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高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室内自然景观得以迅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结合实例剖析了室内自然景观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室内自然景观的设计特点, 提出了一套室内自然景观的创作手法,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分形是描述自然界中复杂不规则的几何对象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分形原理为理论基础,分析研究了目前植物三维建模、三维地形生成以及云、烟、雾、火焰、森林、草地、海洋等自然景观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总结了分形在模拟不同的自然景观中的方法和特点,对未来分形在自然景观仿真中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东北地区新构造运动与旅游用地资源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构造运动的观点出发,讨论了在鄱阳湖东北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区内、沉降区内、轻微抬升区内及过渡区内的旅游自然景观的形成,特点,并提出了合理规划和开发不同区域内旅游用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1959、1973、1989、2000和2008年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运用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景观分类并生成景观分类图。最后使5期景观分类图转换成灰阶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辨识出了景观生态敏感区域。结果表明:极度敏感区占研究区10.18%;敏感区占研究区17.95%。塔里木河下游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在抗风沙、盐碱和干旱能力方面优于人为景观生态系统,研究区划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敏感性地带,不仅为制定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提供科学根据,而且将有利于人们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重点,提出区域生态环境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对环境地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和建立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环境地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环境地学教材少,更新慢,内容尚需优化调整的现状,总结环境地学课程教学成果经验,探索地下水基础、环境地学实验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强化落实,以期改革提高环境地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国内外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滨水近自然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归纳,总结了现代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学信息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学信息图谱是孕育时代气息,将图谱简单化、3S技术快速精确化与计算机智能化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全新数字化可视方法。概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产生背景,剖析了地学信息图谱的概念和内涵,对其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总结,预测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发展动向。并对图谱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室内自然景观对室内环境调节、净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公共场所(酒店餐饮空间)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CO2体积分数、甲醛(HCHO)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质量浓度等5个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设有植物、水景等自然景观的室内,其5项空气指标均明显优于不设自然景观的室内空间。由此说明,自然景观对室内环境具有显著的调节、净化等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雅安地处盆地到高原过渡地带。山地多,地表切割强烈,地势悬殊大,自然风光独具特色。青衣江及其支流沿岸,有绵延起伏的山,险峻的峡谷,清丽的河流和奇特的泉水。雅安有很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对开展观光、休闲、科学考察等旅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及对自然生态的改造有了较大的改变,重新建立并营造了人与自然生态景观的关系。现以松江沈砖公路沿线景观带为例,阐述自然生态型理念在道路景观中的应用与实践过程,探讨如何对场地采取科学的规划、细致的分析和成熟的施工技术,将自然景观、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营造出一个既能供人休憩、游乐又便于养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3.
雅安市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雅安市雨城区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在MAPGIS软件支持下,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及评价指标,对雅安市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斑块的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雅安市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为1·1217,斑块的格局较单一;通过均匀度和优势度的分析,林地是最稳定的因素,耕地是最重要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空间贫困理论的视角,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发生之间的关系,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2006—2012年新疆17个边境重点贫困县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发生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民收入和农村贫困率有显著影响,政府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可以缓解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效应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贫困率的减低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碧云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18-119,126
在研究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英2种自然式园林的异同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场地自然特征的概念,并从场地自然特征的角度出发,提出现代别墅景观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别墅景观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光影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设计元素,园林中光与影的平衡可以使景致更加丰富自然。分析了自然光影与造园要素——建筑、水景、植物、小品等的艺术关系,探究了光影在创建园林空间中的作用和艺术表现,以此强调光影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上海半城市化现象具有特殊性和示范性,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格局的研究途径是: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时空演变的特征和机理探索为基础,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功能空间重构为目标,综合运用3S技术、土地时空演变模型分析技术、景观动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分析技术和生态格局优化模式设计技术等方法,包括:1、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空间识别,从结构、变化、景观和体制4个层面确定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的范围和主要类型;2、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时空演变动态及驱动力分析:综合运用土地演变的多个分析模型,探究自然景观时空演变过程和驱动力机制;3、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研究:分析上海半城市化空间扩展与自然景观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构建上海半城市化空间拓展的生态机制;4、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综合自然景观中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综合分析各类生态要素,研究样区内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邻里、生态要素配置的类型划分和分析,研究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领域内的主要研究理论,都有其自身的优劣势。通过两者的完美结合与应用,相辅相成,能够充分实现互通有无,达到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荒溪系统是流域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单元.该文基于欧洲近20a来关于近自然治理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阿尔卑斯山区国家的应用情况.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传统荒溪治理工程对荒溪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规划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