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动态     
最近据日本气象厅预测2005年秋冬在太平洋赤道水域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不大众所周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会对海洋渔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影响。按正常情况,厄尔尼诺现象应3年至7年出现一次,不过最近的厄尔尼诺现象在1997年出现过之后,至今  相似文献   

2.
厄尔尼诺气候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大范围异常偏暖0.5℃以上,持续时间为六个月或以上的现象。而拉尼娜现象正好相反,是指海水表面温度比基准值偏低0.5℃以上。据美国海洋气象局(NOAA)的调查监测点显示,今年在太平洋北纬4°-南纬4°,两经150-90°海域除了出现与往年一样的厄尔尼诺现象外,在太平洋赤道水域还出现了反常的拉尼娜现象:  相似文献   

3.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渔获量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中西太平洋的金枪鱼围网渔业目前的年产量约在100×104t左右,其中鲣鱼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网捕获的鲣鱼渔获数据进行时间序列以及空间位置变化等时空分析,试图找出其变化规律以及趋势。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渔船数的增加,中西太平洋的围网捕获的鲣鱼渔获量分布,从太平洋岛屿近海逐渐向太平洋热带中部海域扩展。渔获量经度重心随着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发展有向东移动的趋势,70年代在128°E附近变化,80年代在144°E左右,90年代在153°E左右,近年在158°E左右变化。而鲣鱼渔获量纬度重心位于赤道区域,70年代在2°N附近,80年代在1°30′S左右,90年代在2°50′S左右,近年在2°55′S左右变化。经纬度5°×5°单个小区范围内10年内的最高总产量则从70年代的11×104t,增加到90年代超过了69×104t。渔获量空间分布除了随着渔业发展向外海向赤道以南扩展以外,还受南方涛动(ENSO)现象的明显影响,一般来说在相邻的数年中渔获量经度中心在厄尔尼诺年比较偏东,在拉尼娜年比较偏西。  相似文献   

4.
日本气象厅于4月10日公布了3月太平洋赤道水域海面水温等状况以及厄尔尼诺临视水域(北纬4度~南纬4度,西经150~90度)海面水温的今后趋向,据称,厄尔尼诺监视水域的海面水温比基准值低0.8oC℃;从2005年10月-2006年1月的移动平均值看,分别低了0.5℃、0.7℃、0.8℃、0.8℃。为此,日本气象厅作出了“在太平洋赤道水域的西部对流活动活泼,而在中部以及西部的大气下层东风偏差在持续。该状态是出现拉尼娜现象时的一个特征,估计从春季的后半到夏季时接近基准值,其后以很接近基准值的值转移。为此预测现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到秋季时结束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南海中上层鱼类产卵场主要包括蓝圆(鱼参)、鲐鱼和竹(?)鱼产卵场。其中,蓝圆(鱼参)产卵场的位置包括:(1)粤东外海区:约为东经115°-116°30′,北纬20°30′-22°35′,水深约为70-180米,产卵期3-7月。(2)粤西外海区:约为东经110°30′-112°40′,北纬18°15′-20°05′,水深约为70-180米,产卵期4-6月。(3)珠江口近海区:约为东经112°50′-114°30′,北纬21°-22°,水深为60米以内,产卵期12-3月。(4)北部湾产卵场:东经107°15′-109°40′、北纬20°-21°3O′,为水深40米以内海域,产卵期3-7月。(5)粤东近海区:约为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起步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生产技术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经验。笔者据亲临几内亚的生产体会,对单拖生产技术作一初步分析。文章提供了国外渔场资源的现场信息和生产实况,并对国外开发提出自己见解,以供参考。 一、几内亚沿海底渔场情况 几内亚沿海地处中部非洲西海岸大西洋的东部,北纬9°~11°之间。位于赤道无风带,常年处在赤道暖流控制之下,6~9月份几乎日夜不停地下雨,11~1月份雨量很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东太平洋海域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迹象明显。厄尔尼诺现象,即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的持续变暖,每4~12年一个发展周期。厄尔尼诺现象一般伴随着气候异常,如澳大利亚东海岸地区的干燥气候。澳大利亚气象局的Andrew Watkins表示,尽管厄尔尼诺现象在7月中旬已趋于停滞,但南方涛动、信风强度等指数仍符合厄尔尼诺现象的早期特征。目前,海洋状况符合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但大气尚未出现显著迹象。近日,日本气象局也表示今年仍有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相似文献   

8.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4,6(6):284-286
<正> 斯里兰卡是印度东南的岛国,位于北纬6°~10°,东经80°~82°之间,离赤道只有6°左右,三面临印度洋,北靠马纳尔湾和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国土面积6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00公里。120米水深以内大陆架面积为30,000平方公里。1976年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经济区面积为230,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情报》1977,(10):18-22
竹荚鱼属分布于太平洋北纬40°以北和大西洋北纬50°;鲹属分布于温带水域。据最近的调查,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水域曾观察到竹荚鱼的高度集群;有人认为,在新西兰周围,包括许多鲹科鱼种在内的中上层鱼的年产量可高达100万吨。在鲹科鱼类中,竹荚鱼所占的比重最大,1975年鲬科的总渔获量为257.24万吨(见表8),  相似文献   

10.
张硕  张世东  初文华  胡夫祥 《水产学报》2020,44(11):1903-1912
为了研究六边形开口方形人工鱼礁阻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与迎流角度、开口比之间的关系,利用水槽模型试验对4种开口比(γty = 0.0625、0.14、0.25、0.39)六边形开口方形人工鱼礁在4种迎流角度(θ = 0°、15°、30°、45°)下的阻力、侧向力进行测定,并计算其阻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结果表明:1. 六边形开口方形礁体模型阻力Fx(30°) > Fx(45°) > Fx(15°) > Fx(0°),侧向力Fy(30°) > Fy(15°) > Fy(45°) > Fy(0°);礁体模型阻力Fx(30°)是Fx(0°)的1.28 ~ 1.72倍,侧向力Fy(30°)是Fy(0°)的2.8 ~ 11.1倍。迎流角度对礁体模型的阻力以及侧向力可产生较大影响。2. 4种开口比和4种迎流角度下,礁体模型阻力系数CD变化范围为0.98 ~ 1.53。阻力系数CD(30°) > CD(15°) > CD(45°) > CD(0°),阻力系数CD(30°)与CD(0°)比值最大可达1.26倍;3. 4种开口比和4种迎流角度下,礁体模型侧向力系数CL变化范围为0.001 ~ 0.21。侧向力系数CL(30°) > CL(15°) > CL(45°) > CL(0°),侧向力系数CL(30°)与CL(0°)相比最大可达3.5倍。4. 当θ = 30°时,不能忽视侧向力对礁体模型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据秘鲁海洋研究所(IMARPE)统计,2010年秘鲁的秘鲁鲲渔获量剧减至约320万t,比2009年的600万t减少46%。究其原因,这与2009年夏-2010年春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致使秘鲁鲲稚鱼死亡的增加,而使2010年下半年成鱼的资源量剧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毛里塔尼亚海域渔场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5~8月"中水9505"号调查船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6°00′~20°50′N、16°10′~17°50′W)三个航次的水文调查数据,通过对风场、温度、水文要素(水温、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水团、海流的分析,就海区的海洋结构做了初步研究,并对海洋环境与渔场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加那利海流以及赤道暖流的交汇影响,5月到8月,海域的表温逐渐升高,但总体是南部海域的水温高于北部海域;整个海域的盐度基本在27左右;随深度增加,除盐度略有增加外,其他水文要素均明显减小;受海底地形的影响,导致流态以及营养分布不均;中心渔场分别在18°30′~19°10′N、16°10′~16°40′W和19°50′~20°30′N、17°00′~17°30′W两个海域。  相似文献   

13.
马绍尔群岛海域大青鲨栖息地综合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利明  胡振新 《水产学报》2011,35(8):1208-1216
通过2006年10月—2007年6月在马绍尔群岛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取得的43个站点的大青鲨兼捕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浓度等环境数据,应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各水层(40~280 m,每40 m为一层)中各环境因子与大青鲨渔获率的关系,建立 “栖息地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模型”,用来预测其空间分布,并利用另外的18个站点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 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2) 不同的水层影响大青鲨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3) 大青鲨较适宜的栖息水层为80~120 m;(4) 大青鲨IHI较高的海域有两个,分别为9°N~12°N,172°E~176°E与3°N~6°N,166°E~169°E。建议对大青鲨IHI较高的两海域采取规定延绳钓的作业深度为120 m以深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健  黄洪亮  陈帅  李灵智  吴越  徐国栋  饶欣 《水产学报》2013,37(11):1742-1749
为研究不同倾角和迎流冲角下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通过水槽模型实验计算网板的升力系数(CL)、阻力系数(CD)、浮力系数(CZ)和升阻比(K)。结果显示:(1)CLK随冲角(α)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CD随冲角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无倾角情况下,冲角为30°时,升力系数最大值CLmax=1.699,此时CD=1.140,K=1.490。冲角为15°时,升阻比最大值Kmax=2.421,此时CL=1.120,CD=0.463;(3)横倾角(β)在-10°~10°变化时,CLmax=1.816(α=25°,β=-10°),Kmax=3.405(α=10°,β=-10°)。横倾角为-5°和-10°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Z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25;(4)纵倾角(γ)在-10°~10°变化时,CLmax=1.823(α=25°或α=30°,γ=-10°),Kmax=2.729(α=5°,γ=-5°)。纵倾角为-5°、-10°和5°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Z平均值分别为0.16、0.18和0.16。结果表明,该网板的最佳工作冲角范围为15°~30°,该冲角范围内网板CL>1.1且K>1.45。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资料,对阿根廷滑柔鱼的体长与体重组成,以及体长与体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渔场(60°W—61°W,45°S—47°S)与北渔场(57°W—58°W,41°S—42°S)柔鱼的优势体长分别为20~21cm与23~24cm,优势体重分别为100~200g与大于400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2.7×10-3L3.628与W=4.9×10-2L2.792,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夜光藻与浮游生物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2年4-5月在东海122°~123°30′E、29°~32.N海域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中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春季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平均丰度高达6 531 ind·m-3(41~48 576 ind·m-3),夜光藻呈南北高、中间海域低的分布特征;高密集区(>10 000 ind·m-3)位于东海北部122°30′E以东、31°30′~32°N和南部29°~29°30′N海域;长江口及杭州湾近海(122°15′E以西)丰度低.夜光藻丰度与网采浮游植物总丰度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R=O.75,P<0.001);与表层水样中硅藻和大型浮游桡足类丰度呈非线形相关关系,前者可用Yield Density模型拟合,后者可用Johnson Schumache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 V 形网板在各种工作姿态下水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 作者采用数值模拟(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对比了 4 个展弦比(0.4、0.5、0.6、0.7)和 4 个板面夹角(16°、19°、22°、25°)的网板的水动力性能, 遴选出水动力性能最佳的 V 形网板, 并分析其在不同姿态下, 前后倾和内外倾分别为 5°、10°、15°、20°时的水动力系数、周围流场分布和表面压力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展弦比 λ=0.7、板面夹角 Γ=16°的 V 形网板(13 号网板)的水动力性能最优, 升力系数在冲角为 37.5°时最大, 为 1.482, 冲角为 10°时扩张效率最大。(2)随着冲角的增大, 13 号网板迎流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网板迎流面和背流面的速度差亦呈增大趋势。(3) 13 号网板发生不同程度的前后倾或内外倾时, 升力系数降低, 阻力系数则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减小。(4)当网板发生内外倾斜时, 随着倾角的增加, 迎流面压力中心向网板前端移动, 网板中心面后涡旋变化不明显; 当网板前后倾斜时, 网板迎流面压力分布变化明显, 即随着倾角的增加, 压力中心分别逐渐向前端上下两侧移动, 并且网板中心面后涡旋逐渐变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不同工作姿态网板水动力特性变化, 调整网板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报道 1 994年 1 1月至 1 996年 1 0月 (4~ 7月除外 )金丰 2号延绳钓船在中部大西洋公海 (0 9°N~ 0 5°S ,1 8°W~ 34°W )钓捕渔获物和各月经济鱼种上钩率的状况。经过鉴定共有 2 7种鱼类和一种海龟。在 2月的北纬渔场和 1 2月上半月在南纬西部渔场 (0 1°S~ 0 5°S ,2 4°W以西 ) ,大眼金枪鱼的上钩率达到高峰值 ,均大于 8‰ ,其它期间在钓捕海域上钩率在 2‰~ 8‰之间 ;在 1 1月、1 2月的北纬渔场和 1 2月上半月在南纬西部渔场 ,黄鳍金枪鱼的上钩率均大于 4‰ ,而在南纬中部渔场 (0 1°S~ 0 5°S ,2 4°W~ 1 8°W )黄鳍金枪鱼的上钩率最低 ,小于 1‰ ;箭鱼的上钩率在钓捕海域大体在 2‰以下 ,其它低经济价值的鱼上钩率几乎都小于 1‰。本文探讨了影响上钩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与方法调查船为“中水 4号”(主机 1 0 2 9.7kW ) ,调查海域为39°~ 45°N、1 6 0°~ 1 70°E ,时间为 1 997年 6~ 7月。水下灯装置为日本株式会社拓洋理研SWSY -H&M ,主要包括集中控制盘 (CAP - 4HM )、MC盘 (MCN - 4HM )、卷扬机 (TR -2 0 5WB)、稳压器 (TS - 2 2 0MD)、水下电缆 (长 30 0m)、卤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各 2只 ,2 2 0V ,5kW/只 )等。钓机为MY - 2D电脑集控型 ,共 40台。中午 1 2 :0 0以后 ,柔钓船开始寻找渔场 ,找到后抛锚 ,待船稳定即放水下灯进行诱集 ,并使用探鱼仪测量水…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81年2-11月在黄海南部及东海(28°~34°N、121°~127°E)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对该海域中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中小型浮游桡足类丰度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桡足类总丰度4季均值为376.40ind·m-3,夏季(846.34 ind·m-3)>春季(338.91 ind·m-3)>秋季(204.96 ind·m-3)>冬季(115.41 ind·m-3).黄海南部(32°N以北)和东海(28°~32°N)调查海域4季均值分别为271.05 ind·m-3和403.59 ind·m-3,季节变化趋势与全调查区一致,但在夏季,黄海南部平均丰度(492.04 ind·m-3)明显低于东海(938.2 ind·m-3).根据优势度和回归贡献分析表明冬、春、夏3季总丰度分布主要取决于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等的分布,而秋季主要取决于尖额保猛水蚤(Aegisthus mucronatus)、孔雀丽哲水蚤(Calocalanus pavo)和锦丽哲水蚤(Calocalanus pavoninus)等.文中还对影响中小型浮游桡足类总丰度分布的主要因子盐度、水温和水系等与总丰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