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蟹池适量套养鳜鱼,可以解决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投入,而不需增加饵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净化水质,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模式。据初步测算,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667m2蟹池套养20尾鳜鱼,收入可增加300~350元左右,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生态养殖方式。1. 改善池塘生态条件。(1)套养塘口的准备。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选择面积在0.67hm2以上,进排水方便,溶氧丰富的塘口。池塘经过整修后,即进行消毒杀菌,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效果较好。每667m2用生石灰150~250kg。(2)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螃蟹养殖面积扩张、养殖技术提升,商品蟹市场价格呈明显回落态势,为充分挖掘池塘潜能,推广蟹池套养沙塘鳢模式,通过采取蟹鱼混养,达到提升蟹池综合养殖产量和养殖收益的目的。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池塘面积为0.7公顷左右为好,水深1.2~1.5米。养殖池塘四周建有防逃墙,并配备增氧、抽水机等设备。2.栽草投螺放虾栽植的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  相似文献   

3.
辽河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10月,从北京引进辽河蟹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规格在100g/只的河蟹产量45kg/667m2,产值2700元/667m2,利润迭1645元/667m2.此外蟹池套养的鲢鱼,规格平均1.52kg/尾,产量152kg/667m2,产值912元/667m2.河蟹养殖相对成本少,劳动强度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4.
4.种草与投螺蟹种放养采取“护草养蟹”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池塘一角用10目聚乙烯网布围成一块较小面积的区域,作为蟹种暂养区,暂养区一般为池塘面积的1/10左右.其余部分用于护养水草。待护养区水草渐渐恢复、茂密生长时.将暂养区的网栏撤除。有条件的也可以先在小塘口暂养,待蟹池水草恢复生长后,再移入。平时对蟹池中水草品种进行筛选、优化,加强水草的护养工作,搞好水草茬口安排,使水草的覆盖率始终保持在水面的50%-60%左右。改良螺蛳投喂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了水稻田里养殖鱼蟹的综合高产技术,凡有一定水源和水质较好(PH一般在6.8-7.5之间)及排灌条件好的坑塘及水稻田都可放养鱼蟹。要选好水稻品种和鱼蟹品种,并要设防逃墙。要精心喂养,每667m^2水稻可产400kg左右,河蟹可产30kg左右,鱼可产200kg左右,达到水稻丰收、蟹肥、鱼大的丰收场景。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蟹池套养龙虾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造与准备、苗种的选择与放养、日常管理、敌害与蟹病的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池塘准备 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池塘四周要用石棉瓦等材料围起高50厘米左右的防逃墙。在池内四周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其缀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以利于虾、蟹蔽荫和滋生虾、蟹爱吃的水生生物。一般新建池塘可用生石灰化水清塘,每亩用150公斤左右。若是旧池塘首先要清淤、修整、曝晒.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干池消毒。  相似文献   

8.
选择667m2池塘放养鲤鱼乌仔5000尾,搭配鲢乌仔800尾,鳙乌仔700尾,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个重复池,各试验池均投喂同一厂家的饵料。天然饵料丰富的一组池塘中,101#和102#池塘应用生态方法防治鱼病,其平均出池规格136g,鲤鱼平均产量624.5kg/667m2,鲢鱼平均产量136.1kg/667m2,鲤鱼饵料系数平均为1.58。天然饵料较差的一组池塘中,103#和104#池塘应用常规方法防治鱼病,其平均出池规格92.5g,鲤鱼平均单产346.75kg/667m2,鲢鱼平均单产70.8kg/667m2,鲤鱼饵料系数平均为1.94。天然饵料的分布密度主要影响了鱼苗的成活率、鲤鱼规格的均匀度和鲤鱼前期的生长速度。天然饵料丰富的一组池塘中鲤鱼成活率可达90%以上,放苗后20d左右的时间内,不用投饵鲤鱼苗可达到20g左右,出塘规格均匀。天然饵料分布较差的一组池塘中鲤鱼成活率在75%左右,放苗后即使投饵鲤鱼苗在20d左右的时间内只有10g左右,出塘规格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蟹池适量套养鳜鱼,可以解决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投入,而不需增加饵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净化水质,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模式。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667平方米蟹池套养20克鳜鱼,收入可增加300-3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河蟹肉质鲜美,风味独特,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沙塘鳢剌少肉多,别具风味,是普通百姓的家常菜肴。近年来,河蟹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造成市场供需失衡,导致销售价格波动走低,单一养殖风险也随之增大。为了提高蟹池生产力和综合养殖效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2014年江苏省金湖县鱼种场在《蟹池套养沙塘鳢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中,在前锋镇朱英的40×667m2蟹池内进行了合理套养沙塘鳢技术试验,取得了捕获河蟹104.0kg/667m2、沙塘鳢20.6kg/667m2、青虾15.0kg/667m2、鲢鳙鱼37.5kg/667m2、效益4 305.12元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一、鱼种来源 1,网箱人工繁殖方法从常规鱼池、蟹池套养鲐鱼中,选择1.5~3公斤的鲐鱼,放养在1-2亩池塘中强化培育一段时间后,移入网箱催产。在进排水方便的鱼池或蟹池中设置网箱,规格为3米&#215;2米&#215;1.5米或5米&#215;3米&#215;1.5米,网目9目/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2.
刘勃 《当代农业》2009,(11):41-41
一、鱼种来源 1,网箱人工繁殖方法从常规鱼池、蟹池套养鲐鱼中,选择1.5~3公斤的鲐鱼,放养在1-2亩池塘中强化培育一段时间后,移入网箱催产。在进排水方便的鱼池或蟹池中设置网箱,规格为3米×2米×1.5米或5米×3米×1.5米,网目9目/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稻田立体种养,提高稻田效益,在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开展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引进了"光合1号"河蟹,总结了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结果表明,示范区每667 m2平均产河蟹12.03 kg,稻谷618 kg,稻蟹种养成本1538元,产值3662元;3.33 hm2示范区稻蟹种养总产值18.31万元,总成本7.69万元,纯收益...  相似文献   

14.
<正> 1 池塘的基本条件 1.1 池塘的选择:应选择在河网地区或光照、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受工业废水影响,温度过低、含硫量过高的水源,不利于河蟹生长,应尽量避开类似地方。 1.2 池塘面积、水深:池塘生态环境受外界影响较为明显,应选择较大面积的池塘,但受小面积不得低于0.67hm~2,且必须水源条件好,有利于水质调控。池塘深度1.5~2.0m,水深通常保持1m左右。4~5月和9~10月水深调整在0.5~0.8m,6~8月水深调整为1.0~1.2m左右。冬放蟹种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2m。  相似文献   

15.
1 池塘条件 背风向阳,底泥少或无,水深2m左右,排灌及增氧设施完善.放养前10~ 15天进水深10cm左右,每亩(667m2,下同)用生石灰100kg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 2 饵料鱼培育 2.1 饵料鱼品种 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以活饵为食,一般选择鲫鱼、草鱼、鲢鱼或鳙鱼. 2.2 饵料鱼养殖 配备专池饲养饵料鱼,其面积是鳜鱼池的2~3倍,宜采用多池高密度饲养,分次起捕,以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饵料鱼适口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 ~ 1/3.  相似文献   

16.
1.10月底成蟹捕捞完后,干池曝晒、冰冻近2个月。2.翌年1月份用生石灰150千克/667平方米干池清塘消毒。3.生石灰毒性消失(7天后)再放水,将池水深加到50厘米,用沤制的猪粪100千克/667平方米进行肥水,水色由油青色转为灰白色时投放蟹苗,此时透明度25~35厘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18.
将在12口6 000 m^2土池适应性淡化2 d的314 kg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按1 000 g/m^3、750 g/m^3、500 g/m^3的密度,转入3口1 500m^2土池(内置46只3 m×3 m×1.5 m的专用网箱)集中淡化至蟹苗出售。各池蟹苗的淡化存活率分别为88.89%、91.96%和90.43%,平均90.43%,淡化结果表明,蟹苗优质高产。据此,笔者结合往年的蟹苗生产,就淡化的密度、模式、时机、进程及管理等影响蟹苗淡化存活率的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土池淡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相似文献   

20.
1987~1988年,我们根据鱼、蟹的不同生长要求,利用新挖的池塘,进行以蟹为主的鱼、蟹混养试验,在2.36亩池塘内,连续两年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年亩均纯利1015.19元。试验结果表明,鱼、蟹混养不但可节约饲料、淡化水质、促进生态平衡,而且可最大限度地挖掘池塘生产潜力。现将鱼、蟹混养的饲养技术要点叙述如下。 一、混养池条件和配套设施 混养池要通风透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单池面积以1~5亩为宜。池塘呈长方形,四角弧形,长宽比1.5:1。这样,同样池塘面积周较长,因而有充足的栖息、觅食、活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