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维动态平板式制动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滚筒式与平板式汽车制动检测设备已经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传统的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的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据此设计了三维动态平板式制动检测系统,并首次将三维传感器应用于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中。  相似文献   

2.
微电脑自控钠离子交换器该装置是利用两个树脂柱交替工作,实现连续产水的新一代水处理设备。它采用多功能平面阀技术,突破了现行阀类的组合方式,一改传统阀套与阀芯(包括锥体球阀)的曲面密合为平面密合,从根本上保证了阀体长期运行的稳定性。该技术使设备整体运行各...  相似文献   

3.
详细论述了微机自动检测系统的典型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多任务机制的单片机系统程序结构,论述了多任务机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单片机中的具体实现,对微机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此运用到实践中去,为阀类产品的性能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顺闭卸荷截止阀该截止阀中起全封作用的大阀瓣采用顺闭的方式(一船阀门采用逆闭方式),这样就实现了压力自封,压力越高密封力越大。该项技术的关键是克服流体的压力,实现助力开启。该专利产品采用液压原理,先开启一个小的先导阀,利用液压缸及大阀瓣的面积差,使流体...  相似文献   

5.
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光学付立叶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学增  王金满 《林业科学》1994,30(5):458-463
阐述了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现有的测量技术与研究现状,研究了木质材料表面的统计模型和一维高斯型木质材料表面光学付立叶变换谱强度分布的模型,并得到了计算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均方根误差和自相关函数的数学公式。测量两个参数的实验系统,将具有非接触、高测量速度、测量不受被测材料影响和能得到比较多的轮廓信息等优点,进一步完善后,可用于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分类检测及监控。  相似文献   

6.
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在木材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实践应用中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红外热像技术因其具有测量速度快、测量结果直观形象及测量精度高等优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应用到多个领域。本文介绍红外热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对红外热像技术在复合材料内部制造缺陷检测、建筑节能检测、电力设备检测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木材内部缺陷与红外辐射场强之间的关系,对红外热像技术在木材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对树木基本测树因子的检测进行初步尝试,叙述利用HALCON软件进行目标树的树高和直径等的检测过程;同时对检测精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使用机器视觉技术测量树木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提高树木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数字林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每当液体流经控制阀、液压管路、阻尼孔或弯管时,便要损失一部分能量,损失的这部分能量被称作压力损失。上述局部区域内的压力损失只有一少部分可通过理论计算求得,大部分得借助于实验来测量,而且没有统一的测量方法和规范。所以在进行液压系统设计时,压力损失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二次谐波制动比的测量公式的理论推导,从推导过程中得出怎样选用仪表和对应的计算公式及差电流速动动作倍数定值设定。  相似文献   

10.
微波测量木材湿度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微波测量木材湿度的优势,详细说明了其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提出单参数湿度检测算法。给出了测量实验样本的制备过程及实验方案,实验结果显示了衰减A与湿度ψ的线性关系,实现了木材湿度ψ的单参数测量。  相似文献   

11.
1组合阀的工作原理超高压压缩机是将吸气阀和排气阀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组合阀。其优点是便于拆卸和维修,一旦组合阀出现故障,可以将备好的组合阀整体更换,省去了更换零件的时间,其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原理见图1。气体从吸入口进入,吸入阀6在气流压差作用下打开,气体进入气缸4;排气时,在气流压差作用下,将排气阀2打开,气体排出。由于超高压压缩机的吸入和排出阀需要很高的比压才能实现密封,仅靠弹簧力是不够的,所以增加了气流复位孔1、5,通过小孔气流压力的作用,保证了阀芯比压值,实现阀芯的密封。吸入阀结构见图2。…  相似文献   

12.
热工测量技术是对热工过程中的各种热工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水位、烟气成分等)进行测量的技术。木材干燥过程与其他技术过程一样,都需要对若干物理量、化学量进行测量,获得必要的信息,以便进行过程监测、过程控制和科学实验。在木材干燥过程中,需要测量和控制的热工参数主要是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对这几个参数的准确测量是监视干燥状态、控制干燥过程、确保干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对这几个参数的测量分别介绍如下。!温度的测且及仪器 在木材干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温度的检测装置主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木材微纤丝角的无损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并详细阐述了测量时木材样品的选择及制备,测量工作包括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采集、多变量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步骤.证明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预测木材的微纤丝角.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损检测作为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具有核心地位。基于生产计划要求,新加入了超声波检测设备,并增加了新型叶片的X射线检测任务,为确保无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亟需对无损检测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可确定测量系统的总变差,通过分析变差来源以及采取措施保证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采用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对超声波检测系统及X射线检测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现有X射线检测可满足新型叶片的缺陷检测要求;新引入超声波检测系统稳定性及准确性合格,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的心脏——密封式压缩机阀片失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电镜检验之后认为,之所以这种极难更换的阀片在使用中会发生严重变形和断裂,主要是阀片材料的疲劳强度和耐蚀性达不到要求所致.对阀片的工作特点研究后提出,应该采用疲劳强度、弹性和耐磨性均很优良的铍青铜来取代目前的弹簧钢.文中最后还对铍青铜的时效和电化学处理工艺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由浙江省长兴县瓷衬设备厂自行研制开发的滑阀式瓷衬双路阔,通过了新产品鉴定。滑阀式瓷村双路阔的易磨损部位——阀座、阀盖和出口管,分别镶嵌有高硬度和高滑度的冷瓷衬圈和耐磨陶瓷。产品耐磨冲刷性能显著,使用寿命长(是铸铁阀的8倍以上),同时具有密封性可靠.换向操作灵活和重量轻等优点。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广泛用于水泥、化工、冶炼和热电等诸多行业中的水泥、煤粉、粉煤灰以及其它无粘性干粉物料气力输送系滑阀式衬双路阀  相似文献   

17.
刘爱丽  刘松 《绿色科技》2012,(10):111-112
对废水中的磷用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量,对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给出不确定度,以如实反映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度,提出了在检测过程中应采取一些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GPS的工作原理和定位技术进行介绍,通过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道路的控制测量实例介绍了静态GPS测量和实时动态RTKGPS测量,比较了GPS测量和传统测量方法的优劣,并提出GPS测量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9.
SANDOZ  Jean  Luc  殷亚方  BENOIT  Y  姜笑梅 《木材工业》2007,21(6):27-30
介绍了在应力波-超声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木材声学-超声波分等检测技术。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以及一定时域内的传播能量,建立关系模型,对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σb)进行评估。该技术可在木结构建筑设计、木结构建筑现场调查、森林质量控制和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三维扫描技术在获取杨树树冠结构特征参数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树冠结构影响光能截获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生物量的积累。杨树冠形特征参数的研究能够为杨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有力的选择依据,但是因为杨树的树型高达,树冠结构复杂,树冠结构特征参数难以直接观测。【方法】建立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树冠结构特征参数的方法,并测量了高密度(2 m ×3 m)人工林中6年生杨树03-04-171的冠形特征参数,包括不同生长单元早发枝和同期枝一级枝的枝长、分枝角度、方位角、枝条曲率及弯曲度。对直接测量(砍伐)与三维扫描方法测量的胸径、树高进行回归分析,检测三维扫描测量的精度。【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径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R2=0.96772,显著值为 P =8.26×10-13,树高回归系数为 R2=0.96527,显著值为 P=1.44029×10-12。结果说明三维扫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以应用于树冠结构特征的测量。扫描参数结果显示,树冠上每一个生长单元的上部枝条长度较长,分枝角度较小,曲率较大,数量少,为早发枝;中下部枝条数量多,短而平直,为同期枝,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结论】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应用于树冠结构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