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凤仙花属(Impatiens)总状花序组(sect. Racemosae Hook. f. et Thomson)23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种子为椭圆体形、倒卵形和狭卵形;长宽比多在1.4 ~ 2.3;种皮表面具网状纹饰和指状隆起两种类型,指状隆起又可分为排列疏松和紧密两类。该组的种皮微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网眼内是否有颗粒物、指状隆起的排列密度、隆起物上是否有颗粒状附属物或凹陷小孔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的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凤仙花属部分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扫描电镜对10种国产凤仙花属( Impatiens L. ) 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本属植物花粉为单粒花粉, 左右对称, 大小为1510~3112μm ×2511~4211μm, 具角萌发孔, 4沟, 沟细 而短; 花粉外壁具网状纹饰, 网眼明显, 大小不一。根据花粉形状, 可将凤仙花属花粉分为近圆形、椭圆 形和矩圆形3类。种间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网脊宽度、网眼内附属物等方面。花粉特征与植 物表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萌发孔类型来看, 与水角属(Hydrocera Bl. ) 的3沟花粉相比, 凤仙花属在凤仙花科内处于较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西南地区20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萌发沟类型等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其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结果表明:20种凤仙花的花粉大多为单粒4沟类型(占75.00%),少数为单粒3沟类型(占20.00%),仅1种为单粒5沟类型。不同种花粉在大小、赤道面观、极面观等性状上差异显著;极面观多为椭圆形、距圆形和胶囊状,少数为三角状圆形和五边形;花粉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其网眼稀疏程度、大小、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存在较大差异。综合上述特征将20种凤仙花属植物分为7个亚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4个主成分因子,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可将20种凤仙花属植物分为3大组,其中康定凤仙花、波缘凤仙花和天全凤仙花等聚为第1支;贝苞凤仙花、滇南凤仙花和山地凤仙花等聚为第2支;白花凤仙花、纤袅凤仙花和菱叶凤仙花等聚为第3支。  相似文献   

4.
5.
凤仙花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广泛应用于园林中.综合有关文献,重点从凤仙花属种质资源、育种过程中性状改良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其今后育种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对西藏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分布、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现有凤仙花属植物35种和3变种,其中含1种栽培植物。野生种占到全国凤仙花属植物总种数的13.28%;该属资源丰富度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四川和云南,且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特有性较很高,中国特有种15种,其中包含西藏特有种7种,中国特有的比例达到40.54%,西藏特有也高达21.62%。在对其地理分布和观赏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资源圃、保护野外生境、合理有序开发和尽快进行新品种培育等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20种川西凤仙花属植物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凤仙花属植物形态特征与资源评价对凤仙花属植物开发利用和分类学的影响,以期为四川凤仙花属植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川西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种类多于川西北地区,其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 m,占总数的70%;花色丰富,有黄色、红色、白色等颜色,以黄色为主,占总数的40%;叶片形状有卵形、长卵形和椭圆形等,叶长5.75~18.30 cm,叶宽1.69~5.91 cm,叶片面积3.85~38.32 cm2;种子长2.24~3.93 mm,宽1.18~2.46 mm,千粒质量1.02~4.41 g。此外,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Ⅰ级(>3.5)资源有6种,可直接开发并加以应用;Ⅱ级(3.0~3.5)资源有10种,可驯化后予以开发;Ⅲ级(<3.0)资源有4种,可作为杂交亲本等予以开发。综上所述,川西地区凤仙花属植物资源丰富,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怒江、丽江、香格里拉等)凤仙花属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共收集凤仙花属植物20种,并对其地理分布及外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凤仙花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 300~3 600m,多生长在山间路旁、草丛、林下湿地等湿度相对较大的地方;株高在30~70cm;花色有黄色、紫色、白色、粉色等;叶片长度3.8~16.5cm,宽度1.4~5.6cm,叶面积5.53~20.23cm2;种子直径1.08~2.79mm,千粒重0.011~5.900g;并对滇西北凤仙花属植物的园林开发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今后云南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对云南凤仙花属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其地理分布、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共有凤仙花属植物117种,主要分布于滇西北、滇南及滇东,其中以怒江分布种类最多,达35种,占云南的30.0%;从300~4 000 m不同海拔均有分布,其中以1 500~3 500 m分布最多,有93种,占总数的79.5%;并从花序、花形、花色和花期等方面分析了该属植物的观赏价值;同时发现华凤仙、大叶凤仙花等13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并对云南凤仙花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保护措施,以期为今后云南凤仙花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枇杷属植物核型分析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芬  梁国鲁  林顺权 《园艺学报》2013,40(8):1465-1474
 对21个枇杷属材料和1个枇杷近缘属材料(石斑木)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所试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 = 34,为二倍体,染色体类型包括中部(m)、近中部(sm)和近端部(st)着丝点染色体(st,仅存在于大花枇杷中)3种,核型公式为2n = 2x = 34 = 16 ~ 24m + 10 ~ 18sm(+ 2st),属2A对称型核型。根据各个种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的多少,可将22个材料初步分为5类,从第1类到第5类枇杷,核型不对称性依次增强,表明其系统演化地位逐渐进化。  相似文献   

11.
牛通 《北方园艺》2012,(15):86-88
采用浓度为0%、0.2%、0.4%、0.6%、0.8%、1.0%的NaCl、Na2CO3、NaHCO3单盐胁迫凤仙花种子,通过对种子萌发特性的观察,研究不同盐分对其危害程度。结果表明:3种盐胁迫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时滞、发芽率、发芽势、生长速度的影响差异明显。相同浓度下,Na2CO3胁迫时发芽率和生长速度受到显著抑制,NaCl胁迫时,发芽和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NaHCO3胁迫时受到的抑制介于中间。综合分析,3种盐对凤仙花种子萌发影响的强弱顺序为:Na2CO3NaHCO3NaCl。  相似文献   

12.
耿敬章 《北方园艺》2012,(13):42-44
以银杏的种皮为试验材料,进行银杏酸提取工艺研究,并通过L9(34)正交实验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溶剂浓度、时间、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银杏酸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并得出银杏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甲醇浓度90%、时间2.5h、温度60℃,在此条件下分别在242、310nm检测,含量分别为5.946、3.722mg/g。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软籽石榴种子硬度发育特性,以软籽品种‘突尼斯软籽’、半软籽品种‘以色列酸’和硬籽品种‘青皮’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籽粒质量,并对其成熟种子种皮细胞进行石蜡切片,间苯三酚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比较种皮细胞显微结构和木质化程度,同时对不同产地的‘突尼斯软籽’石榴进行种子硬度比较。结果表明,种子最大硬度出现在果实发育后期,而非果实成熟时期,不同品种种子硬度变化趋势一致。‘突尼斯软籽’种子硬度在花后97 d达到最高,为(2.939±0.895)kg;半软籽‘以色列酸’和硬籽‘青皮’在花后106 d到达最高,硬度分别为(5.571±2.106)和(9.203±3.006)kg。在花后124 d(成熟时期),‘突尼斯软籽’、‘以色列酸’和‘青皮’的种子硬度分别为(2.887±0.735)、(4.242±1.036)和(8.192±2.561)kg。5个产地的‘突尼斯软籽’成熟石榴种子硬度没有显著差异,软籽性状不受种植地理环境变化而改变。显微结构观察发现成熟时期石榴种皮外层细胞高度木质化,‘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种皮外层细胞壁厚度显著低于‘以色列酸’和‘青皮’。  相似文献   

14.
张秀丽  李劲涛  杨军  汤泽生 《园艺学报》2007,34(6):1503-1508
从经过卫星搭载的凤仙花种子后代中获得了可遗传的仅顶花叶化的花逆转突变体。该突变体保持了花的基本结构,但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花瓣增厚、变绿、出现锯齿等现象,雄蕊也片状化、早衰或完全消失。组织学观察发现,在叶化花瓣中出现了叶绿体和栅栏组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化花瓣与正常花瓣相比组织结构上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梅  刘旭  周惠龙  李振宇  于胜祥 《园艺学报》2018,45(6):1147-115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绣球属(Hydrangea)29种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种子形状分为椭球形和长柱形;种子表面纹饰为网脊形或网状多边形,网脊的形态为波状、深波状或近平直;网脊间常具皱褶状纹饰或近光滑。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中绣球属的离瓣组(sect.Petalanthae)的种子为椭球形,网脊为波状或深波状;脊间多数为不规则纹饰,少数为规则或孔穴纹饰;绣球组(sect.Hydrangea)的种子均为椭球形,网脊近平直,脊间较光滑;星毛组(sect.Cornidia)和挂苦子组(sect.Heteromallae)的种子均为长柱形,大部分具近平直状的脊,脊间较光滑;冠盖组(sect.Calyptranthe)的种子为长柱形或椭球形,表面具网状多边形纹饰,网眼内具洼点。绣球属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除了在组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组内种水平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在某些组水平上种子微形态性状还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芍药种皮的电镜结构、透水性、透气性三方面对种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种皮细胞排列紧密,种皮对种子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有抑制作用,致使芍药种子萌发困难。  相似文献   

17.
茗葱种子繁殖特性及不同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阐述了茖葱种子的繁殖特性。人工移栽6a后的植物每墩可采种子约943粒。无论秋播或春播,种子均要经过1个夏季才能生出胚根,并等到越冬后的次年春天出苗。种子不经低温层积处理可以发芽,但低温层积30~45 d会显著提高发芽率(达88.3%)。用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_3)、萘乙酸(NAA)处理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直接以GA_3100~150 mg·L~(-1)及NAA 5 mg·L~(-1)浸种24 h,发芽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苦瓜单瓜种子数与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自交系29 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 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
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 对等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 模型),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显性效应较大,F1 表现
出超亲优势。苦瓜种皮颜色的黑色对棕黄色表现为1 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