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2.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3.
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的苏玉1号玉米良种,在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稳产、抗大小斑病、品质优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夏、秋播,黄淮平原夏播,东北地区南部和山西雁北地区作春播栽培.综合1981~1983年各类各级试验资料,其中87个点次平均亩产815.2斤,比鲁原单4号增产24.76%;32个点次平均亩产808.8斤,比丹玉6号亩产719斤增产12.49%;54个点次平均比津夏1号增产11.54%.  相似文献   

4.
<正> “蓉油3号”系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本所1993年引进鉴定、示范.结果表明“蓉油3号”在不同年份间的不同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1994~1995年的引种试验中,亩产达149.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7.38%.在省区试中,8个点平均亩产152.93公斤,比对照“蜀杂1号”增产8.78%,最高达196.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同时该品种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安顺地区生产试验中,亩产达16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1.65%.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产杂交油菜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5.
199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9,是我省第一个达到和超过川单9号和成单14(均为"九五"玉米区试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的突破性品种,该品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高产、稳产性良好,1998年28个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501.44公斤,其中:9个点比川单9号平均增产16.4%;8个点平均比成单14增产12.7%;11个点平均比雅玉2号、川单12等增产11.2%.还涌现出了4个点高产典型,亩产分别达到771、769、761.8、748.5公斤.农业部1998年在我省南充市举办的"全国玉米新品种展示",同田统一密度的省内外52个新育成品种比较,成单19产量名列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九稻16号(B354)系吉林市农科院高新技术所选育出的中早熟水稻新品种(出苗至成熟活动积温为2630℃).该品种高产(3年省区试结果比对照长白七号平均增产8.2%,2年省区试验结果比对照平均增产12.5%)、优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很受稻农欢迎,称赞它为“井稻王”.  相似文献   

7.
芝麻新品种鄂芝6号是襄樊市农科院以鄂芝1号作母本,以宜阳白作父本杂交后,经6代世代定向选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2004年参加本院芝麻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1315.5kg·hm-2,比对照鄂芝1号增产8.3%.2005年、2006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两年20个点平均产量1 256.2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99%.全国芝麻生产试验,10个试点平均产量1377.3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0.83%,增产点次80%,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 1号淮杂油 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HO5 2AXH0 16 )和MR杂交育成 ,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其主要特点为 :1 高产稳产。第一年省区试平均产量 2 12 .6 5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5 .2 8%,达显著水平 ;第二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2 0 8.40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8.72 %,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189.6 0kg 6 6 7m2 ,较宁杂 1号增产 10 .79%,居第一位。江苏省农垦 1999~ 2 0 0 0年度区域试验各试点汇总“淮杂油 1号”平均产量居各参试品种之首。2 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9.
<正> 濮阳5号是濮阳县农业试验站,1958年采用整穗、剪颖、不去雄的自由杂交法,从石家庄407中系选,于1968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75~1980年在安阳地区农科所连续六年参加省区试中肥组,亩产461~767.8斤,比对照丰产三号增产7.6~29.8%,平均增产16.6%,有三年占供试品种的第一位.1976~1980年在我区多点示范,五年共76处,比丰产三号增产的61处,减产的14处,平均比丰产三号增产10.1%,在全区品  相似文献   

10.
秦杂油1号是利用新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5A与双低恢复系K407杂交筛选出的第一个优势组合.该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寒等突出特点,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18.83 μmol/g,含油量43.37%,恢复株率98%以上.2002~2003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965.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67%,2003~2004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079.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8%,秦杂油1号在陕西省2 a安排的12个点次试验中,增产11个点次,增产点次占91.67%.  相似文献   

11.
东亭3号原名73—208,是我县东亭公社农科站1970年选用日本品种短银坊与新太湖青杂交的的低世代材料“短新3号”,经江苏省农科院和上海核子所用γ射线加微波处理,于1973年育成.1976、1977两年参加苏州地区后季稻新品种联合试验,各点产量名列第一、二位.1978年参加江苏省后季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16个点平均亩产800.7斤,居参试13个品种的第二位,比对照品种南粳33增产7.7%;比沪选19增产15.3%.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1998,(10)
温麦10号是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由兴麦1号/偃大72—629//兴麦1号选育而成。经省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表现突出。三年平均亩产240.86公斤,比对照浙麦2号增产11.2%;比同时参加省区试的杨麦158增产8.5%。在两年省区试中不仅产量均占首位,而且产量变异系数均最小,是个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据1994~1996年三门、瓯海、永嘉、新昌等县(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平均亩产231.3~  相似文献   

13.
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选6号(原名3E158)于2006-2008年参加国家区试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两年区试结果:33个试验点有23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次率达69.7%;33个试点平均产量435.6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42%,增幅为1.2%~18.9%.抗病性鉴定结果是两年均达到高抗赤霉病(R级).2008-2009年度进入国家生产试验,7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00.4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增幅为3.2%~19.3%.2009年10月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生选6号.生选6号是一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赤霉病抗性强而稳;二是矮秆抗倒性好),适应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南冬麦区,河南南部的信阳、南阳地区和湖北长江两岸以及江西、浙江和上海市的赤霉病多发区、重发区.生选6号中感白粉病,拔节后要关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时控制白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 郑单8号玉米单杂交种,是我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抗病育种组,于1981年采用黄早四自交系作母本,自育32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1982年初次参加夏玉米杂交种观察比较试验,在500多个杂交组合中名列第二,折亩产339.4公斤,较对照种郑单二号亩产259.05公斤增产31%.1983年选入夏播杂交种鉴定试验,平均亩产611.25公斤,较对照种郑单二号平均亩产533.95公斤增产14.48%.当年参加院多点示范,产量居13个杂交种的首位,平均  相似文献   

15.
华杂4号     
华杂4号为甘蓝型半冬性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不育系为“1141A”,恢复系为“恢91-5900”.1996~1997年参加湖北省正式区试,平均单产2 662.1kg/hm2,比中油821增产10.2%,199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1997~1998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单产1 935kg/hm2,比双高对照增产6.9%,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1997~1998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单产1 745.7kg/hm2:,比双高对照增产8.3%,200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芝麻新品种鄂芝5号选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新品种鄂芝5号以鄂芝1号作母本,93106作父本杂交后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耐渍、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的芝麻新品种。2004年参加湖北省襄樊市农科院品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达1405.50kg/hm2,比对照鄂芝1号增产13.60%;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芝麻区试,2年各点平均产量为1211.03kg/hm2,比对照鄂芝2号增产8.5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次83.3%;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产量1857.00kg/hm2,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及稳产性。  相似文献   

17.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18.
芝麻新品种鄂芝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芝1号是以“82-262”为母本、中芝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属单杆型,全生育期95d,高产优质。4年省区试,20多个点次平均生化顷产量891.6kg,比对照中芝10号增产10.8%,居第1位。11个县市大面积试种示范应用结果,比当地品种增产15.4% ̄43.2%。该品种含油量59.2%,粗蛋白含量18.0%。  相似文献   

19.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20.
“宁麦9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小麦品系“86-17”作母本、以日本小麦品种“西风”为父本杂交,通过异地多点群体选择法选育而成。1995~1997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24个点次中有17个点次产量位于第1位,平均单产6 643.5 kg/hm2,居10个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7%;在生产试验中产量也居第1位,平均单产6 828.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