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棉花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角斑病等,4片真叶后有枯萎病,统称为棉苗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土壤带菌,为土传病害,遇低温高湿天气发病重。对于棉花苗期病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结合历史资料经综合分析,山东省植保总站预计2016年全省棉花苗期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主要是棉苗蚜和棉苗病。棉苗病: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据调查,主要棉区棉花苗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一般在60%~80%左右,病株率一般在0.5%~3.5%左右,与常年基本持平,轻于去年同期。其中:滨州5月10日调查,滨城区平均病株率、死苗率分别为3%、0.2%,惠民县平均病株率、死苗率分别为3.5%、0.1%;菏泽5月9日调  相似文献   

3.
棉种包衣与拌种防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苗期病害是棉花生长前期重要的复合性病害,包括棉苗红腐病、棉苗炭疽病和棉苗立枯病,前两种病害病原菌附着在棉种短绒上,依靠种子进行传播,棉苗立枯病则靠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过冬,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下,往往引起棉花苗期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烂种、烂根、死苗,出苗不齐,严重影响棉花生长,降低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4.
浙江棉区集中于杭州湾和钱塘江两岸,其次为东部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疏松,植被常青,适于棉花种植,但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近年来,棉田普遍实行粮棉间作套种,两熟矛盾突出,棉花苗期病害尤为严重。棉花苗期正是春夏之交。此时我省多数年份春雨、霉雨连绵,寒流、低温交错,棉苗套种于前作行间,阳光不足,田间湿度较大,最易诱发棉苗病害。1973年和1975年气候低温多雨,苗期严重发病棉田约有四十余万亩,占植棉总面积的35%以上。由于棉苗罹病,导致棉花生长季节推迟,密度下降,棉株大小不匀,严重地影响后期棉花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县是国家规定的棉花优势区域,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植棉面积1万hm2左右,总产7500 t,近几年,棉花苗期病虫害普遍发生,直接影响了棉花产量.棉花苗期病害是指棉花播种至幼苗期所发生的病害,大体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另一类是子叶及幼茎发病.烂种、烂芽严重时棉苗就不能出土,死在土内;而有一些受病菌侵染轻的,虽棉苗出土,但常常形成根腐和茎腐,当棉苗受害严重,又遇低温高湿时,则造成大批死亡,使棉田严重缺苗断垄,甚至需要重新播种.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茎枯病等,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等.控制棉花苗期病虫害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棉苗炭疽病是世界性病害之一,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在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苗期和铃期受害较重。棉苗受害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成片死苗,棉铃受害引起烂铃。  相似文献   

7.
赵希 《种子科技》2017,(4):112-112
青枯病、立枯病是水稻育苗期间的重要病害,常规防治用药次数多、效果差、投入大。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发现,对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效果显著,以10 m L药剂处理1.5 kg稻种防效较好。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也叫烂秧病。生理性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等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北方稻区育苗期间常受低温和寒流天气袭击,烂秧病害年均发病率在10%~23%。介绍了水稻烂秧的症状特点,针对案例示范内容及方法,通过试验对比总结出结论,希望对相关人员具有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黑胫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南方烟草生产区发生普遍,近些年在烟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5%~20%,减产减收至少10%左右;重发年份甚至达50%以上,现将其症状识别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病害症状该病在烟草生长各个时期都有发生,尤以大田期为害最重。大田期受害的烟株主要发病部位在茎基部,由于病菌侵染进入了烟株髓部,阻止了水分的运输,从病株叶片  相似文献   

9.
<正>棉苗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烂根病、腰折病。主要为害棉苗,常造成断垄,重病年份大量死苗,甚至毁种,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还侵染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一、发病症状(表1)二、发病规律病原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收花前遇低温多雨年份棉铃染病时,病菌侵入铃内,造成种子带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采用扦插法繁育的优良无性系茶苗移栽建园,在各茶产区得到广泛推广与运用。与传统的茶籽点播相比,无性系茶苗移栽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分析死苗的具体原因,除茶苗质量差、栽植技术不当、栽后管理不及时、行间过度套作,以及干旱、涝渍、冻害等灾害性气候因素外,根茎部遭病菌侵染危害,也是茶苗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将无性系茶苗根茎部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一、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1.白绢病属真菌性病害,除危害茶苗外,还危害瓜类、茄果类、烟草、花生等多种植物。病菌主要以菌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30%,大流行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1.发病症状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穗部,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侵染为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最重。苗  相似文献   

12.
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棉花苗期病害与天气、土壤的关系 棉花出苗前的低温,使棉子出苗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烂种;棉苗出土后15d左右,抗逆力较弱,棉苗容易致病。此时如遇寒流、降水和大风,苗病即严重发生;多年连作重茬,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整地质量差,苗病发生较重;土壤疏松,水肥条件好,棉苗生长健壮,发病就轻。  相似文献   

13.
芽孢杆菌Bam22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根肿病是限制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苗期即可发病,目前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有选用抗病品种和使用化学药剂,但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故提出采用生物防治的策略防控油菜根肿病。笔者采用拌种与苗期灌根的方式研究了芽孢杆菌(Bacillus Bam22)对油菜根肿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苗期调查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m22拌种处理(T1)和芽孢杆菌Bam22+高岭土拌种处理(T2)较清水对照(CK)的发病率降低了3.4%~20%,防效达44%~52%;T1、T2与药剂对照氰霜唑拌种处理(T3)的株高和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防效提高20%~40%。花期调查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较清水对照(CK)的发病率降低了10%~13%,防效介于28%~51%;T1、T2处理较药剂对照(T3)的发病率降低了6.67%~10%,防治效果提高了5%~22%,单株产量增加了23.97%~34.29%。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芽孢杆菌Bam22拌种结合苗期灌根,能够有效降低油菜苗期和花期根肿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油菜的产量损失率。芽孢杆菌Bam22对油菜根肿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开发成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多数地区每年只能种植一季,轮作倒茬困难,所以此病害也逐年加重,并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15%左右,严重田块发病率达到70%~80%,个别年份可达全田毁灭,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是  相似文献   

15.
<正>棉苗红腐病也叫烂根病,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红腐病出现率最高,发病率一般在20%50%,最高可达80%以上。北方棉区苗期发病重,严重时造成大片死苗,南方棉区铃期发病重。发病症状(表1)  相似文献   

16.
正近段时间,不少农户发来棉苗感病的照片,询问棉花得的什么病?有的问是不是红叶茎枯病,有的问是不是茎枯病?或者问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为了防止诊断预防失误,我们应加以鉴别。实际上,这两种病害是完全不同的。一是茎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红叶茎枯病是生理性病害;二是茎枯病发生在苗、蕾期,以苗期为甚,红叶茎枯病发生在开花结铃期;三是苗期高温之后转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茎枯病,红叶茎枯病是在长期高温干旱之后陡降大到暴雨易诱发的;四是茎枯病局部点片发生的,严重的棉花幼苗枯死,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南抗9号为研究材料,探讨棉花无土苗移栽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1叶壮苗成活率最高,缓苗期最短。(2)打洞移栽无土苗成活率较高。(3)粘质土壤移栽苗成活率较低,缓苗期长;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移栽苗成活率,缩短缓苗期。  相似文献   

18.
棉花茎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上海地区的发生日益增多。我场自一九六八年普遍种植海岛棉后,茎枯病的危害越来越重,已经成为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造成很大的损失。一九七三年全场六千一百多亩海岛棉,发生茎枯病的有四千七百多亩,其中死苗一半以上的占五百八十多亩,还有一百亩棉田因死苗过多只得翻耕重种。病原菌茎枯病是由半知菌 AscochyfaGossypii 引起的。一九七三年六月,我们曾用病叶在马铃薯洋菜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真菌菌落在摄氏二十五至二十七度下很快,一星期后斜面培养基即布满了菌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白秆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0%~20%,发病严重的可达40%~50%。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曾是用于该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但随着生产中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普遍产生,局部地区抗性菌株的抗药性倍  相似文献   

20.
在棉花冷床育苗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温湿矛盾,每天若苗床关闭时间过长,温度高,湿度大,棉苗容易长成丝线苗,即使经常变换通风口,也会产生局部僵苗和高脚苗;有的年份长期阴雨,棉苗病害严重,子叶脱落,以致死苗;春季大风频繁,掀动薄膜,管理麻烦,也影响效果。一九七五年我们在左夏二队采用有孔塑料薄膜作复盖试验,获得成功,较用无孔塑料薄膜有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