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12月14日海上大风过后,日本以西围网船分别在东黄海四个渔场(济州岛、五岛、对马、东海南部)作业。以济州岛附近渔场的鲐鱼生产为好。12月15~19日有10~15组以西围网船在济州岛渔场作业,在5日间共捕到鲐鱼14,550t,其中15日捕到鲐鱼3,  相似文献   

2.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3):134-134
<正> 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去年从日本引进的一组灯光围网船3月31日在日本五岛渔场围捕到一网3.200箱(1箱为40市斤)的远东拟沙丁鱼。为围网的淡季生产打开了出路,开辟了利用外海新的中上层鱼种的新途径。今年冬、春汛因鲐鱼鱼发差、围网生产一直比较清淡。为了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秋季是日本近海捕捞鲐鱼(包括日本鲐和澳洲鲐)的主要季节。主要作业渔场一是在东海的济州岛周边水域,一是在日本本州东北部太平洋一侧的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等近海。主要以围网捕捞。2008年秋在上述两个渔场鲐鱼生产也和2007年秋一样获得丰产。例如,2008年10月在长崎县松浦渔港的鲐鱼卸货量比2007年同期的增加近一倍就是一例。2008年11月上旬在青森县的八户渔港和宫城县的石卷渔港一天的卸货量都超过1000t也是一例。秋季捕捞的鲐鱼,因脂肪丰富,所以是一年中味道最为鲜美的季节。  相似文献   

4.
周建民 《海洋渔业》1982,(6):288-288
<正> 近来,太平洋北部海区鲐鱼急剧减少,严重影响日本围网业和水产品加工业。为此,水产厅决定年度的渔场资源调查重点放在太平洋北部海区,以探索鲐鱼渔场为主。目前正在积极利用飞机采取空线调查法对太平洋北部海区进行快速探测。谋求开发新渔场。  相似文献   

5.
渔业动态     
2006年1月日本东北部近海围网生产继续捕到大量鲐鱼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为日本的重要经济鱼类,在日本列岛周边水域除了北海道的北部和西部近海以外都有其分布。1978年日本近海水域的鲐鱼渔获量增至162.6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逐年减少,1991年减至25.5万t,其后渔获量时增时减地在30~90万t之间波动,虽然在1997年曾一度回升到84.9万t,但1999年又减至38.2万t,2004年又减至33.5万t。表明日本近海的鲐鱼资源处于低迷状态。分布于日本周边水域的鲐鱼是为日本近海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日本近海的围网共分有8个作业海区,其中在日本太平…  相似文献   

6.
中西太平洋是为日本远洋金枪鱼围网船的重要作业渔场。自1971年开始作业以来至今(2006年10月)已有35年历史,现下作业的围网船数为34艘,年产量为18~20万t之间(其中鲣鱼产量约占78%,黄鳍金枪鱼产量约占19%),年产值在200~250亿日元之间。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曾有11艘日本的远洋金枪鱼围网船首次进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东、黄海围网鲐鲹鱼渔船,常年作业有54-65组,每组有网船1艘、灯船2艘、运输船3艘。1983-1987年在港新闻中公布丰产渔区如下:  相似文献   

8.
渔业动态     
日本有2艘远洋金枪鱼围网船因鲣鱼鱼价的暴跌而停航 以静罔县烧津渔港为基地的二艘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日本远洋金枪鱼围网船——第38松友丸和第75岬洋丸,因受到世界性鲣鱼供求的不平衡和日本国内产地市场冷冻鲣鱼鱼价暴跌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9.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是鲭科中的一种小形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的温带海区。在越冬和生殖季节往往形成密集的群体,是机轮围网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黄海鲐鱼产卵,仔鱼数量的分布做过调查,如张孝威等(1953~1957)对烟威渔场的调查,姜言伟(1964)对海州湾产卵场的调查。七十年代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对东、黄海区鲐鱼产卵场也做过初步研究。日本人对东、黄海鲐鱼的产卵,生态群系等曾做了多次调查研究。张进上(1980)对南海北部鲐鱼的生物学做过简要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对南海北部鲐鱼的产卵场和产卵期还没见有专  相似文献   

10.
找鱼“沿条线”投网“看流向”起网“控底纲”捞鱼“调辅船”大连海洋渔业公司一大队船长韩圣山从事围网生产10多年,在捕鲐鱼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鲐鱼的分布基本呈一条线。因此,韩圣山认为,船到中心渔场,要找准大鱼群就要沿着那条线。船长要观察群船动向,弄清哪些船回旋航行探着鱼了,哪  相似文献   

11.
<正> 3,远洋大型围网渔业这是近十年来日本学习美国大型金枪鱼围网作业而兴起的一种渔法.过去的日本围网渔业,不论单船和双船围网,均属中小型围网,以捕捞鲐、鲹鱼等,1950年左右,引入了100~180总吨级的美式围网船10艘,但试验未获成功.近十数年美式金枪鱼围网渔业发展很快,船型大型化和操作省力化,比之日本的金枪鱼延绳钓渔法,增产十倍.1971年日本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渔业信息》2012,27(1):83-83
俄罗斯和日本两国于2011年11月7日~12日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第25次“俄日渔业专家、科学家会议”就俄日两国共同利用的鲑鳟鱼、秋刀鱼、斑点沙瑙鱼(拟沙丁鱼)、鲐鱼(日本鲐)、日本鲲、太平洋鲱鱼、狭鳕等资源的状态和合理利用进行协议,并拟定了俄日两国合作调查和在渔业科学技术上合作的计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3,远洋大型围网渔业 这是近十年来日本学习美国大型金枪鱼围网作业而兴起的一种渔法。过去的日本围网渔业,不论单船和双船围网,均属中小型围网,以捕捞鲐、掺鱼等,1950年左右;引入了100~180总吨级的美式围网船10艘,但试验未获成功。近十数年美式金枪鱼围网渔业发展很快,船型大型化和操作省力化,比之日本的金枪鱼延绳钓渔法,增产十倍.  相似文献   

14.
七九年末我省组织赴日水产技术考察团,在日本曾就围网渔船组进行了技术座谈,并进行了实船考察。现将围网船组的考察情况简介如下,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日本围网船组通常由围网船(116总吨型)一艘、探鱼兼拖船(55总吨型)两艘和运输船(299总吨型)两或三艘组成。  相似文献   

15.
日本从1962年起实施指定渔业制度,迄今为止实施了50年。指定渔业,即通过政令所指的渔业,必需要取得日本农林水产大臣的许可方能作业,也是日本最为重要的渔业。目前,日本的指定渔业共有以下9种:近海底拖渔业,以西底拖网渔业(在日本以西东海水域作业),远洋底拖网渔业,大中型围网渔业(包括在日本近海作业的围网船和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远洋鲣鱼、金枪鱼渔业(包括远洋鲣鱼竿钓和金枪鱼延绳钓),近海鲣鱼、金枪鱼渔业(包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7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生产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对2007年东黄海机轮围网生产动态进行分析,并对鲐鱼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机轮围网生产总体属于中等偏低水平.生产渔场主要为海礁渔场和北渔场,中南部渔场产量明显低于前4年.主要生产渔期有2个,分别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和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2007年东黄海的鲐鱼资源表现为:澳洲鲐资源处于较低水平,日本鲭处于高位的资源状态.  相似文献   

17.
渔业动态     
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在东海进行鲐鱼标志放流鲐鱼是日本以西大中型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1986年以西围网渔业的总渔获量为27.6万吨,其中鲐鱼渔获量为14.6万吨,占总渔获量中的53%,表明鲐鱼在以西围网渔业中的重要性。日本水产厅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下关支所为了查明东海鲐鱼的洄游路线,掌握该资源的动态,以便今后更好地更正确地作出鲐鱼渔况的预报,于1986年8月到1987年4月在东海北部进行了鲐鱼的标志放流。鲐鱼的放流尾数为1,023尾(其中日本鲐为927尾,胡麻鲐为96尾),重捕率为1%  相似文献   

18.
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2015年两年收集的北太平洋公海围拖网作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as,又称鲐鱼)生产月度数据,结合同期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海水叶绿素a(Chl-a)浓度、海流等环境数据,运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公海鲐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鲐鱼渔场季节性差异明显,渔场重心集中分布在39°N~43°N、147°E~154°E范围内。两年渔场重心均呈现先向东北方向移动,自9月开始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GAM模型显示,北太平洋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范围是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范围是0.3~0.8 mg·m~(-3),空间上集中分布在40°N~41°N、148°E~151°E,海流对鲐鱼渔场形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黄、渤海鲐鱼的行动分布与海况,气象等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1972~1979年渔况、海况和气象等资料,分别对水温、水系、跃层,饵料生物以及风、气压、月龄等环境因素与鲐鱼行动分布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鲐鱼产卵洄游进入黄海时间与黄、东海表层水温呈正相关系,即水温高鲐鱼进入黄海的时间提早。以黄、东海5月1日表层水温距平值x和黄海中部围网初渔期y(5月y日)为指标,其关系式为:y=9.8762-0.8808x,r=0.678,r>r_(α=0.05)=0.666,S=3.22天。因而4月末至5月初黄、东海表层水温可以作为预测鲐鱼产卵洄游进入黄海时间迟早的重要依据。 2.春汛黄海鲐鱼产卵场的位置与水系分布关系密切。鲐鱼产卵场通常在外海水与沿岸水等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在鲐鱼资源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外海水向北伸展的势力强,鲐鱼产卵场偏北,反之产卵场偏南。而32‰等盐线以及外海,沿岸水系的分布可以做为预测产卵场位置的重要指标之一。3.黄海鲐鱼主要摄食太平洋燐虾(Euphausia pacifica)、细脚蜮(Themisto gracili-pes)和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等。其索饵场的位置往往在鲐鱼尚未进入索饵期时,临近产卵场的太平洋燐虾等饵料生物丰寓的海区,在鲐鱼进入索饵期后,由于鲐鱼大量摄食而使索饵鲐鱼渔场中心通常出现在饵料生物密集区的边缘或附近。因而,鲐鱼进入索饵期以前,临近产卵场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以及鲐鱼索饵期饵料生物密集中心的边缘附近海区,是探察索饵鲐鱼渔场的重要指标之一。4.有明显温跃层的海区,栖息在跃层上方的鲐鱼起群比较稳定,可能形成良好的围网作业渔场,而明显的强度较大的温(盐)跃层对鲐鱼的垂直移动有制约作用。5.黄海鲐鱼的起浮与风向、风速、气压及月龄有关。偏南、偏西风,风力2~4级的天气适宜鲐鱼大量起浮,而北向风或6级以上大风不利于鲐鱼起浮。鲐鱼大量起浮往往出现在气压发生变化,特别是由低气压转向高气压,气压在1000毫巴以上的天气,气压过低(低于994毫巴)或过高(超过1010毫巴)不适于鲐鱼大量起浮。另外,鲐鱼大量起浮日又多出现在近月朔期以及月朔与月望之间,而较少出现在月望时和下弦期。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初期,随着黄海太平洋鲱、鲐鱼资源的兴起,黄渤海区的围网渔业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的机帆船围网,绝大部分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缩写符号为PE)材料制作。其比重为0.95,因而用其制作的围网在捕捞作业中沉降性能差,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