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玫红百合为亲本育成百合种间杂种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黄济明  赵晓艺 《园艺学报》1990,17(2):153-159
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 Wilson ex Sealy)是起源于中国的珍稀百合。本试验以王百合和麝香百合为母本与玫红百合进行了种间杂交。以花柱内授粉和幼胚离体培养法得到了王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和麝香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确认了杂种的真实性。杂种王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花朵为粉红色、株矮,可供盆栽,花粉不育。麝香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花色淡粉红,诱导成多倍体后花粉可育,可作为进一步杂交的亲本。  相似文献   

2.
百合部分种及品种系统进化关系的EST-SSR 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开发的百合EST-SSR标记引物中筛选了19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百合22个原生种和74个品种进行了标记分析,依据各样品间的Jaccard’s遗传距离,用MEGA 5.05构建系统树,并用主坐标分析对试验样品进行类群划分。系统树显示:原产中国的原生种首先分化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卷丹(Lilium lancifolium)、渥丹(L. concolor)、毛百合(L. dauricum)、川百合(L. davidii)、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大花百合(L.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淡黄花百合(L. sulphureum)、山丹(L. pumilum)、百合(L. brownii var. viridulum)、兰州百合(L. davidi var. unicdor)等,其中一些为亚洲百合杂种系的起源亲本及麝香百合杂种系的亲本,推测由这些种杂交衍生出亚洲百合杂种系、麝香百合杂种系及LA系;类群Ⅱ包括宜昌百合(L. leucanthum)、湖北百合(L. henryi)、岷江百合(L. regale)等喇叭百合杂种系及东方百合杂种系的亲本,分别衍生出喇叭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及OT系,与已有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用NTSYS-pc 2.11a作主坐标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OT系、LA系、原生种等类群,与已知分类关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食用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是以食用其鳞茎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百合。百合原产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这些地区广布野生百合。在我国境内,从长白山区到云贵高原,在海拔200~3200 m范围内,都有野生百合的踪迹,可以说是野生百合资源分布最广的国家,百合遍及从南至北的26个省区。中国百合有48个种18个变种,其中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e var.viridulum Baker)、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var.unicolor(Hong)Cotton]为食用百合3大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李音 《花木盆景》2009,(10):10-11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百多个品种,中国是主要的原产地,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葵百合、姬百合等。  相似文献   

5.
对来自秦巴山区6个野生百合种、4个栽培百合品种的组培生根苗进行高温(昼37℃/夜32℃)处理,以热害指数、叶片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的含量作为指标对不同百合的耐热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百合(L.leucanthum Baker)、Prato、山丹(L.pumilum D)的耐热较强,野百合(L.brownii F.E)、卷丹(L.lancifolium)的耐热性中等,岷江百合(L.regale Wilson)、Sorbnne、兰州百合(L.davidii var. unicelor)、Conca D′or、Siberia耐热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龙牙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4个ISSR引物对江西省4个主要产地的100个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扩增出213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样性谱带165条。ISSR分析结果显示:(1)龙牙百合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居群平均水平为PPF = 31.69%,Ne = 1.198,I = 0.168,Hpop = 0.113;物种水平为PPF = 77.46%,Ne = 1.438,I = 0.392,Hpop = 0.260;(2)不同产地的种质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AMOVA:FST = 0.632, P < 0.001);(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来自同一产地的个体聚在一起,丰城市罗山居群(LS)与其他居群间的分化最大,藤田居群(TT)与苏溪居群(SX)的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
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 Fisch.)和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的鳞片和胚性愈伤组织作为诱导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以浸泡和混培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多倍体诱导。以形态学观测、根尖染色体计数、气孔观测对多倍体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分别获得了19株细叶百合四倍体植株和6株兰州百合四倍体植株,最佳处理方式为0.1%秋水仙素浸泡胚性愈伤组织24 h。使用ISSR对经体细胞胚发生的二倍体和多倍体再生植株进行遗传分析,发现两种百合二倍体植株遗传较稳定,而多倍体植株均发生遗传变异,其中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遗传变异率分别为15.48%和9.75%。  相似文献   

8.
食用百合的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是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百合属的总称。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本属在世界上有90余种。原产我国的约有47种。百合除具有观赏价值外,大多数可以食用,是上等的滋补佳品。我国过去有四大传统的百合产区。分别是江苏宜兴、河南洛阳、湖南龙牙和甘肃兰州。前三个产地种植的百合鳞茎苦味重一些,主要是药用,只有兰州百合味道甘甜,适合做菜食用,因而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食用百合作为特种蔬菜日益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兰州百合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Hoog) Cotton)属川百合的变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兰州百合色泽洁白如玉,形大味甜,肉质肥厚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盐和果胶,  相似文献   

10.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别名:强瞿、番韭、山丹、倒仙,百合科百合属。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百多个品种,中国是其最主要的起源地,原产五十多种,是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近年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等。百合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观赏,有些品种可作为蔬菜食用和药用。另外"百合"还是中药草、图书、歌曲通讯增值业务名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黄瓜花叶病毒(CMV)诱导的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病程相关蛋白PR10基因在抗病毒防御反应中的作用,对岷江百合叶片接种CMV,采用RACE技术获得岷江百合LrPR10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LrPR10在各器官特异性以及CMV和水杨酸(SA)处理后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LrPR10全长756 bp,可编码由15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具有病程相关蛋白典型的Bet_v1_like保守结构域;LrPR10在岷江百合鳞茎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嫩叶中最低;该基因可以被CMV和SA诱导上调表达,岷江百合、卷丹(L. lancifolium)和宜昌百合(L. leucanthum)在CMV接种处理后LrPR10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4 d、4 d和1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处理前的58倍、27倍和292倍,在SA处理后LrPR10的相对表达量都在8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处理前的34倍、8倍和38倍。以上结果表明LrPR10在岷江百合抗黄瓜花叶病毒防御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原产 4 种野生百合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轩  魏迟  廉玉芹  杜运鹏  贾桂霞 《园艺学报》2013,40(11):2207-221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绿花百合(Lilium fargesii)、卓巴百合(L. wardii)、新疆百合(L. martagon var. pilosiusculum)、台湾百合(L. formosanum)等4 种野生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数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 明,绿花百合核型为3A,其余3 种材料核型均为3B。核型公式分别为:绿花百合2n = 24 = 4m + 8st (4SAT)+ 12t;新疆百合2n = 24 = 4m(4SAT)+ 10st(2SAT)+ 10t;台湾百合2n = 24 = 4m(2SAT)+ 4st + 16t(8SAT);卓巴百合2n = 24 = 2m(2SAT)+ 2sm + 8st + 12t(2SAT)。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80.54%、 81.50%、81.78%和83.89%。  相似文献   

13.
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 年
6~8 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 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
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椭圆葡萄孢
Botrytis elliptica(Berk.) Cooke。病菌菌丝在5~30 ℃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 ;30 ℃菌
丝生长受抑制,菌丝褐化;35 ℃菌丝不生长,但在35 ℃培养7 d 后转放至20 ℃培养,可于5 d 后恢复生
长。菌 核产生温度为5~25 ℃,菌核的产生时间、位置及大小在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温度及同一菌株的不
同重复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幅。性孢子稀少至极丰富。分生孢子在自来水中20 ℃条件下3~5 h 即开始萌发,
15 h 萌发率达50%~99%,通常萌发产生1~2 个芽管,并在孢子中间形成0~2 个隔膜。  相似文献   

14.
云南泸定百合12 个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 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 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 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 条染色体, 无B 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 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 色体,且第1 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12 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 ~ 82.05%之间,说明 泸定百合的核型对称性低,进化程度较高。根据核型不对称系数,认为12 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进化程 度从高到低为:马关居群 > 石坎居群 > 龙陵居群 > 旧城居群 > 石林居群 = 泸西居群 > 双河居群 > 西畴居群 = 师宗居群 > 大关居群 > 文山居群 > 扎西居群。聚类结果显示,当阈值取1.04 时,可以将 12 个居群分为3 类。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 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 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甘蓝类作物的7个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青花菜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结球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花椰菜2n=2x=18=12m+6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芥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抱子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首次报道);羽衣甘蓝2n=2x=18=10m+8sm;球茎甘蓝2n=2x=18=8m+10sm,羽衣甘蓝和球茎甘蓝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7个变种核型分类均属于2A型,为基本对称核型,但不同变种间的进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外,对甘蓝类作物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百合属植物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  雷家军 《北方园艺》2007,(12):126-128
对8种百合属植物的种子性状和发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仅毛百合属于地下子叶类型,朝鲜百合、垂花百合、有斑百合、大花卷丹、细叶百合、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罗瑞拉、亚洲百合杂种系品种布鲁拉诺均属于地上子叶类型.有斑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细叶百合、罗瑞拉和布鲁拉诺种子发芽率高,其中罗瑞拉发芽率最高,达91%.毛百合和垂花百合种子发芽率低,低于20%,其中毛百合发芽率仅8.8%.有斑百合种子储藏2 a后其发芽率仍较高,可高达92%.  相似文献   

17.
以乌塌菜品种上海小八叶、薹菜品种平度薹菜及变种间杂交后代6-1和6-5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叶片及叶柄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组分与含量,以期了解不结球白菜变种间杂交后代的硫苷变化。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叶片、叶柄中均检测到组分相同的脂肪族硫苷、吲哚族硫苷各4种,而芳香族硫苷只在变种间杂交后代6-1的叶片和叶柄中检测到;参试各材料叶片中总脂肪族硫苷含量、总吲哚族硫苷含量和总硫苷含量均高于叶柄。变种间杂交后代6-1叶片、叶柄中有益人体健康的2-苯乙基硫苷(NAS)和吲哚-3-甲基硫苷(GBC)含量均高于亲本上海小八叶和平度薹菜,表明变种间杂交可以用于改良不结球白菜硫苷组分及含量。  相似文献   

18.
涮辣与辣椒属5 个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金贵  张卿哲  王硕  张应华 《园艺学报》2012,39(8):1589-1595
 利用筛选出的11 对ISSR 引物对涮辣(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shuanlaense)和辣椒属5个栽培种[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中国辣椒(C. chinense)、浆果状辣椒(C. baccatum)和绒毛辣椒(C. pubescens)]共计71 份种质的DNA 进行PCR 扩增,共扩增出 112 条谱带,多态性平均为90.17%,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049 ~ 0.875 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31 时,涮辣与C. frutescens 聚在一组,说明涮辣属于C. frutescens。Capsicum frutescens var. shuanlaense 与C.annuum 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C. chinense,与C. baccatum 亲缘关系较远,与C. pubescens 亲缘关系最远。相似系数为0.397 时,供试的66 份C. annuum 材料进一步分为7 个亚组,个旧皱壳辣、建水樱桃椒各自单独聚在一起,其它基本按长角椒(var. longum)、指形椒(var. dactylus)+ 短锥椒(var. breviconoideum)、灯笼椒(var. grossum)、樱桃椒(var. cerasiforme)和簇生椒(var. fascicutatum)聚类,与辣椒植物形态学分类结果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内蒙古包头南海子工业区的土壤和芹菜、叶用莴苣、菠菜、芫荽、油麦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等7种主要蔬菜中Hg、Se、Zn、Cu、Pb、Mn、Cd等重金属含量,并对土壤污染程度和7种蔬菜的食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南海子工业区的土壤受到中度重金属污染,其中Hg和Se污染非常严重;Zn、Mn、Cu向蔬菜中迁移的能力较大;不同种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其中Zn在除大白菜外的其他6种蔬菜中含量均超标,Cu在油麦菜中含量超标,Hg在芹菜、油麦菜和菠菜中含量超标,大白菜对各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均较小,而油麦菜、菠菜、芹菜、叶用莴苣对这7种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普遍较高,与其他蔬菜相比食用风险较大;儿童的摄食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