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的效果,解决农村宅基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对民和县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进行效果评价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探索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感知和风险态度是影响其退出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风险社会理论,以河北省唐山市郊区为例,利用实地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风险感知和风险态度,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探讨农户风险感知、风险态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普遍薄弱,仅有11.50%的农户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从风险感知来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风险总体感知度较高,66.37%的样本农户认为宅基地退出存在中高度风险,其中政策兑现风险感知度最高,其次为保障风险和经济风险,人际情感风险感知度最低。风险感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保障风险感知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是心理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影响程度最弱。从风险态度来看,13.72%的样本农户为风险偏好型,风险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退出意愿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风险偏好对中等收入农户和中远郊农户退出意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因此,本文提出以满足农户居住保障和社会保障为核心制定多样化补偿方案,以确保补偿资金落实到位为关键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收入为抓手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推动现代农村宅基地制度变革的制度性轮子,作为一项重大的创新性制度,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对宅基地退出中的风险加以重视。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宅基地退出试点为例,阐述了九台区宅基地退出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在宅基地退出中农户安置、农户收益、农户社会保障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提出了建立宅基地退出社会保障机制、建立收益风险监管机制和建立宅基地退出专项法律制度等加强宅基地退出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维系着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因此探索有效的宅基地退出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查发现,农村普遍存在一户多宅的现象,宅基地面积超标严重。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几种退出模式,针对一户多宅的农户提出"农户自愿退出闲置或废弃宅基地政府无偿实施复垦"的退出模式;针对农户对退出补偿方式的需求差异性和乡村文化,提出"两分多换"宅基地退出模式。两种模式均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搜集、案例分析、电话访问调查研究了苏北淮安和徐州部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3种模式,分别是村集体引导农户腾退闲置废弃宅基地、农户异地居住腾退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引导农户腾退宅基地。研究表明前两种模式是该地区实行较好的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农村大量人口进城,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现象。找出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重要因素,才能有效引导农户进行宅基地退出。选取山东省曲阜市为样本区进行调研,对其所辖4个乡镇18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基于个体决策的相关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社会环境因子、农户个体因子、农户经济因子、房屋状况因子、宅基地禀赋因子、宅基地替代因子、家庭人口因子共7个因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因子影响最大,家庭人口因子影响最小。并针对实证分析结果,在政策实施、社会保障及宅基地退出补偿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模式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贵州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实践中形成的5种典型模式,分别为:农户异地建新后自发退出并复垦老宅基地模式、农户自愿退出废弃或闲置宅基地政府无偿实施复垦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引导农户集中居住腾退老宅基地模式、农村危旧房改造限额用地腾退多余宅基地模式、生态移民搬迁腾退老宅基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引导农户集中居住腾退老宅基地模式和生态移民搬迁腾退老宅基地模式是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效益较好的2个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供支撑,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未来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与方式及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开展;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法及社会学的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研究;2)农村宅基地退出治理路径模式研究;3)基于宅基地价值体系的退出补偿标准研究;4)基于利益主体博弈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类型划分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和调查统计,对当前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确定了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适宜性分析模型,对模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认为,项目区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可增加后备土地资源数量、农户意愿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必须结合项目区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当地农户的意愿和利益,以期促进农村宅基地顺利退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的利用、退出及其补偿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该研究根据芜湖市农村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农户对宅基地产权的认知、农户宅基地流转状况、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村宅基地综合管控的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主体的进退是市场得以循环与净化及保证活力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从范畴的角度廓清市场退出的本位,则也难以摆正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所应包括的内容,从而出现问题救助与市场退出纠缠不清的局面。在后危机时代,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界定、价值取向及利益博弈的角度阐明所涉问题的基本范畴对于理念创新及制度完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导孔直径对木结构用规格材(云杉、落叶松、花旗松、马尾松)握螺钉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孔直径对木结构用规格材的握螺钉力影响较大,随着导孔直径的增大,握螺钉力会缓慢降低,当导孔直径在2~3 mm时,握螺钉力相对稳定;随着导孔直径进一步增大,握螺钉力会急剧下降。4种规格材的纵面握钉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马尾松、花旗松、云杉、落叶松。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一项重要政策 ,实施已有三年多了。但如何使债转股到股转现 ,即AMC如何退出股权 ,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AMC退出股权的多种渠道障碍 ,提出了加强我国AMC退出机制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在两种鳗鲡体内残留及消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在25℃下,以30 mg/kg的剂量多次口灌给药后1、2、3、5、8、12、20、30 d,取鳗鲡的血浆和肌肉、肝脏、肾脏等样品,加入内标氯霉素混合,经萃取过滤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在97.8%~101.3%之间,日内变异系数为(3.23±0.49)%,日间变异系数为(4.08±0.85)%.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血浆中的半衰期分别达7.8 d和8.3 d.氟苯尼考的最高残留限量,如规定为0.2μg/g,则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用药后的最大休药期分别是38.7 d和28.5 d;如规定为1μg/g,则最大休药期分别是19.0 d和11.2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复方天然植物制剂对奶牛回乳效果及回乳期奶牛血清胰岛素(INS)、氢化可的松(HC)、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16年1—6月进行,选择四川省某规模化奶牛场半封闭统一舍饲,体重(582±41)kg、第2—4胎中国荷斯坦奶牛150头。从中选取体况良好,健康,乳房、乳汁均正常,即将进入回乳期,产奶量为(15.42±0.71)kg的妊娠后期即将干乳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头,均采用逐渐干奶法回乳,回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天,A组为对照组,不饲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B、C、D组均从回乳开始第1天,每日上午8:00分别饲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400、500、600g,回乳完成后停止饲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由麦芽,朴硝,升麻,柴胡,香附,薏仁,蚕蜕,白术,黄芩,知母,苏梗,芡实,五味子,蒲公英,甘草等按一定比例组成。分别采集奶牛回乳期第0、1、3、5、7、9和11天尾静脉血,置于未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室温下静置1h,置离心机352×g离心10min,转移上层血清于EP管中,-20℃冻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法检测血清INS、HC、GH和IGF-1含量,并记录回乳期奶牛单日产奶量。【结果】A、B、C、D 4组奶牛回乳时间分别为11、7、5、5天。各组回乳期奶牛血清IGF-1和H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下降趋势较各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组慢,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组血清IGF-1、HC和GH含量在回乳期后回升,对照组血清INS含量上升趋势较各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组慢,第0至1天,各组奶牛血清HC、IGF-1和GH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3—7天,A组奶牛血清HC、GH和IGF-1含量极显著高于B、C、D组(P0.01),而血清INS含量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第9天,A、D组奶牛血清HC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奶牛血清GH和IGF-1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D组(P0.01),A组奶牛血清INS含量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第11天,A组奶牛血清HC、GH和IGF-1含量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A组奶牛血清INS显著低于D组(P0.05),但极显著低于B、C组(P0.01);C、D组奶牛血清IGF-1、GH、HC和INS含量在整个回乳期均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奶牛回乳期,产奶量、HC、GH和IGF-1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NS与产奶量、HC、GH和IGF-1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复方天然植物制剂能显著促进回乳期奶牛回乳,饲喂500g/日复方天然植物制剂,奶牛回乳时间为5d,回乳效果即可达到最佳。回乳期奶牛血清INS、HC、IGF-1含量和产奶量变化两两间均呈极显著相关,IGF-1、GH和HC对奶牛回乳起负向调控功能,而INS对奶牛回乳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包含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与身份融入三方面的综合融入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该群体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其中,经济融入主要提升农民工作出土地流转抉择的可能性;社会融入明显拓展了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对象范围;心理及身份融入则主要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期限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中央对农民工的保护性政策倾向,城市融入度对农民工土地退出的影响却并不显著。细化出不同融入指标对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旨在为我国新时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种速生材榫接合节点增强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硬木镶嵌的速生材榫接合节点增强方法。以速生杨木椭圆榫接合的T型构件为例,在杨木横向构件榫孔处嵌入材质较硬的榉木,并通过榉木椭圆插入榫将其与杨木竖向构件接合。首先,通过创新的测量方式对榉木在杨木横向构件中镶嵌的最佳配合参量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榉木椭圆插入榫与杨木竖向构件接合的最佳配合参量进行了研究;最后,保持榫接合构件尺寸不变,采用最佳配合参量进行组装,探讨了榉木以不同纹理方向镶嵌时对椭圆榫接合节点抗拔力的影响,并将其与未经镶嵌的杨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T型构件以及榉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T型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得出:榉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Ⅳ型节点)抗拔力为5 027 n,榉木顺纹镶嵌椭圆插入榫接合(Ⅲ型节点)抗拔力为4 242 n,榉木横纹镶嵌椭圆插入榫接合(Ⅱ型节点)抗拔力为3 775 n,杨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Ⅰ型节点)抗拔力为3 123 n,也就是抗拔力Ⅳ型节点>Ⅲ型节点>Ⅱ型节点>Ⅰ型节点。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Ⅲ型节点的抗拔力比Ⅱ型节点提高了约12.4%,说明榉木镶嵌的纹理方向对节点强度有明显影响,且顺纹进行镶嵌效果更佳;Ⅲ型节点的抗拔力比Ⅰ型节点提高了约35.8%(约为1 119 n),说明在速生材榫接合构件中以顺纹方向嵌入硬质木材可以大幅增加节点抗拔力,进而为速生材直接应用于实木榫接合家具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采用宅基地功能价值理论,从宅基地4大功能维度构建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价值体系,建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并以全国10 省20 个村庄1 242 个农户的问卷调研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农民对宅基地功能需求的差异,将宅基地功能需求率作为修正系数引入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实证测算集聚提升类村庄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研究发现:1)宅基地住房保障功能、生产经营功能、经济财产功能和情感传承功能的经济效用是宅基地退出补偿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宅基地的住房保障价值可通过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廉租房补贴测算,宅基地生产经营价值可通过农户从事分散式畜禽养殖收益测算,宅基地经济财产价值可通过宅基地用途转变收益测算,情感传承价值可通过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测算;3)依据功能价值论测算的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高于实践中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因此,国家需依据功能价值论制定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指导意见,以不同类型村庄农民宅基地功能需求差异为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户脱贫的途径有效性,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户的789户调查数据,构建以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贫困退出"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减贫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对促进贫困户退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但对于通过非农就业反哺农业经营,以此来提高农业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的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