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模式特点 棉田春套甜瓜秋套菜熟制是在麦、棉两套两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秋四套一年四熟的高效种植模式.经过龙坪、农场两个乡镇近三年的示范,该模式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稳定的高水平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棉田高效立体种植优化模式是在传统的麦棉和油棉等两熟制的基础上,以棉为中心,把多种作物进行合理布局,科学搭配,形成的一个优势互补,高效多熟的种植结构系统,不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而且能改良棉田生态环境,实现棉田种养结合。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霞  郑曙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17,44(12):32-34
基于长江流域棉区现行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的现实,在保持现有棉田两(多)熟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改革简化种植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以轻简育苗和简化施肥为核心的套种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套种棉花种植管理的轻便简捷;另一方面改套种或移栽为直播,建立油(蒜、麦)后早熟棉机械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用工。两套栽培技术构成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该区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蒜棉两熟制棉花轻简化生产的途径——短季棉蒜后直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蒜棉套种是当前鲁西南棉区普遍采用的高效种植模式,但费工费时,也不适合机械化生产。改蒜棉套种为蒜后直播、改棉花中早熟品种为短季棉品种、改稀植大棵为密植矮化的棉蒜两熟种植模式,在保证棉蒜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减少了作业环节和次数,大大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是鲁西南蒜棉两制条件下棉花轻简化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乡县不仅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也是蒜套棉种植大县,常年种植4万hm2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由于抗虫棉品种的推广,蒜套棉种植模式的应用,致使绿盲蝽在本县棉田年年都达到中偏重至大发生的程度,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损失.为此,笔者几年来采取定时、定点观测调查,结合网捕及室外网室连续饲养观察等方法,对绿盲蝽在蒜套棉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2—2015年在山东省金乡县蒜棉两熟制棉田开展传统栽培和轻简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穴盘育苗、合理密植、简化整枝、简化施肥、适当晚拔柴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种植的棉花,平均单株成铃14.8个,单位面积总铃68.1万个·hm~(-2),全株平均铃重6.05g,平均子棉产量达4120kg·hm~(-2)。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产量相当,每公顷节省用工120个,增加效益6000元。依据该品种建立的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对鲁西南蒜棉两熟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大丰市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和产棉大市,棉花生产是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为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增加棉农收入,大丰市全力推广棉田高效立体种植,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同时,十分重视推进规模农业高效化。大丰市棉田立体种植虽起步早,但发展不快,主要原因是适宜间套作物种类不多,栽培技术配套不完善,而且冬套形式主要以棉麦套种为主,效益不高。为此,笔者2007年对大丰市主要棉田立体种植类型进行了调查,以筛选适合大丰市的高效立体种植的作物、间套方式、组合、栽培技术等,为全市棉田高效立体种植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种植水平的提高,棉田种植制度由一棉一熟逐步发展成为粮(油)棉两熟。1980年全县两熟棉田只有3%,1985年上升到了30%,1988年已扩展到53%,并呈现出多种两熟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棉区麦棉两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麦棉两熟的发展概况黄淮海地区是棉产区,也是粮产区。过去在小面积上有麦棉两熟种植,一般亩产小麦100~150公斤,子棉100公斤。60年代起不少地区开始麦棉间作套种,一度发挥了增产效果。70年代麦棉间作套种面积有了一定发展,1976年麦棉两熟棉田约占棉田总面积  相似文献   

10.
油棉套种两熟制,是长江流域棉区普遍实行的种植制度。长期以来,虽然油棉单产不断提高,但棉田整体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为了提高棉田的总体收益,近几年来,在油棉两熟的基础上正向一年三熟发展。即由油棉两熟改为油棉豆三熟。1 效益分析1.1 社会效益长江流域棉区,棉田面积正逐年减少,市场对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豆棉争地矛盾日渐突出。棉田间作大豆,能做到豆棉兼顾、一地两用,从而缓解了豆棉争地的矛盾。另一方面,随着棉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相对紧缺,也促使棉农弃棉种豆。间作大豆的棉田,由于采取单行种植,操作管理方便,省工省时,工效高,…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棉田多熟套种模式①万家俊许宝林胡大坤路中秋湖北省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3000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对棉田产出的希望值大幅度提高,各种棉田高产高效间套模式应运而生且初具规模。现择其要介绍如下。1蒜——菜——豆——棉模式1...  相似文献   

12.
棉麦两热棉区,发展两熟两肥制,是解决棉田肥料不足,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是耕作制度上的一场革命。 (一) 我县位于鄂东地区,是一个集中产棉县,全县30万亩棉田,全部棉麦两熟,且丘陵岗地多于平原,土质瘠薄,沙土、粘土较  相似文献   

13.
棉油(油菜)两熟双移栽是发展我省棉油生产,提高产量品质的好耕作制度之一。1989年彭泽县棉油套栽面积占总棉田面积80%以上,其他棉区棉油两熟双移栽也在不断扩大。为适应我省广大棉区特别是水改旱新植棉区发展棉、油连作两熟双移栽的生产技术需要,夺取亩产皮棉100kg以上,亩产油菜籽150kg以上的双高产大丰收,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4.
1 麦棉两熟大套行的发展鲁西南地区既是棉产区,也是粮产区。80年代初试行麦棉耕作制度,至90年代初两熟面积占到棉田总面积的近80%,基本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但是,在麦棉两熟的迅速发展中,也一直存在着晚发晚熟、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原棉品质差的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荷泽地区提出大力发展大套行地膜棉。2 大套行地膜棉的优越性麦棉两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棉为主,粮棉并举,以粮保棉,以棉促粮,达到粮棉双扩双增。以荷泽地区为例,要发展2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需要在1994年已有1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的基础上,分别改6.67万公顷麦田小套行…  相似文献   

15.
徐淮地区低产棉田的原因及对策李强,徐家安,陈萍,李卫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李修喜,耿万发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乡农技站徐淮地区地处黄泛冲击平原,两合偏沙性土壤较多,多以麦套棉和蒜套棉种植方式为主,产量在1050~1500kg·hm-2,部分棉...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我们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及豫东人多地少,矿藏资源匮乏的特点,从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着手,初步探索出以棉为主,间套蒜、菜、瓜等作物的多熟种植模式,以便为主产棉区棉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1豫东平原实施多熟棉田生产的可行性1.1光...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沿海棉区;湖北省的鄂北岗地;四川省的丘陵棉区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等。耕作制度系属粮棉两熟地区(部分一熟棉田),其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大、小麦),棉油(油菜),棉豆(蚕豆)等。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一、棉蒜间作的经济效益棉蒜间作套种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商品生产,提高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种植方式之一。云梦县胡全店区清明河大队李重秀,1983年在2.8亩棉田上间作大蒜,平均亩收蒜苔740斤,产值185元;收蒜头810斤,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县一熟制棉田占80%左右,经济收入低。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棉田种植正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棉粮、棉油、棉菜等两熟制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县西瓜面积的迅速扩大,1982年开始出现了西瓜棉花间作两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获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