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L定位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本文综述了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抗虫性状等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培育高产、高抗、优质的作物新品种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分子育种能够提高后代筛选效率、缩短育种进程,是作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而重要农艺性状QTL/基因定位是分子育种的前提.花生是我国总产第一的油料作物,近年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花生重要农艺性状QTL/基因定位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  相似文献   

3.
玉米数量性状RFLP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俊品  荣廷昭 《玉米科学》1999,7(1):018-024
本文综述了玉米数量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的RFLP分子标记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所用群体类型及容量、标记图谱、主要QTL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玉米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苏玉16(JB×Y53)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556对SSR引物,对玉米农艺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556对SSR引物对亲本Y53、JB及其F1进行多态性检测,获得85对多态性引物,多态率为15.3%,其中有76对引物扩增带型清晰,可用于后续QTL的研究工作。共检测到3个与抽穗期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16%~14.10%;6个与株高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01%~15.83%;6个与穗位高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58%~31.89%;4个与茎粗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84%~11.05%;2个与雄穗分枝数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21%~24.76%;2个与雄穗长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56%~7.67%;2个与散粉期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4%~16.72%。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DNA标记技术的诞生给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数量性状(QTL)定位技术的逐渐完善,为水稻的QTL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已有大量的研究表述和发现了QTL的特征特性,阐述了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理论基础,从而使水稻的育种遗传改良获得新方法、新手段。从QTL的定位群体、定位方法以及水稻QTL的研究现状和利用等方面,对水稻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光合速率的提高对大豆产量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波高和南农94-156杂交所构建的RIL群体对4个光合性状QTL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大豆籽粒与光合速率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而4个光合性状间除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外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分别检测到1、2、1和2个QTL位点与光合速率(O连锁群)、气孔导度(A1和D1b W连锁群)、胞间COz浓度(G连锁群)和蒸腾速率(H和M连锁群)有关,相互间均不共位,前3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略低于10%,而后3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7.
粳稻垩白性状的QT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群体200个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对稻米垩白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在F3株系均呈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检测到与稻米垩白性状相关的QTL 8个,分别位于第3(5个)、第5(2个)和第6(1个)染色体上,包括与垩白粒率有关的QTL 3个,与垩白大小相关的QTL 2个,与垩白度有关的QTL 3个。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RM6832-RM411、RM15456-RM6832和RM6266-RM15456区间的qPGWC3、qACE3b和qDEC3b,分别解释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表型变异的43.89%、18.83%和19.57%,为主效QTL。上述3个主效QTL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前人研究结果均不一致,认为是新的QTL。所检测到的8个QTL中,除qPGWC6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无垩白亲本XL005外,其他7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垩白性状值较大的亲本DL115。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基因作用表现为部分显性,垩白度基因作用表现为加性。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16个甜菜单胚杂交组合后代的几个性状,结果表明,甜菜叶长、含糖率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父本对杂种F1的叶长、含糖率影响大于母本。叶宽和根体最大周长的加性基因效应达显著水平,由其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50%左右。母本对杂种F1的根体最大周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母性效应特点。在叶宽性状上,父本的遗传效应大于母本。非加性基因对株高、叶柄长、根体长和根产量的遗传起主导作用,杂种优势利用潜力较大。在根产量方面,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4,加性效应在单胚型甜菜根产量性状的遗传中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根产量的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σ^2gca)远远大于父本的σ^2gca,表明母本对杂种F1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较强的母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开展冰草优异基因的图位克隆、精细定位及标记辅助育种,以四倍体杂交冰草246个F2群体分离单株及其亲本为材料,在前期已构建出的冰草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基础上进行了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茎叶比及单株产量4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在连锁系数LOD阈值>2.0条件下,4个被测性状共检测到37个QTLs,14个连锁群上均有分布,其遗传贡献率变化范围为6.1%~37.8%。在37个QTLs中,控制粗蛋白质含量性状的有6个,控制粗脂肪含量性状的有9个,控制茎叶比性状的有12个,控制单株产量性状的有10个。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位置的水稻与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了水稻与玉米15个共有性状已发表的QTL定位信息,依据QTL遗传位置信息整合遗传图谱,开展了水稻与玉米基因组QTL水平的比较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任一性状QTL的定位频率在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内是不同的,存在着若干“热点区域”。QTL定位频率较高的区域,往往能够反映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环境条件下这一区域对特定性状的强表达。在这些区段内,有较高的概率找到控制这一性状遗传率较高的QTL。2)几个不同性状QTL的热点区域常常发生重合,这可能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密集排列紧密连锁成一个基因簇造成的;也可能是一个基因影响了多个性状,即一因多效的结果。这些同时对几个性状产生影响的活跃区域,对作物的遗传改良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自交系四287与四144为亲本的188个F2:3家系为材料, 考察玉米花期相关性状, 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11个与玉米花期相关的QTL, 包括与抽雄期相关的2个QTL, 位于第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21.9%和13.6%;与散粉期相关的3个QTL, 位于第1、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14.8%、21.0%和18.5%;与吐丝期相关的2个QTL, 位于第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16.5%和20.1%;与散粉-吐丝间隔期相关的4个QTL, 位于第1、6、7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23.5%、25.3%、28.9%和20.9%。这些QTL的基因效应以部分显性和显性为主。  相似文献   

12.
冰草是小麦的重要优质基因源,为更好地利用冰草资源进行小麦育种,以四倍体杂交冰草F_2群体的246个分离单株无性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在课题组前期已构建的冰草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上,利用区间作图法对两年一地环境条件下测定的冰草WSC、淀粉和粗纤维含量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在LOD2.5的条件下,共检测到85个QTLs位点;在两年一地不同环境条件下均能检测到的稳定QTLs有11个,分布在冰草LG1、LG3、LG8、LG9、LG10和LG14连锁群上,遗传贡献率范围在10.1%~41.4%之间。贡献率20%的主效QTLs有6个,分别是qwsc1-1(2)-1、qwsc10-1(2)-2、qwsc14-1(2)-3、qst3-1(2)-5、qcf1-1(2)-3和qcf8-1(2)-2。本研究明确了各稳定QTLs的分子标记位点和遗传效应,为深入开展冰草3个品质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两种磷水平下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耐低磷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玉米自交系X178和9782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在正常供磷与低磷胁迫下对玉米苗期根系和地上部分干重等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重组自交系地上部分干重下降最多,显示低磷胁迫下玉米苗期优先确保根系生长发育。两种磷水平下共检测到9个性状的16个QTL,主要位于第1染色体上,其中,正常磷水平下富集了5个QTL的bin1.06区域、低磷胁迫下集中了3个QTL的bin1.03区域可能是含有控制根系或磷利用相关性状基因的重要染色体区域。在定位的16个QTL中,位于第7染色体的根冠比QTLqRRS7_LP可解释表型贡献率高达14.06%,且增效等位基因来源耐低磷亲本X178,表明若对该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能会对耐低磷性状改良具有明显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物质代谢规律、氨基酸代谢、矿质营养、酶系保护、激素调控、酚类物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甜菜抗丛根病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昌7-2导入系发掘干旱胁迫下玉米产量相关QTL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5、9、10共5条染色体上的10个QTL位点。其中,与穗重、穗粒重相关的各4个,与百粒重相关的2个。第1、5、10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穗重和穗粒重的相同位点,加性效应均来源于郑独青,贡献率均在22%以上。此外,第10染色体相同位点还同时控制1个微效加性的百粒重QTL。在QTL定位的基础上,获得了多位点聚合的导入系,同时携带第1、5、10染色体上3个QTL位点的导入系,其产量性状表现优于轮回亲本昌7-2。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对甜菜幼苗具有明显的生理生化效应,在处理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增加了光合色素含量,其中叶绿素含量增加7%~38.8%,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3.9%~24.6%.光合速率提高6.1%~20.4%,超氧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提高1.2%~10.7%和7.1%~22.8%,但丙二醛(MDA)含量与细胞膜的透性却显著地低于对照,这表明甜菜叶片的抗逆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从铵的吸收、同化及其同化过程中关键酶的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综述了甜菜高同化氧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甜菜低磷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根系分泌物、根形态、生理代谢、调控机理等方面对甜菜低磷胁迫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甜菜低磷胁迫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