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了海洋反硝化细菌,模拟了该细菌对不同浓度水平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海洋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硝酸盐氮,在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mg/L,1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就达到了70%;在100mg/L硝酸盐氮模拟试验中,约在一周内能将90%硝酸盐氮去除。试验证实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旦生物修复过程完成,反硝化细菌就会大量死亡,水体重新恢复到清澈透明状况。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全程自养脱氮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种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的不同脱氮特性,研究了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的全自养脱氮.结果表明,水温25~30 ℃、pH 7.0~7.3及最大DO 3.5 mg/L时,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1:1的接种水平,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4%、89.5%,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全自养脱氮.  相似文献   

3.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循环养殖废水水质处理过程中存在脱氮碳源不足的问题,本文以高NO3--N降解能力和低NO2--N积累量为碳源优化指标,研究了乙醇、丙三醇、葡萄糖、蔗糖、乙酸钠和酒石酸钾钠6种碳源及不同碳氮比(C/N)对复合菌群净化循环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碳源及C/N对养殖废水的NH4 -N去除率并无显著差异,且各处理组的NH4 -N去除率高达98%左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当以葡萄糖、蔗糖等糖类物质为外加碳源时,试验过程中有明显的NO2--N积累现象;当以醇类物质为外加碳源时,NO2--N积累量几乎为零,且NO3--N去除率高达90%左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58.96%);特别是以乙醇为外加碳源且C/N为3.0时,复合菌群对养殖废水的TN、NH4 -N和NO3--N去除率分别高达93.28%、98.90%和91.82%。虽然外加碳源短期内会引起水体CODMn含量大幅升高,但可被反硝化细菌迅速降解;此外,外加碳源还能改善水体pH值,经处理组净化后的水体pH值维持在7.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养殖废水水质净化过程中添加相应的碳源及并适当控制C/N比能显著改善池水水质,提高生物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5.
鱼类氮、磷营养与水体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水产饲料的广泛使用 ,由此而产生的水体环境氮磷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有研究证实 ,饲料中 70 %左右甚至更多的氮、磷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养殖水体 ,当氮、磷在养殖水体中逐渐富积并达到一定值时 ,将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并严重威胁到鱼类生存  相似文献   

6.
一、水体中的氮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水体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两大类。有机氮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腐殖酸中所含的氮,某些藻类和微生物可直接利用有机氮。在工厂化育苗池、温室精养鱼池中有机氮占有较大的比例。无机氮包括溶解氮气、总铵(包括离子铵和非离子氨)、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于水的氮气只有被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基塘氮磷的含量分布及与水质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水和底泥样,测定NH4+-N、NO3-N、NO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DO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与总氮呈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与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与硝酸盐氮呈正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基塘水体有效态无机氮的变化主要是由硝酸盐氮决定.磷和水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DO与正磷酸盐呈正相关,BOD与正磷酸盐呈负相关;COD与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黄尾鲴夏花培育过程养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上升的问题,探讨了不同浓度的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对养殖水体氮、磷去除的效果。30d的水族缸养殖实验验证了当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的剂量为0.2 mg/L时,养殖水体氨氮的含量始终在0.15 mg/L以下;氨氮去除率可达90.5%~99%,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始终在0.08 mg/L以下,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3.8%~99%;总磷去除率可达72.8%~99%;生物絮团在第三天就能形成。此外,通过大田实验得到使用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培育黄尾鲴夏花成活率可达71.25%~72.5%,养殖效益每亩可达3862.5~3937.5元。表明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能显著提高耐低温黄尾鲴的苗种成活率和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小球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对三态氮的吸收能力。实验表明,小球藻可有效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但对三态氮的吸收有差异性。在一定氨氮浓度范围内小球藻优先吸收水体中的还原态氮,随着氮氧化程度的提高,其吸收能力有所下降。小球藻净化养殖水体中的氮化物与水体中小球藻数量有关,小球藻吸收氮的能力受到养殖环境中pH值、溶氧浓度、温度以及水体中磷浓度的影响。实验证明,用小球藻进行养殖水环境调控是可行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体中“富氮”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雄 《内陆水产》2006,31(6):20-21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其他形式的氮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并且会对池鱼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李奕雯 《海洋与渔业》2010,(10):40-40,52
水体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总氨氮(包括分子态NH3和离子态NH4)和氮气(N2)。一般认为,硝酸氮、氮气对水生生物是无毒的。在养殖水体中,亚硝酸氮对养殖动物有较大的毒性,通常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养殖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氮、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在水体中只有以NH4+、NO2-和NO3-的形式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把水体中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而显富余,并且对池鱼产生危害,超过国家渔业用水的标准的那部分氮称为"富氮",它们是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 、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水体中其它形式的氮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并且会对池鱼产生危害。一、水体氮的来源鱼池中施入大量畜禽  相似文献   

14.
一株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反硝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活性反硝化菌DNF409,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断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在生长的各个阶段,该菌株均具有较强的反硝化活性,最适反硝化碳源为乙醇。在天然养殖水体中,碳氮摩尔比达到8.0∶1、菌体浓度达到108cfu/L时,其反硝化活性即可充分发挥,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降解率可分别达到94.79%和99.94%。试验表明该菌株在养殖水体的生物脱氮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率的生态浮床对池塘氮、磷的去除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养鱼池塘设置生态浮床培育空心菜,对比分析生态浮床不同覆盖率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设置生态浮床系统池塘与对照池塘之间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态浮床系统覆盖率在10%、20%、30%的设置下,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3.6%、62.4%、68.9%,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2.8%、74.1%、78.7%,三种浮床处理对水体氮、磷去除差异显著(P0.05)。生态浮床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是池塘养殖生物与无土栽培植物在生态位上实现互利共生,该系统可作为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生态防控的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继平  郭照良 《水产科学》2006,25(10):517-519
将虾塘水配制成含亚硝酸氮1.0 mg/L、0.5 mg/L的水体,按虾塘养殖密度放入体长(9.2±1.0)cm的南美白对虾,向每组试验水体中接入小球藻培养液,密度分别为1.0×104cells/m l、2.0×104cells/m l和3.0×104cells/m l,每组设一不接种小球藻培养液的对照组。96 h后测定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小球藻能显著降低试验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当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一定时,小球藻液的适宜接入密度为2.0×104cells/m l。  相似文献   

17.
养殖废水中氮元素的积累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了实现养殖废水中氮的去除,通常采用传统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rtobic denitrification, HN-AD)菌的出现实现了生物脱氮技术的突破。HN-AD菌能同步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具有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世代时间短和脱氮速率快等优势,因此在养殖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综述HN-AD菌的生物脱氮特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相关催化酶系以及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从HN-AD菌株筛选、脱氮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HN-AD菌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1):33-41]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与生物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四种主要物质,而后三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太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成为水体系统循环过程的制约瓶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引发出诸多病害、药残、食品隐患等问题.水体系统的氨氮循环及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大型海藻吸收氮磷营养盐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蠕枝藻Helminthocladia australis、扇形拟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6种大型海藻培养在富含氮磷海水中72 h,分析海水中氨氮、硝氮和活性磷浓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比较它们对营养盐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藻对氮磷都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日本马泽藻和孔石莼对氨氮、硝氮和活性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吸收了培养水体中氨氮初始总量的98.0%和97.1%、硝氮初始总量的76.9%和82.0%、活性磷初始总量的90.8%和86.9%。  相似文献   

20.
三种水质改良剂对水中三态氮降解效果初步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质改良剂对降低养殖水体中的三态氮浓度及有机物耗氧量进行了探讨,选出效果显著的,并找出水质改良剂加入水体中的最适浓度,以便在生产中改善水质,促进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