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用段水栽培黑木耳已有多年,生产上用的菌种都是从各地引进,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出耳迟早、杂菌感染程度很不一致,据笔者观察,这与菌种密切相关。为了选出适于本地段木栽培的黑木耳菌种,笔者从1985~1988年对沪耳1号等三个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重复三个生产周期),现把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材料:菌种为沪耳1号和沪耳2号,引自上海食用菌所,麻城黑木耳引自湖北麻城。按常规扩制母种。于1月制栽培种,配方为木屑78%、  相似文献   

2.
王爱仙  巫仁高  邓文明  胡蕾 《食用菌》2010,32(3):22-22,24
当前南方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中,采用的黑木耳菌株存在抗杂能力差,菌丝活力弱,栽培制袋污染率高,遇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南方区域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选育出适应南方地区栽培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新菌株。笔者采集逆环境中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并加以驯化,获得了2株野生驯化菌株,经出菇试验,  相似文献   

3.
我州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黑木耳总产达100万斤,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双孢蘑菇和平菇,其他如榆黄蘑、元蘑、猴头菌、花脸蘑和毛木耳等人工栽培实验也获得成功,即将投产。但目前菌种质量不稳定,影响栽培效果。全州100多个菌种厂,生产的菌种栽培效果各不相同,有些菌种几乎不出菇(耳),长出杂菇,或者出的菇体不大,生活力弱,易受虫害和发生烂菇等。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用菌和出口产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黑木耳以往一直采用段木栽培,由于木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林保护的需要,代料栽培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浙江龙泉、云和,福建南平、古田、莆田等南方区域袋栽黑木耳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栽菌株新科1号、Au139等因菌丝活力较弱,抗霉菌能力差,不耐高温等,在栽培过程中易受霉菌感染而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我们通过采集在恶劣环境条件(连续雨天、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下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分离、驯化、活力比较试验,活性酶、DNA指纹测定及出菇试验等,选育出黑木耳新菌株Au053(自编菌号)。该菌株表现出菌丝萌发、定植快,制袋污染率低,遇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气不易流耳、烂袋等特性。1菌株特性Au053属中温偏高型菌株。子实体呈不规则朵状或片状,多皱缩,耳片柔软,耳面疏生短绒毛,鲜耳红褐色或褐色(图1),干耳黑色或暗褐色,口感胶柔滑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29℃,出耳最适温度22~25℃,32℃时也能正常出耳,出耳温度及耐高温温度比主栽菌株高2~3℃。菌丝走速后期略慢于主栽品种,走满袋时间较主栽品种长5~7天。接种后萌...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食用菌研究所分离选育的黑木耳菌种“Au9”于 2 0 0 1年 2月 9日通过省科学院组织的省级专家鉴定。该菌种是该所在小兴安岭林区采集的野生耳经分离后栽培驯化选育出来的。该品种从 1996年开始推广 ,栽培区域由东三省扩大到浙江、湖北、甘肃省部分地区 ,取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该品种具有耐高温、抗杂性强产量稳定等特性 ,且耳片单生、商品价值高。在木段及代料栽培中 ,都表现出良好的种性 ,深受广大栽培户的欢迎。黑木耳“Au9”菌种通过省级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6.
康勇  韩立红  张宇  王揽月 《蔬菜》2018,(3):65-68
为了充分利用栽培空间,提高生产效益,分析了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理论依据,从菌棒栽植要点、黑木耳出耳管理及栗树蘑出菇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温室栗树蘑间作黑木耳的管理技术。通过巧妙地利用栗树蘑与黑木耳出菇的时间差,能使农户多种植1茬黑木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设施大棚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黑木耳生产菌株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全光地摆的栽培模式在特定的栽培季节对东北地区主栽的27个黑木耳生产菌株进行栽培试验,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鉴别黑木耳菌株。实验结果表明,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可以鉴别黑木耳生产菌株,并以此为依据将供试的27个黑木耳菌株划分为三个组群。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共在西藏林芝地区的20个不同地点采集到20株优良野生黑木耳菌株,然后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通过常规筛选程序进行菌种筛选,以期得到适合当地栽培出耳的优良黑木耳菌株。结果表明,20株试验菌株中X6菌株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中菌丝的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和长势等均优于其他试验菌株与对照菌株,然后通过栽培试验和商品性能分析,确定X6为优良菌株。最后通过rDNA的ITS序列对筛选所得菌株进分子生物学鉴定,ITS基因序列比对表明,X6菌株为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9.
吴丽萍  韩向宁  赵红兵 《蔬菜》2014,(12):77-78
液体菌种代料栽培黑木耳可满足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从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制袋、耳棚建造、出耳管理等环节介绍了液体菌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棚室秋季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但具有节省空间,节约人力、物力的优点,还能延长出耳期,增加黑木耳的产量、品质。通过对适宜品种、栽培季节、菌种制作、养菌、开口、吊袋及出耳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使棚室秋耳吊袋栽培的平均产量(干耳)达到50 g·袋-1,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吴世银 《食用菌》2023,(2):43-44+55
介绍选用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用营养液蒸煮,捞出后粘营养料装袋,灭菌后单点接种培养得黑木耳木扦菌种;采用木扦菌种接种料袋发菌,定期用“人”字形矮棚控温育耳池集中育耳,林地出耳,此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和场地高效利用,每年可栽培9批黑木耳。  相似文献   

12.
<正>黑木耳是一种质地鲜脆、滑嫩爽口、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以前以段木栽培为主,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通过参照袋料香菇栽培技术,结合秦岭山区的气候特点进行春耳秋栽,获得成功。1菌种选择选用优良菌株是袋料栽培获得速生高产优质的关键,通过栽培试验对比,选择出黑木耳916、黑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1997,(5)
菌种类:(母种每支含邮包费)共25类菌株,128个品种。在邮途中破损、染菌包调换。菇类5元,耳类8元,灵芝、猴头、竹荪、榆耳、鸡腿蘑、田头菇、茯苓、蜜环菌10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株大球盖菇菌株制备液体菌种,并进行筐式栽培出菇试验,对比不同菌株的产量。结果: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可以明显缩短原种培养周期;筐式栽培中菌株S004、S010、S00L出菇时间分别为72.33 d、74.00 d、77.69 d,每筐产量分别为513.95 g、678.90 g、548.45 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0%、92%、75%;子实体生长性状良好、无污染。结论:液体菌种可用于大球盖菇筐式栽培,试验最适宜筐式栽培的大球盖菇菌株为S010。  相似文献   

15.
小孔袋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是著名的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产业。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形成了一套栽培技术措施,在产量上、经济上均获得较大的突破。但仍常出现菌袋出耳期刺孔烂袋率较高,减产甚至绝产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小孔袋栽培黑木耳新工艺试验。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供试菌种为浙耳508,此品种由武义牛头山野生黑木耳菌株经人工驯化育成,2015年通过浙  相似文献   

16.
概述黑木耳栽培中的菌种生产、菌包制备和催芽出耳等环节的工厂化发展进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出耳效果为最终评价指标制定相关液体菌种及菌包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棚室出耳工厂化管控水平,提出了建立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测评价方法、完善菌包质量标准、选育工厂化出耳专用品种及创新配套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江山当地袋料栽培的黑木耳优质高产菌株,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8个新引进的黑木耳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黑木耳各菌株的抗性、耳基出现早晚、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等因素,得出916、新科、浙耳一号这3个菌株比较好。其中,浙耳一号,出耳早,属早熟菌株,可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菌株;916、新科出耳较迟,属晚熟菌株,产量高、抗性强,可作为当地袋料栽培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18.
1仿生黑木耳,符合出口
  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是一个年产黑木耳菌种1200万袋,产品销及全国10多个省区的黑木耳基地,当地一批栽培户,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终于解决了木屑黑木耳质量不如段木,难以出口的大难题。仿生黑木耳在光、热、水、气的调控方法上,既仿段木的出耳环境,使其所产黑木耳具有段木所产的全部外观特征;又仿段木栽培时的耳木形态特征,亦即制成人工耳木。  相似文献   

19.
南方黑木耳露地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木耳从北方引进南方栽培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菌棒霉烂严重,挫伤了菇农生产的积极性.笔者将多年经验总结如下,以与同行及广大菇农交流借鉴. 1 栽培菌株 要引进抗逆性强的菌株,目前华中农业大学菌种试验室选育的多筋916和辽宁全禾菌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黑木耳888两个菌株在人工代料栽培上表现良好,可放心使用.自行分离的母种一定要经过脱毒、提纯、复壮后方可使用,必要时还要做出耳鉴定.菌株是栽培的第一要素,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夏县黑木耳段木栽培已成为群众性的一项副业生产.为了广辟资源,解决育耳与毁林掠夺性生产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夏县木耳生产基地,我们进行了系列化代料栽培黑木耳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几年来多点试验的整玉米芯袋式栽培黑木耳技术简介如下:(一)制作菌袋菌株为沪耳1号,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转接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以棉子壳为主,按常规法制作各级菌种.培养料为当年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先将玉米芯用清水浸泡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