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渠灌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的现状,以宝鸡峡引渭灌区二支渠为例,结合适宜于渠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要求,分析了制约和影响我国渠灌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渠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峪河灌区地处山西中部,设计灌溉面积3.42万hm^2,受益区包括吕梁、晋中两市的6个县,是山西省的六大自流灌区之一。目前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水渗漏严重、工程老化失修、粗放型的大水漫灌和地下水资源缺乏统一有效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取消沿途高灌,将河道输水改为防渗渠道输水;大力推广应用小畦灌、沟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加强节水灌溉管理,实行计量供水和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节水灌溉中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类型、组成及主要设备,以某灌溉区为例全面介绍了节水灌溉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并对我国节水灌溉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在不同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地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37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建立了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在农技高水平区,国家扶持政策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的主要因素;在农技中等水平地区,农户采用行为易受培训次数以及农区自然条件影响;而在农技低水平地区,主要是农户的信息便捷度、自然条件以及农户的风险意识影响着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改善区域信息环境等措施使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从低水平区向高水平区过渡。  相似文献   

5.
徐大勇 《南方农业》2022,(6):228-230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增,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然而,我国农业人口众多,水资源较为匮乏,为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阐述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类型,分析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渭河的水沙特点 ,通过对这条高含沙河流的多因素分析计算 ,说明了河流含沙量对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利用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有效利用和管理高含沙河流的水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会民 《南方农业》2021,(3):207-208
水利条件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1953—1957年,我国便已经开始重点推广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源的灌溉工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业生产的过度耗水问题被国家所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容忽视.基于此,从农业生产活动入手,思考如何利用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灌区小流域为单元进行节水和非点源污染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俊峰  崔远来  蔡学良  董斌 《土壤》2007,39(3):354-357
分析了灌区节水和非点源污染存在尺度效应的原因和机理,针对田间尺度不能代替灌区尺度、而灌区尺度又过于复杂的特点,提出灌区小流域的尺度概念。灌区小流域既是灌区流域的基本生态结构单元,又是田块这一更小尺度的集合体。论述以灌区小流域为单元进行节水和非点源污染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灌区小流域节水和非点源污染管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技术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DR土壤水分测定仪结合作物指标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技术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从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动态,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耗水规律,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比较了不同灌水技术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节水技术均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但综合考虑节水、增产效应后,垄作沟灌、调亏灌溉和冬季免储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河西地区较适宜发展.垄作沟灌、调亏灌溉和冬季免储水灌技术较常规覆膜灌溉分别节水18.3%,5.6%和14.7%;增产4.2%,9.0%和2.0 %;增收13.6%,7.3%和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7.1%,15.1%和19.3%.这些技术在不减少作物产量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土面无效蒸发,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是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推广的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科学分析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和转变农户粗放型灌溉方式提供基础。以陕西省温室作物生产地区的10个县(区)17个乡镇的296份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认知程度直接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已有认知、对现有灌溉方法的满意度、政策补贴的方式和力度、灌水成本、受教育程度、是否为干部、技术培训经历和种植经验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促进农户对传统灌溉方式的理性认知、拓展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规范农户灌溉行为选择,提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河北省三河试区不同节水技术节水效益结果表明,从直接节水效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认知程度以及适合当地情况方面综合评价,豌豆 春玉米得分最高,其次为春玉米和春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两年三熟制,综合节水模式Ⅲ和综合节水模式Ⅳ节水效益显著。适当调整结构能产生明显的直接节水效益,亦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简便易行,易为农民所接受。且应用综合节水措施(小畦灌溉 调亏灌溉制度 少免耕秸秆覆盖)效果优于单项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为解决灌区内作物之间和单作物生育期内不同生育阶段的灌水配置问题,依据大系统递阶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能同时优化作物灌溉制度、种植结构和灌溉定额的双层模型。模型第一层以作物相对产量最大为目标,采用动态规划,优化了作物灌溉制度;第二层以灌区内农业净效益最大为目标,采用非线性优化,优化了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定额。该模型应用范围较广,既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宏观决策,又能为农民提供具体的灌水办法。以民勤灌区为例,优化结果表明,在75%保证率下比现状节水1.29亿m3,农业生产总值和净效益分别增加5.99,4.25亿元。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田块尺度上的节水效益和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但从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角度,灌溉方式的转变是否会改变农户的种植决策和农业生产行为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建立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模型,研究了转换灌溉方式对农户种植决策和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效率的灌溉方式可以使旱作作物、低耗水作物和普通耗水作物的水分生产力提高25.0%~347.7%;但同时也促使了研究区域88.9%的农户种植用水强度更大、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以期获得投资的回报;灌溉方式改变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高效率的灌溉方式会增加灌溉设施建设成本(6.6%~16.2%),增加农药投入(2~4倍)、减少劳动力投入(20.6%~59.3%)。研究结果证明转换灌溉方式后,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会改变其种植决策和农业生产行为,从而改变农户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节水灌溉对区域农业生产的用水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门是我国用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选取C-D生产函数构建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小麦种植中的生产技术效率与灌溉用水效率,在此基础上选取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灌溉特征和耕地特征相关变量,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识别限制和促进灌溉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关中地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较高,为0.7~1.0,均值为0.87。灌溉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为0~0.5,均值仅为0.31,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农户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水平、灌渠完好程度、用水紧缺程度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对灌溉用水效率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非农就业、家庭非农收入比例为负向影响,农户年龄、灌溉水价、经营规模和耕地块数与灌溉用水效率没有明显相关性。说明关中地区灌溉用水具有节水空间,可通过维修灌渠、改进节水灌溉技术、适当提高水价等,逐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石家庄市污水灌溉区污水,农作物,土壤及地下水的现状调查及评价,研究了污水灌溉对农作物、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排放的污水水质为有机污染类型,硫化物污染较重,有机物污染中度、重金属类污染较轻;污水泽排污水渠两侧地下水有影响,影响范围为100 ̄200m;该市已用污水灌溉农田40年,作物(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均应低于国家食品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问卷调查, 运用数量统计和最小二乘估计, 分析新疆三工河流域不同区域农户灌溉差异, 并探讨差异性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 (1)三工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节水滴灌面积比例和水价依次递增, 上、中、下游滴灌比例分别为3%、10%、28%, 水价为<0.075元·m-3、0.069~0.075元·m-3、0.13~0.35元·m-3; 灌水量和农户水费负担依次减少, 灌水量为18 510 m3·hm-2、12 810 m3·hm-2、9 075 m3·hm-2, 水费负担为18%、14%、12%; 种植结构由传统作物主导向经济作物主导发展, 种植结构趋于合理。(2)自然因素是导致农户灌溉差异的根源, 不同区域水资源多寡、土壤保水性、地块大小与破碎度的差异, 导致农户节水意识、节水设施选择意愿及政府调控措施的不同。(3)政府一方面通过调整水价增加农户灌溉压力, 减少农户用水量; 一方面通过提高渠系质量和激励农户采用节水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提升作物的灌水需求曲线。实证结果显示: 水价每上涨0.01元·m-3, 灌水量就会减少484 m3·hm-2; 采用滴灌技术, 灌水量减少1 617 m3·hm-2; 改善渠系质量使土渠向水泥渠、板板渠发展, 灌水量减少736 m3·hm-2。  相似文献   

17.
刘璐 《南方农业》2011,(3):64-65,75
山区的特点是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住户分散,交通不便;而山区农业的特点是广种薄收,耕作技术原始,品种多而杂,是篮子装不下,车子装不满,没有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基础设施脆弱老化。笔者在调查云阳县路阳镇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上,分析制约云阳县路阳镇山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大土地整合力度、强化农民技术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库消涨带土壤瘠薄、间断性被水淹没,生态植被恢复困难。选取落羽杉、白千层、水翁、水榕、黄槿、铺地黍6种消涨带适生植物,从水位、立地条件、种养措施、天气等方面开展了为期3年的消涨带植被恢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于耐淹植物,土地肥力是影响其生长的制约因子,并从管理养护角度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改进本地作物播种期土壤含水量和耕层地温的预报服务及提升农业生产安排决策能力为目的。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1980~2011年年春季和作物播种期间气温、降水、风速、地温、土壤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 ,在土壤温湿因子诊断分析基础上,建立不同层次逐日土壤温度和逐旬相对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套灌区大部地区春播期平均土壤相对湿度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前一旬土壤相对湿度、当旬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河套灌区气温及0 cm、5 cm和10 cm地温变化趋势相同,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建立了各层土壤相对湿度预测模型84个和各层地温预测模型36个,均通过信度检验(P≤0.05);土壤相对湿度模型回代和预报检验准确率分别大于85%和80%,有的甚至超过90%;地温模型回代检验平均误差为1.9~2.3℃,2011、2012年预报检验平均误差为2.1~2.5℃。模型输出结果更能反映当地作物适宜播种期间土壤温湿匹配效果,预报精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用于干旱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和地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常对降雨量进行频率分析来选取灌溉设计保证率及其对应典型年,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降雨时空分布,而采用对作物净灌溉需水量进行频率分析则可弥补这一缺陷,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