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南郑区是我国油茶北缘适生分布带,油茶林保存面积为全市最大,但是经济效益低。为了改善南郑区油茶林低产低效现状,通过走访调研、查阅文献,分析南郑区油茶林低产低效主要原因;基于现状提出砍灌清林、深挖垦复、挖竹节沟、密林疏伐、稀木补植、修剪整形、合理施肥、嫁接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措施,以期为南郑区油茶林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接换冠是低产经济林改造的重要方法,其中插皮接技术是高接换冠中的常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树种改良和无性繁殖上,但鲜有在海南油茶开展换冠技术的报道。采用插皮接技术在海南琼海阳江镇上科村油茶林基地(上科基地)对51株海南油茶开展换冠研究,嫁接成活率达85%,结果枝比率达29%。在澄迈县福山镇侯臣基地(侯臣基地)开展相同试验,选取614株海南油茶进行插皮接高位换冠,每株平均嫁接枝条2.03枝,成活平均枝数达1.82枝,成活枝比率为89.97%。结果表明,插皮接技术成活率高,可以进行换冠,换冠后结果快且多。对单株平均产量高接换冠前后2年进行比较,上科基地单株平均产量增加5.40 kg,产油量增加0.22 kg;侯臣基地A区增加2.74 kg,B区增加5.59 kg。结果表明,插皮接技术适合在海南开展低产海南油茶林改造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粤西低产油茶林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低产油茶林要先清理林地,深挖垦复,然后根据油茶树生长的需要施肥,适时适度修剪和间伐,对劣质品种采用高接换冠和截干等方法更新。另外,对新垦油茶林的建设,要选用优良品种营造高产油茶林,提高管理水平,控制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应用异速生长模型对广西3种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其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果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的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但其果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除采用嫁接换冠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28.86 t·hm-2)低于对照林分(40.60 t·hm-2),中耕除草+施肥(13.76 t·hm-2)、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0.60 t·hm-2)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均高于对照林分(12.54、12.91 t·hm-2);在群落生物量分配格局方面,无论对照林分还是采用嫁接换冠、抚育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均为乔木层所占比例最高。其中,采用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的油茶林其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对照林分,而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所占的比重高于对照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为枝干>树根>树叶,且枝干和树根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50%以上;在考虑果实和花芽的情况下,花芽生物量所占比重最低,果实生物量所占比重在嫁接换冠油茶林仅较枝生物量和根生物的比重低。表明经营措施可以影响油茶人工林的生物量,通过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积累,进而提高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而嫁接换冠措施对于油茶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短期表现为生物量的减少;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无论是抚育措施还是嫁接换冠均可提高油茶果实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歙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韩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56-157
通过对油茶基地开展油茶低产林改造试验,采取全面清杂、茶园垦复、修枝整形、补植疏伐、施肥、保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实现油茶的优质、丰产,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朱宁  李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99-100
油茶林分存在品种混杂、残次林多、嫁接不当、病虫害多等问题,导致林分产量低。建议从更换良种、垦复抚育、老林更新、科学嫁接等方面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7.
分析祁门县油茶低产的原因,并从林地清理、良种苗木补植、垦复施肥、间种、密度调整、整形修剪、高接换冠、放养蜜峰等方面介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为油茶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介绍池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良种选用、科学改园、培肥土壤、合理间伐、整形修剪、高接换冠、垦复补植、更新造林等方面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以全面提升油茶园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参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舒城县油茶低产林业进行样地调查,通过采取不同油茶低改措施的对比试验,对油茶高接换优技术在油茶低产改造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经过连续跟踪调查试验,得出高接换优技术对油茶低产林改造见效快、投入产出比大、技术可行、适宜推广,对改变油茶林低产现状、提高油茶产量与效益、对油茶低产林改造意义重大,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百色市油茶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百色市油茶生产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投资少,品种(类型)混杂,劣株比例大,林地荒芜,养分贫乏,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病虫危害,树势削弱是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掌握油茶栽培技术,采取调整林相,整形修剪,改良树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深挖垦复,改善土壤条件;合理施肥,嫁接换种等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才能提高油茶的单位面积产量,产生良好的种植效益,获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融安县油茶发展状况,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优良品种更新、高接换冠、科学抚育等,为后续融安县大面积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采用嫁接换冠技术是核桃低产林改造的有效技术措施。选择立地条件好、林木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低产中幼龄林进行改造,可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云南高山区油茶低产林品种置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高山区油茶主产区林地荒芜严重,品种混杂,品质低劣。而对低产林进行品种置换则可以有效地改善油茶的林分状况。高山区油茶低产林品种置换技术包括高枝换冠技术和低枝换冠技术,这种技术的集成为云南省高山区低产林分的改造和发展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油茶为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经济价值很高。简述了油茶低产林涵义,分析了低产林成因,并重点从清园除杂、整枝修剪、垦复深挖、疏密补稀、改造劣株、合理施肥等方面为广大林农介绍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阐述了册亨县油茶生产现状,分析了造成册亨油茶林低产的原因,并进行了低产林的分类。从林地清理、整形修剪、恳复、施肥、高接换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低产林提出改造技术措施,为册亨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采用嫁接换冠技术是核桃低产林改造的有效技术措施。选择立地条件好、林木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低产中幼龄林进行改造,可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贵州旱坡地油茶低产林改造及抚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油茶产量低和效益差是阻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贵州山区老油茶林低产低效的技术问题,促进老油茶林增产增收,从低产林现状、低产林改造技术、高接换优、提高坐果率、病虫防控、适时采收等方面阐述了旱坡地油茶低产林改造及抚育管理技术,以供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低产板栗林采用插皮舌接法进行换冠高接,当年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实行树体矮化,有效提高板栗单株产量,与未换冠前单株最高产量相比提高了200%。表明板栗大砧高接是低产板栗林一项有效的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9.
油茶林低产成因及综合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油荼林低产的成因主要是品种不良、经营管理粗放、造林质量差、林分结构不合理、病虫害严重等。提出了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措施,主要包括:调查林相,合理密植;深挖垦复,改良土壤;合理施肥,提高地力;整形修剪,培养树冠;更新改造,高接换优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油茶产区存在大量的油茶低产林,其产量低、效益差;用山茶花接穗嫁接在低产油茶树上,通过集约管理,3年内便可长成山茶花大苗出售。这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一条捷径,值得推广应用。下面介绍其嫁接技术,供参考。1嫁接时间在春、夏、秋三季油茶和山茶花树的生长期间均可嫁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