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綦雅馨 《安徽农业科学》2024,(2):213-216+236
青岛市是农业大市,科学评价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找出障碍因素,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岛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以及经济效益4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建立了农业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用障碍度模型测算出影响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1年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一级指标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对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为资源利用和产品供给,主要障碍因子有农业财政投入比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有效灌溉率、农业用电强度、耕地保有量指标等。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6~2016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借助障碍度诊断模型分析了影响现代化水平发展的阻碍因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分3个阶段:准备阶段(2006~2008年),系统出现衰退,到2008年系统指数降至0.27;起步阶段(2008~2011年),系统指数由0.27升至0.541;初步实现阶段(2011~2016年),系统指数由0.451升至0.577。基于此,提出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6~2016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借助障碍度诊断模型分析了影响现代化水平发展的阻碍因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分3个阶段:准备阶段(2006~2008年),系统出现衰退,到2008年系统指数降至0.27;起步阶段(2008~2011年),系统指数由0.27升至0.541;初步实现阶段(2011~2016年),系统指数由0.451升至0.577。基于此,提出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2008—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10年来平均水平较低,但2015—2017年增长较快且接近良好水平;资源利用与产地环境是2008—2010年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效益与绿色氛围是2013—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应该主要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要素投入效率提高及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倡导等方面加强推进。  相似文献   

5.
探究南宁市2010—2020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建立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进行障碍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期间存在波动变化,生态安全等级处于危险状态;影响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化肥施用强度、耕地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成灾率和土地垦殖率等;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水平亟需加强,未来发展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力量和生态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6.
毕方泽 《安徽农业科学》2023,(9):215-220+235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对于发挥区域农业多元价值、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内洞庭湖地区25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构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揭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洞庭湖农业各功能指数及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整体发展趋势良好。(2)洞庭湖区整体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中级协调型数量明显增多,由散点型分布演化为集聚式分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中部较高,南北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3)2005—2020年影响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准则层障碍因素以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功能为主,在农业发展中应注意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显化农业在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7.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探讨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以河南省为例,根据绿色农业发展的内涵,从农业污染、绿色食品、农业增长3个层次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计算权重,最终得到各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导向。探究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为推动新疆农业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环境、开放水平、共享程度5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制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因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绿色环境及共享程度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来看,开放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制约程度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农业发展水平,新疆应立足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系统及其子系统安全水平,识别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障碍因子,基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建立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就中国粮食安全(2000—2020年)进行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安全总体水平可以分为缓慢下降、较快上升、快速发展和迅速提升四个阶段;2)从5个子系统来看,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子系统水平呈较快上升态势,质量安全子系统水平呈先较快下降而后缓慢上升态势,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子系统水平基本稳定且呈缓慢上升态势;3)从障碍因子诊断来看,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障碍因子已从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供给性因素,向质量安全、流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可持续性因素过渡。中国应从建立国家粮食安全新观念、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增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4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0.
探究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能够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青海省为研究范围,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分析2010—2020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31增加至2020年的0.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水平提高到较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稳步向好发展趋势。市州层面,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指数增幅最大,玉树州增幅最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领先”到“东南超越”的演进格局。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青海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智力资本不足与污染排放,转变为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发展。提出应加强推行禁牧、轮牧与休牧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土地优化利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升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制约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测度甘肃省1990—2015年农业现代化水平,借助约束度公式对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长足的提升,1990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仅为0.124,处于准备阶段;2011年进入现代化起步阶段,并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至2015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提升到0.479,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的过渡期,但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其中,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产出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依然徘徊在准备阶段,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4个子系统对甘肃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约束度分别为57.53%、15.99%、15.16%和11.31%;农业产出增长率、水土流失治理、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4个关键因子,农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农产品生产由第一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以"两山"理念指引农业的常态发展向绿色、创新式发展转变等推动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结合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建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当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深入分析目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指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并依据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中国农业水资源的研究现状和方向,探究农业水资源生产率概念区别、评价方法和提高路径,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结果表明:第一,农业水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学含义为,在相同的技术水平和产出下,投入单位农业水资源量的经济产出,故需要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下,才能在不同个体间直接比较;第二,经济学评价方法包括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前沿面模型法和演绎类方法等,前沿面模型法中,全要素农业水资源生产效率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农业水资源生产率;演绎类方法中,水文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结合的复合模型可以综合多学科的研究优势;第三,农业水资源生产率的直接路径包括农业水资源开发、灌溉节水技术扩散,间接路径包括市场化政策、农户节水激励和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明确多种路径间的相互作用是制定综合管理模式的关键。因此,农业水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学研究需要在综合框架下开展,包括明确研究目标、加强学科间合作、制定区域差异化提升策略等。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黑龙江省2000~2014年13个地市水资源总量、耕地面积、土地面积等数据,采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基尼系数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量大致呈现东西两侧贫乏,中部和西北部丰富特点,而耕地面积大致呈现东西两侧较多,中部和西北部较少特点;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时空差异较大,全省仅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鹤岗市和牡丹江市多年平均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超过全省平均值1.79×104m3·hm~(-2);不同年份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基尼系数呈现一定波动性,但波动性不大,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仅0.1903,多年平均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基尼系数为0.4687,属于匹配较差。随时间推移,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基尼系数具有明显先增后降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0.5307,随后减小。研究结果对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和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200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将13个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1类为宿迁、徐州、镇江、淮安、常州、无锡、扬州,平均值为1.349;第Ⅱ类为南通、苏州、泰州、南京,平均值为1.547;第Ⅲ类为盐城、连云港,平均值为1.837。其次,通过障碍度计算,对2003年限制研究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发现有7个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安全,4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减量投入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民改革开放30年来的观念更新与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有着重要的逻辑关系:观念更新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不断更新的观念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样,要想持续地推进河南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尤其要努力改变河南农民观念滞后的状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熊坤 《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57-157
介绍了2014年春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