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盐城市棉花面积萎缩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市一直是江苏省主要棉花生产基地,棉花在盐城市社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受植棉成本上涨、劳动力资源不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交替危害、种植其他特经作物效益更高等因素影响,棉花生产危机日益明显.据调研盐城市植棉基本情况,总结棉花面积萎缩的原因.提出了可通过发展棉田间作套种、集中规模化种植、研究推广简化栽培技术、促进棉花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等应对措施,力求堆持棉花面积稳定.  相似文献   

2.
韩咏 《中国棉花》2005,32(1):39
近几年来 ,滨城区植棉面积迅速回升 ,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套种技术发展较快 ,不仅提高了植棉整体效益 ,而且稳定植棉面积。 2 0 0 3年推广种植了棉花、甜瓜、菠菜一年三种三收 2 0 0公顷 ,公顷年纯效益 4.8万元。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抗虫棉 ,如中棉所 2 9、鲁棉研 15等杂交抗虫棉 ,经脱绒包衣处理 ,既能提高棉花单产 ,又能基本消除套种作物农药污染。甜瓜选用适合露地栽培的薄皮甜瓜 ,如金星甜瓜、超甜特大八里香、白沙蜜、甜霸王等品种 ,生育期在 90天左右。菠菜选用日本全能、里绿菠菜 (当地栽培品种 )等。2种植方式甜瓜于 4月中旬定植 ,行距…  相似文献   

3.
豫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棉争地矛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植棉本身费时费工以及河南绝大部分耕地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因素导致当地植棉面积急剧下降[1-2]。小麦棉花两熟种植是应对棉花面积急剧下降的一种措施。小麦生育后期套种短季棉,可以增加短季棉生长季节、充分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但不适应  相似文献   

4.
棉田高效益间套种模式张远胜(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湖南省安乡县地处洞庭湖区西北部,棉花种植面积大,1993年植棉面积为15.67khm2。为了提高棉地整体效益,我县棉农在棉花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已涌现出许多种棉田高...  相似文献   

5.
正环洞庭湖植棉区包括鄂中南和湘北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光照充足、温度高、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棉花生长发育,一直是长江流域棉花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棉花价格低、市场疲软,伴随劳动力价格上涨,植棉效益不断下降,棉花种植面积逐步减少。为了稳定和恢复该区的棉花生产,在棉花生产中必须采用省工、节  相似文献   

6.
棉麦套种播收机械化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寒菊 《中国棉花》2018,45(4):35-36
正河北省曲周县是冀南植棉大县,年平均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hm~2。在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曲周县农牧局的指导下,经过近几年试验示范,棉麦套种模式机械化管理技术日渐成熟。该模式下不仅能实现播和收全程机械化,且省去冬前除草、浇水等环节,效益可观。曲周县槐桥乡西漳头银絮棉花种植合作社2016―2017年度棉麦套种全程机械化种植20 hm~2示范田,每667 m~2小麦实收产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棉花产区,一直以一熟制棉花种植为主。这种单作种植方式导致植棉效益降低,棉田面积大幅减少,严重制约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该区植棉效益和面积仍呈下滑的态势,棉花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针对上述情况,以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攻关为突破口,创建了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推广应用的棉花与西瓜同膜带间作增效种植模式,并制订了规范化技术规程,促进该区棉花产业升级和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棉花生产现状调查及面积下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河南省的棉花生产现状,2016―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等4个单位在全省主产棉区的9个植棉村(基地)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对河南省植棉面积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生产面积下滑明显,农民对价格的期望值较高,布局进行了较大调整,种植制度也发生了变革,栽培管理明显简化,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病虫害总体减轻,种植效益较好但仍缺少吸引力。除棉花种植费工和价格较低等共性原因外,河南省植棉面积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河南省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夏秋季雨涝灾害频发、植棉以间作套种为主、盐碱地基本得到改良。因此,针对河南省棉花生产的现状,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王寒菊 《中国棉花》2018,45(8):37-38
正河北省曲周县植棉历史悠久,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万hm~2。为增加棉农收益,探索了多种棉花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轮作等模式。近几年,在石家庄市农科院的指导下,曲周县农牧局经过试验、示范,创新了杂交油菜-短季棉一年两熟种植模式,该模式每667 m~2收油菜籽200~250 kg、籽棉250~300 kg。杂交油菜于2月底3月初种植,省工省时,节水、高产,且春季具有观赏价值。棉花5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辣椒与棉花套作栽培,探索赣北植棉区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辣椒与棉花套种光能和养分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经济效益比单种棉花明显提高,开发成"辣椒-棉花-冬莴笋"三熟套种制的经济效益更加显著、推广前景更广阔。该模式是赣北植棉区稳定棉花生产和巩固"菜篮子工程"、并节约土地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21年底对山东省8个主产棉市植棉意向的调查,2022年山东省植棉面积止跌反弹且增幅较大,增幅为20%,是2007年以来棉花种植面积第1次出现明显拐点。分析了2022年山东省植棉意向面积增加的原因,并对促进山东棉花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和棉花生产稳定恢复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继续稳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启动黄河三角洲优质专用棉花产业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江西棉花》2010,32(2):26-26
2009年棉花减产减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近期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适度调减棉田面积,优化种植模式,主攻棉花单产,提高综合效益。其中,在种植模式上,在有条件的棉区可以采用棉田套种蔬菜的方法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一直以一熟制纯春棉种植为主。近年来,受植棉比较效益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一熟制春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向两熟制粮-棉种植的趋势有较快增长,这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稳定该区植棉面积总体上是有利的。但是,由于该区缺乏粮-棉两熟制种植方面的配套技术,导致两熟制中的棉花产量较低,尤其是麦后直播短季棉的产量更低,且很不稳定,严重制约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2015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江西棉花》2010,32(2):11-1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发布调查报告称,由于植棉收益低且不稳定,2010年全国棉花种植意向面积同比减少4.9%,照2009年植棉面积5030khm^2减至4784khm^2上下。  相似文献   

15.
钟晓丽 《棉花科学》2021,43(4):12-19
为稳定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推动河北省棉花产业的发展.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河北省具有自然条件优越,面积和总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棉农植棉经验丰富,国家的棉花补贴政策有利于棉花产业的发展等优势;但该植棉区域存在棉花品质结构不合理,棉农的科技素质普遍较低,棉花生产规模小...  相似文献   

16.
棉田立体种植的方法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敬 《江西棉花》2002,24(6):28-29
随着棉花市场的放开,棉花的价格将随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而上下浮动,植棉的风险增大,植棉的经济效益不稳。为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促进棉田增产增收,扬州市各地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棉田间套马铃薯、大蒜、洋葱等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高效立体种植技术,一般可增产值(7500~9000)元·hm-2,增加纯收入(3000~4500)元·hm-2较好地稳定了扬州市的棉花生产。1 棉田立体种植的方法由于棉花生育期长,适宜于搭配多种作物,从间套时间上,扬州市棉田立体种植方式可分为三种:(1)秋冬套。利用棉花成熟后到来年春这段时间,套种一些耐寒作物,主要有:大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西省棉花产业呈现不断萎缩的局面,为稳定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推动江西省棉花产业的发展.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运用SWOT分析,对江西棉花产业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稳固棉花基础性地位、提高农民植棉积极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植棉主体、开发植棉新机械、强化棉花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射阳县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棉花面积锐减。为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江苏省射阳县委、县政府全力动员推广棉田立体种植,提高综合效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套种的经济作物效益较好,2009年起,棉花行情逐渐回升,不少棉农继续选用多种棉田套种模式,棉花间、套种面积仍稳定在1.67万hm^2,相应的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因受病虫害危害严重、产业结构调整、棉花价格下降、人工成本高、品质降低等众多因素影响,山东省德州市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植棉面积急剧下降,棉花产业严重萎缩。总结德州市近年来棉花生产情况,分析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对于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八五”期间江西棉花生产面积增加,单产、总产稳步提高,单产达1200kg·hm-2,1991年第一次实现了全省棉花自给有余,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兴科技植棉。今后要保持稳步发展,仍要注意抓好稳定面积、良繁建设、棉田建设,棉田套种等几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