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大都认为印度佛教是经西域传入中原,尔后再在国内传播开的。佛教进入我国的时间则持多种说法。本文以长江中上游地区出土的大量早期佛教造像与画像砖上的佛教美术图案,结合历史文献典籍,加以分析考证,得出长江中上游地区是佛教的初始输入地,传入时间应在西汉末年。  相似文献   

2.
佛寺是佛教的物化形式,是佛教的象征。佛教传入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和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佛教寺院。湖北省现存的佛教建筑布局具有本身特点,但基本上是遵循中国传统佛教寺院的形制。  相似文献   

3.
<正>金华是佛手之乡,农民都喜欢种它。相传,佛手原产佛教之国印度,后传入我国,因其果形奇特,如佛之手,故称佛手。金华佛手色泽金黄高贵,气味流香持久,又因为长在金华,所以又称金佛手,它以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正素食是现代人相当重要一种饮食形态。通常素食常见3种类型:一是纯素食,任何动物食品都不吃,仅仅食用植物性食品;二是奶类素食,除了植物性食品,还可食用奶类食品;三是蛋奶类素食,可以食用植物性食品、奶类、蛋类。植物性食物的铁质来源为干果类、豆类、谷类等,其所含铁的形式较不易被人体所吸收,  相似文献   

5.
木雕佛像最早出现在汉代,与佛教传入我国的时代相同,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也与佛教东渐的顺序完全同步——新疆、河西走廊、西安周边,进而遍及全国各地。目前最早的木雕佛像是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于1900年10月在新疆尼雅寺庙废墟中挖掘到的汉代木雕立佛,现存大英博物馆,被视作中国"丝绸之路"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佛教中的生态环保思想,如缘起论、慈悲观、依正不二思想,都蕴藏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要和谐相处的理念。佛教的一系列主张和实践,如戒杀、护生、素食、节俭惜福,寺院森林等,对当今的生态理念也有很多启示。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及其生态实践在缓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理论实践意义,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实验室赵燕藏传佛教即喇嘛教,它是在公元八世纪时,由印度传入的密教与汉地传入的大乘佛教,以及西藏本地的原始宗教一“苯教”相结合的产物[1],而在这之前,公元六世纪时,茶便随着藏王与唐王朝的联姻而进入了藏区,唐朝李...  相似文献   

8.
戴晓云 《农业考古》2003,(2):261-263
任何一种信仰都是由于缺失信仰而产生。佛教的传入也不例外。它约于后汉时由异域印度传入 ,乃因为中国本土战乱频繁 ,世人朝不保夕 ,道德伦理沦丧 ,精神家园失落。而佛教自传入始 ,便和中国本土的茶及茶道结下了不解之缘。茶生于灵山妙峰 ,承甘露之芳泽 ,蕴天地之精气 ,赋清灵、玄幽之禀性 ,因而深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僧侣的喜爱 ,并品茗会客、吟诗作画 ,怡养性情。至唐宋时期 ,品茗之风渐渐传至社会各阶层。随着岁月的流驶 ,历史的沉淀 ,茶 ,这种原本非常平常的野生植物 ,被赋予了浓重的文化 ,诞生了一个钟灵毓秀的词汇“茶文化”。所…  相似文献   

9.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5,(2):271-275,299
中国茶文化何时传入朝鲜半岛,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如有的人主张早在西汉时期中国茶文化就已经传入日本,有的则认为是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因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而将饮茶之风传入朝鲜,等等。但是终因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而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10.
从植物学角度对茉莉花及其文化背景溯源探讨,通过“文献追述”“实地生境踏查”“回归比较”分析茉莉花文化的本源、传播以及演变,探索茉莉花文化植物载体传承演变。结果发现,茉莉(Jasminum sambac(L.)Ait.)的生物及生态学习性难以适应我国茉莉花文化兴盛的江浙一带的气候;当下所认为的“茉莉花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这一史实存在诸多疑问;民歌《茉莉花》的植物载体曾被混淆;该文化传承存在诸多错位和断层。经综合分析后认为,佛教进入中原后,伴随佛教传播传承的茉莉花文化植物载体可能被中国广布的安息香科野茉莉类(Styrax spp.)所替代,与江南的热带木犀科茉莉(J.sambac)并存,共同承载着茉莉花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茶与佛教     
茶,亦称茗。其始为药物,继用作饮料,在我国已经有很为悠久的历史。在此期间,茶又与佛教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西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其时,茶作为药物与饮料,已在我国南方很是盛行。随着佛教在我国传播的深入,不久即出现了出家僧人。他们与当时的在家人士一样,将茶作为药物与饮料。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期庐山已经有了不少寺院,僧侣云集。季节一到,僧侣们攀危崖,登险峰,采摘野茶,同时也着手将野茶树移植于寺园之中。到东晋时期,庐山已成为当时全国佛教中心。名僧慧远,卓锡东林寺,长达三十余年。在弘扬佛法的同时,慧远聚僧种茶,自已更是  相似文献   

12.
<正>放生由来我国自古就有"放生积德"的传统,认为放生能体现对敬重生命和慈悲救度的精神。在佛教的放生观点中,认为所谓放生,就是用钱赎买被捕的鱼、鸟等动物,将其放回江河、山野,重获生命自由。放生是戒杀、素食的发展,如果说不杀生、食素是对生命的消极保护,那么,放生就是对生命的积极保护。在当今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对放生寄予了"消灾""祈福"的愿望,放生成为满足个人不同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茉莉花自传入中国后被大量培育,逐渐成为我国花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茉莉花与中国的多元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茉莉花是中国的十大香花之一,佛教有香花供佛的说法。茉莉花曾多次出现在中国文学中,例如诗词、歌曲和绘画,说明茉莉花也是文人墨客表达感情时喜爱的对象。茉莉花也兼具茶饮、药用和观赏等多方面价值,这些使茉莉花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中国花。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茉莉花成为大众喜闻乐见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的宏观背景下,对茉莉花的名称由来、传入时间路线、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菩提树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菩提树(Ficus religosa)原产印度,印度人称之为毕钵罗树,系桑科常绿大乔木。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使菩提树有了神性的光辉,菩提树因此被佛教奉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小乘佛教的五树六花中,菩提树便是其中的一种。中国西双版纳的菩提树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4,(16):13-13
魔芋是多年生宿茎草本植物.对人体保健有特殊的意义,它能降低胆同醇,预防癌症,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日本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将魔芋去皮切片烘干再粉碎成粉,可加工素腰花、鱿鱼卷、素虾仁、素鱼片等多种素食.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烹调方法多样,可炒、可炖、可蒸、可凉拌。开个魔芋素食坊.生意肯定红火。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图像学和艺术学方法,以洛阳白马寺为调查对象,探究中国汉地佛教文化符号在寺观园林中的运用。结论:1汉地佛教文化符号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之后,最终形成动物符号、植物符号、天象符号、人文符号4类象征符号,以不同的图案形式来表达僧徒对教派的崇尚敬仰;2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之后其发展经历了本土文化的碰撞交融,造就出承袭、崇仰、典故、本土民俗、模式5个特征的多样符号文化,体现出汉地佛教文化的丰富性。探究洛阳白马寺汉地佛教精髓、内涵、背景、典故所形成的文化象征符号,对我国佛教文化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18.
<正>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洛阳修建了汉地第一所佛寺——白马寺。三国孙权时期,僧人康僧会于赤乌十年(247)来到建康(今南京),孙权为其建立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由此开创了江南佛教的先河。魏晋时期的玄学到了南北朝时期被佛教所代替,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极一时,"南朝四百八十寺"是佛教在南北朝繁荣的表现。当时江南建康(今南京)在钟山风景区就有几百所寺庙,规模超过以前任何一代。但是四百八十四寺,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芒果引进中国的历史进行考辨。全文分四部分:1.考证现在栽培的芒果非中国原产,它应该是从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的。2.驳芒果由唐代玄类从印度传入之说,考证玄奘在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庵没罗果就是现在的沙果,而非芒果。3.驳清代吴其浚以为芒果在元代已经栽培之说,考证吴氏将黎檬误为芒果;又驳《珠江三角洲农业志》(1976)以为扁桃就是芒果之说,考证元代以前,广东没有芒果栽培。4.考证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中国方志开始有芒果记载,其时并不普遍;它的传入,当在明代初年。芒果自明代传入以后,经过人工栽培,已有十多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西洋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菜为十字花科豆瓣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东部,18世纪欧洲人开始大面积栽培,20世纪初传入我国.其主要食用部分为嫩茎叶,质地脆嫩多汁,色泽碧绿青翠,清香可口,可素食、炒食、做汤、做色拉或盘菜配料.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9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燥、润肺止咳、平肝火、清除疲劳等食疗作用.日前,武汉、北京、上海销售价均在4元/kg左右,栽培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