,其中复合肥效果最明显;林龄对油茶鲜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油茶林鲜果产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保健用油的需求带动了油茶产业的再次发展。油茶更新造林必须结合良种的应用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通过分析油茶的根系生长、新梢生长和开花挂果等生物学及其与油茶林产量的关系,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林地规划、良种壮苗、幼林管理和成林管理等相应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还概述了油茶栽植、抚育、施肥、树体修剪和采收加工等一系列集约化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稀土微肥对植物体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稀土微肥可以促进油茶春梢生长和叶面积增加,提高2年生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抑制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增强光合速率,延缓3年生叶片的衰老,从而提高油茶的坐果率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适应林下油茶幼林快速生长的老油茶树砍伐方式,以1972年实生苗造林的普通白花油茶基地和长林4号油茶嫁接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横向隔行砍伐、纵向隔行砍伐、隔株砍伐、不砍伐4种方式,比较不同砍伐方式对林下油茶苗当年生长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换树砍伐方式,4种坡向试验区的造林平均成活率均较高,最高的达到91.5%,最低的为87.5%,差异皆不显著.新梢生长量与不砍伐比较,坡向朝南和朝北的油茶基地,横向隔行砍伐的最好,坡向朝南的新梢生长量增加268.60%,新梢个数增加240.79%;坡向朝北的新梢生长量增加161.94%,新梢个数增加235.38%;坡向朝东和朝西的油茶基地,纵向隔行采伐的最好,坡向朝东的新梢生长量增加170.11%,新梢个数增加278.14%;坡向朝西的新梢生长量增加126.14%,新梢个数增加366.53%,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处理间新梢生长量达到极显著差异;为此,在低产老油茶林分批更新改造过程中,砍伐强度为50%时,基地南、北朝向的采用横向隔行砍伐的方式,基地东、西朝向的采用纵向隔行砍伐的方式,有利于林下油茶幼苗的生长,该技术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应林下油茶幼林快速生长的老油茶树砍伐方式,以1972年实生苗造林的普通白花油茶基地和长林4号油茶嫁接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横向隔行砍伐、纵向隔行砍伐、隔株砍伐、不砍伐4种方式,比较不同砍伐方式对林下油茶苗当年生长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换树砍伐方式,4种坡向试验区的造林平均成活率均较高,最高的达到91.5%,最低的为87.5%,差异皆不显著.新梢生长量与不砍伐比较,坡向朝南和朝北的油茶基地,横向隔行砍伐的最好,坡向朝南的新梢生长量增加268.60%,新梢个数增加240.79%;坡向朝北的新梢生长量增加161.94%,新梢个数增加235.38%;坡向朝东和朝西的油茶基地,纵向隔行采伐的最好,坡向朝东的新梢生长量增加170.11%,新梢个数增加278.14%;坡向朝西的新梢生长量增加126.14%,新梢个数增加366.53%,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处理间新梢生长量达到极显著差异;为此,在低产老油茶林分批更新改造过程中,砍伐强度为50%时,基地南、北朝向的采用横向隔行砍伐的方式,基地东、西朝向的采用纵向隔行砍伐的方式,有利于林下油茶幼苗的生长,该技术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活性硒元是近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有机富硒植物营养素。为了探讨活性硒元对油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作用,以优良油茶品种的2~4年生幼林和10年生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共设3个随机区组、6个处理(即CK0、CK1、CK2、Ⅰ、Ⅱ、Ⅲ,其中以处理Ⅱ为推荐处理),就富硒肥的施用效果问题进行了校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活性硒元土壤赋存复合肥(以下简称为"活性硒元")处理Ⅰ、Ⅱ、Ⅲ的油茶成林与幼林的果实产量明显高于各对照(CK)组,且推荐施肥处理Ⅱ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处理间油茶产量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活性硒元的施用对油茶产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尤以处理Ⅱ的影响最为显著;活性硒元各处理组油茶果实中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各对照(CK)组,且其含硒量随着硒元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种仁的含硒量最高,成林种仁中的含硒量为0.127~1.042 mg/kg,幼林种仁中的含硒量为0.119~0.866 mg/kg,果皮中的次之,种皮中的含硒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油茶无性系良种鉴定方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油茶无性系良种,根据油茶无性系良种遗传物质的特点及油茶籽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现有无性系良种的鉴定方法加以评析。肯定了当代鉴定的必要性。认为用父本的影响力鉴定代替子代鉴定,对油茶无性系良种的全面考察鉴定将更有意义。并提出了父本影响力鉴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