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农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构建四大和谐,即构建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和谐,与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规律的和谐,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和谐,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和谐,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文化.贵州羌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贵州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具有自我调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这些生态文化内涵给我们现今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把普遍和谐从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类角度分为心和、人和、天和三个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的新形势下,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切入,对和谐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这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而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肃大地历经了漫长的农业发展,到如今依然以种植农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生活在甘肃12个地级市56个农耕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和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研究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农耕文明衍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出了结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既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厚实基础,也为下一步依托优秀传统,发展特色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拉动地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甘肃大地历经了漫长的农业发展,到如今依然以种植农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生活在甘肃12个地级市56个农耕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和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研究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农耕文明衍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出了结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既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厚实基础,也为下一步依托优秀传统,发展特色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拉动地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金更兴 《甘肃农业》2006,(7):179-180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散见于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的思想和主张中,这一系列的和谐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构建争谐社会的思想源泉。今天“和谐”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这无不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薪火相传有着莫大的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政通人和”、“民本和谐”、“争为贵”思想,闪烁着极其丰富的和谐理念。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创新,对当代中国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传统和谐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柯其燕  涂慧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2005-12008
森林经营不单纯是关于树木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于人的问题,森林经营建设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与人之间冲突与协调.在森林文化中人是森林经营活动中的主体,发展过程中应强化人的认识发展.该文从人的思想文化、伦理观念以及行为出发,研究如何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实现人本管理.旨在实现人与森林、社会的和谐共生,实现人与人由冲突到协调的转变,以期在如何更好地走森林可持续经营道路上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8.
龙脊梯田农业文化与梯田景观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实现了森林、村寨、梯田分布的和谐统一,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騀崇拜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板鞋舞、互惠文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是梯田景观产生、维护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严重威胁了龙脊壮族传统农业文化,梯田景观面临破坏的危险,可以通过理顺分配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限制游客数量等方式减轻旅游对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甘肃农业》2012,(5):98
为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甘肃省农牧厅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甘肃农业》、《农业科技与信息》、《甘肃畜牧兽医》等全省农业类期刊统一整合由甘肃农业杂志社主办。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21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终极追求。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倡和实生物、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则提倡美在和谐。而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才具有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真正含义,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166-167
我国的传统农业思想在数千年以来的农业生产之中一直发挥着非常大的价值,其合理之处在于注重天、地以及人的彼此和谐,这对于我国如今保护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均具备了极其重要的价值,那就是要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全面吸收其中的合理元素,让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进而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本文剖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并探讨了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农业经济主要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与西方庭院文化的发展历程与思想,分析了现代住宅的发展趋势,结合了东西方庭院文化的思想,设计构想了具有空中院落的多层院落住宅,以期在解决城市居住面积要求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回归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从而提升人们的居住品质。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和谐文化载体,具有广泛的人际和谐功能与践行意义。茶文学与艺术作品浩如烟海,彰显和谐文化意蕴,引导人们树立人际和谐意识;以茶为媒介,通过各类茶事活动改善人际关系;以茶文化为导向,调节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状况,构建和谐人际氛围。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视域中,一切有益于文化建构与发展的传统文化资源、文明视野和经典文艺创造成果都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中国农诗数量众多,发展到宋代以田园诗蔚为大观,它所富含的田园诗意、创新风貌、实用体验与和谐理想,以及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资源,对我们当下进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69-271
非制度政治参与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威胁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基于甘肃民族地区非制度政治参与现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际走访,分析论证了甘肃民族地区非制度政治参与发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甘肃奶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奶业可以追溯到殷周以前,今敦煌、张掖等地羌人开始驯养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驯养和有计划地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成为奶业发展的独特群体。可以说,甘肃奶业发展在经历了数千年洗礼,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奶业才开始系统地培育奶牛品种并建立奶业生产、加工、销售体系,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然而,甘肃奶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宽松环境与和谐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60-263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技术不断发展使当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橡胶企业的增多对商品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大,从而导致企业与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不断增强,使得当地社会对抗性增强。分析解决社会对抗性问题,使人与人、人与地的矛盾逐渐减小,确保传统文化更好的保存与发扬,促进经济活动与文化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跨入新世纪,广东农垦改革发展"五年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科学发展成就了垦区的变迁及飞跃. 从破除传统决策、盲目发展观,到树立起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观;从破除传统耕作、安于守成观,到树立起以现代发展理念示范带动农业发展,从破除轻人重物片面发展观,到树立起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垦区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整体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在这种背景下,部分贫困程度较高的区域出现了大面积的“留守”现象,使整体地区内部的发展特征趋向自然化。甘肃地区的农村生土建筑便是自然化的特征之一,这种自建房屋具有和谐、绿色的生态理念,能够表现甘肃区域的传统民族建筑文化。但是,生土房屋在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下,也存在着不足问题,例如整体结构重量较高、抗极端天气效果不佳、容易发生裂缝坍塌等。因此,对留守视角下的甘肃地区农村生土建筑进行应用探析,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居住者提高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存在,是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东西,它传递、发展、擅变的历史就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因此,在传统与现代双重价值观念交叠、纠葛的文化转型时期,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通过融合创新,挖掘其优秀思想,对于促进人的现代化,使人成为知、情、意全而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主要是从特点的视角予以探讨,试图解读转型期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