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江西省1989~2018年期间的省级动态数据,从内生性视角构建了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三者之间的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相互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章筱淳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24-227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构建层次线性模型(HLM),分析新农保购买、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新农保的实施能通过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转移从而对农民家庭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即新农保的"收入"效应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这一途径表现出来.基于此,提出要始终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逐步提高养老金待遇,扩大新农保覆盖率和参保额;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转移、粮食安全与农民长期增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问题都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农业劳动力与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与粮食安全的实证分析得出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农业劳动力转移一些障碍性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业劳动力转移还会在短期内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要从农业、农民、社会等层面出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张明聪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62-264,268
运用DEA-BCC模型对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再用Tobit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均小于1,未达到整体有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度、交通便利性和农村水利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及方式人手,运用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并结合我国1989~2008年纵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当前机械性农业技术进步推力不足,生物化学性农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一种"反推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我国1998—2008年31个省的农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从短期来看,农村投资与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与地方财政支持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比重与农业产值占农林渔牧产值比重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负向作用.从长期来看,地区城市化水平、农村金融和农村劳动力占比对农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而农村财政投入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业产值占农林渔牧产值比重起到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进一步多元化,空间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2015年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2个方面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收入是农村金融规模、政府财政支农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农业信贷比率、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农民收入表现出较弱的对长期均衡关系的误差修正效应。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受到农村信贷比率、外出务工人数、自身的正向冲击后,会有所提高;金融规模对农民收入冲击的影响有限,财政支农的冲击会抑制农民增收。最后针对结论,提出可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合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提高农业财政补贴效率、创造当地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9.
河源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调查情况表明,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转移的流向是市外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并且,男劳动力外出明显高于女劳动力,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就如何发展河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挖掘农村劳动力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连君  李曼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6):1227-1230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要素,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文章以推拉理论对农用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OLS回归模型对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用地流转及农户的家庭特征(家庭抚养比例、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相关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抚养比例和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影响,而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太显著。根据以上研究发现,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推动浙江农村土地的流转,对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