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湿度垫料和不同卫生条件栖木树平养蛋鸡脚掌皮炎的影响。试验分4组,各组的处理方法是:第1组,干垫料和干栖木;第2组,干垫料和湿栖木;第3组,湿垫料和干栖木;第4组,湿垫料和湿栖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生脚掌皮炎的5个月内,平均每月患病率各组分别为17%,13%,49%和48%,第1、2组分别与第3、4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饲养在干垫料组(第1、2组)的总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北地区5个城镇的耐水湿木本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出浙北地区耐水湿木本植物有152种,隶属于58科,112属.并从园林景观的角度分析耐水湿木本植物在滨水绿化中的应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耐水湿木本植物.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桃红颈天牛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了4个线虫品系的线虫对不同树种-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不同贮藏期-1个月和一年对桃红颈天牛幼虫侵梁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曲柳播种苗在宁夏适应性差,生长缓慢,但通过选优在白蜡苗上嫁接,亲和力强,成活率高,能大幅度提高生长量,1-1(2)苗龄嫁接比10-1(1)苗龄移植平茬苗高、茎生长量分别提高292.2%和190.2%,同时提高了耐水湿、耐盐碱、抗寒、抗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南京珍珠泉风景区林相改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裔琪  刘兴剑  郭忠仁  刘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92-4693,4831
针对南京珍珠泉风景区主景点自生杂木林结构混乱、林相单一、缺乏层次和季相变化、观赏效果差的林相现状,提出了4种林相改造模式:景区道路两侧的改造,改造行道树及其道路两侧配置的观赏灌木和地被植物;近水区域林地植物配置,在近水面区域种植耐水湿、观赏性较高的树木、耐水湿乡土树种、开花或观叶地被植物及蕨类植物;离岸区域林相改造,保留原有骨干树种,根据景观需求和树种特性进行适当修整;远景的林相改造,即以现有自然植物群落为基础,加以人工辅助措施,加速其自然演替进程。最后对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主要树种抗桑天牛序列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甸北方地区89种主要栽培的林木,果树,花卉树种桑天牛株被害率和虫口密度调查,配合室内外试验。确定抗性序列。在我国北方地区,调查树种中对桑天牛高感虫树种12种,感虫树种2种;抗虫树种2种;高抗树种4种;免疫树种69种。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和光肩天牛选择寄主的行为过程及树种对天牛的选择反应。得到:混交林中,天牛找到嗜好寄主的行程长,行为复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天牛对树种的4类抗性,1、2类为受害树种,3、4类为高抗和免疫树种。  相似文献   

8.
树种耐水湿筛选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国内外耐水湿树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进展;对于林木抗水湿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湿度垫料和不同卫生条件栖木对平养蛋鸡脚掌皮炎的影响。试验分4组,各组的处理方法是:第1组,干垫料和干栖木;第2组,干垫料和湿栖木;第3组,湿垫料和干栖木;第4组,湿垫料和湿栖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生脚掌皮炎的5个月内,平均每月患病率各组分别为17%,13%,49%和48%,第1、2组分别与第3、4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饲养在干垫料组(第1、2组)的总发病率为38%,饲养在湿垫料组(第3、4组)的总发病率为92%,两者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还指出,当鸡舍内温度超过20℃时,脚掌皮炎的发生率随着垫料湿度的升高而增加;当低于20℃时,各组均无一只病例出现。在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垫料pH值及氨气无明显差异。虽然湿的栖木对脚掌皮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其病灶面积及其严重程度却明显大于干栖木组。由此看来,垫料湿度和鸡舍温度是平养蛋鸡脚掌发生皮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92年6-10月,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740m)用现代化学、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对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N素供应状况,优势树种林木N素营养与土壤N素供应关系及与物侯的关系。优势树种间N素营养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根层土壤含水率、全N含量、NO3-N和NH4-N含量与其上层动态趋势相似并和下层土壤有较大相关性;(2)原始阔叶红松林冠层优势树种林木特别是红松在生长季对NO3-N、  相似文献   

11.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结构现况和避洪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了沿淮低洼区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及农业避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农业避洪减灾对策,对安徽沿淮地区水热季节变化、梅汛期强降水规律和非汛期热量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沿淮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物避洪种植的技术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沿淮作物避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民国以来,自然灾害频发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931年的江淮水灾便是民国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无论灾情本身还是受灾影响,为百年不遇。其中,长江、淮河皆流经的安徽省正是受灾最重的省份之一。空前的水灾使安徽南北都陷入泽国,出现大量灾民,损失巨大。这一年夏天长时间集中的降水是造成水灾的主要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新旧军阀连年混战、民政不治、水利失修等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水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任敏  罗连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24-726,731
分析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安徽段洪涝的雨情、水情以及天气学条件,并与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高压脊稳定,西太平洋副高较常年偏强,西风带冷空气频繁,强劲的低空急流和台风活动极端偏少,这5大因素的相逢相遇,导致了稳定的连续暴雨;而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北2个纬距,也正好使主雨带较常年偏北2个纬距,落到淮河流域,导致淮河洪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梅雨强度指数,并依据多年的梅雨强度指数和洪涝资料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并根据IPRI分析发现了安徽沿淮地区历年梅强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洪涝面积与梅强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分析、评估和鉴定以及农业避洪。  相似文献   

16.
[摘要]明清时期,黄淮合流,东入黄海,但黄河所携巨量泥沙逐渐淤塞中下游河床,汛期无法迅速泄水,淮河改道南下入江,变为长江支流。淮河南下,不仅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等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南下的淮河洪泽湖至长江段两岸,湖泊扩大、河流改道、土质恶化,甚至加剧了沿江地区的江岸崩塌,引发整个周边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相似文献   

17.
淮南市境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以南为丘陵地带,淮河以北为平原地区。气候由北亚热带区向暧温带区过渡,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淮南农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古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但是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冷暖气流常常在此交绥,致使旱涝分布不均常常导致农作物受灾严重。本研究采用偏度-峰度系数方法检验和幂指数方法重新构建降水正太分布,建立本地旱涝气象指标,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示为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蒙河拓浚工程是淮河治理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一,通过蒙河拓浚等工程措施,使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道达到设计行洪能力。该工程也是安徽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之一,通过分析拓浚工程对湿地公园维管植物、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监测和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以有效发挥湿地调洪蓄水、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檀江林  叶璟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54-3355,3504
安徽省60年以来的淮河治理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重在防堵(1951~1970年),第2阶段小流域治理(1971~1990年)和第3阶段全流域综合治理(1991~2010年)。全面梳理60年来安徽治淮历程,认为应站在人类未来生存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治淮,思考治淮;流域上下游应发扬团结治水精神,综合治理,形成合力;应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与防洪治污,治用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化解人水争地的矛盾,退地还河,还田于水;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0.
清末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对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破坏,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对农业劳动力的伤害,造成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动,扰乱正常的农村经济秩序和农村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