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爱可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是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与新一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烯肟菌胺的复配剂,已在国内正式登记。其中烯肟菌胺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创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全新化合物,同时也是首个在国内登记并成功应用在大田作物水稻上的同类型产品,具有低  相似文献   

2.
<正>(接上期)(3)杀菌剂在全球销售超过5亿美元的杀菌剂中,strobin有嘧菌酯、吡唑嘧菌酯、肟菌酯,三唑类有丙硫菌唑、戊唑醇,保护剂有代森锰锌、铜杀菌剂。7个品种的总销售49.65亿美元,占2012年农用杀菌剂总销售124.08亿美元的40.0%。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从1996年嘧菌酯上市以来,已经10多年位居第一大类杀菌剂,并且继续保持强势。  相似文献   

3.
<正>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成为了超越三唑类的全球第一大杀菌剂产品类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和醚菌酯等均以超亿美元的销售额跻身该类产品的六强之列。其中,氟嘧菌酯上市最晚,其化合物专利于2017年1月14日刚刚届满。氟嘧菌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差异化"依然是其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正>烯肟菌胺,中文通用名为烯肟菌胺,商品名为高扑,单剂剂型为5%乳油,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低毒。其复配剂产品有爱可(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  相似文献   

5.
正中化农化有限公司技术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近期进行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采用菌丝干重法测定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唑菌酯、唑胺菌酯及烯肟菌酯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毒力相当,与嘧菌酯无明显差异。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测试药剂,烯肟菌胺与  相似文献   

6.
<正>单剂产品:厂家分别为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含量分别为70%、80%、80%;临时登记证号分别为LS20090145、LS20090338、LS20110209。复配产品: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的75%肟菌·戊唑醇(戊唑醇50%+肟菌酯25%)正式登记证号为PD20102160。  相似文献   

7.
<正>问:防治小麦赤霉病,戊唑醇、氟环唑、醚菌酯哪个效果好?都可以用于防治吗?答:戊唑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适用药,适期足量施用对赤霉病有良好防效,有多个戊唑醇单剂及其混配剂产品登记用于小麦防治赤霉病。氟环唑与戊唑醇同为三唑类杀菌剂,但对赤霉病的防效不如戊唑醇,一般不单用该药防治赤霉病,生产上多选用其与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剂唑醚·氟环唑防治。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适期足量施用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目  相似文献   

8.
<正>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具有潜伏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等特点。使用杀菌剂是日前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随着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病菌对一些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导致防效下降。为验证新型杀菌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含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各21.4%)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笔者以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为对照,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数据显示,用药前各处理区黄  相似文献   

9.
正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真的可以在虾稻田使用吗?答:水稻上使用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主要有肟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其中有一些含有这些成分的药能在虾稻田使用,但并不代表所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产品都能使用,要选经过试验确保对龙虾无害的。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含戊唑醇50%、肟菌酯25%,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分别推荐每亩用制剂15~20克、10~15克、10~15克。30%肟菌·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5月20日,农业部药检所公示了2017年第5批拟批准登记产品名单,其中,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的环氟菌胺原药将在我国首获登记,含量98%,毒性低毒。同批公示的制剂是11%环氟·戊唑醇悬浮剂(1.5%环氟菌胺+9.5%戊唑醇),为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登记,喷雾防治小麦锈病,有效成分用药量33~66克/公顷,毒性低毒。环氟菌胺,是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发现的苯基乙酰胺(或苄胺肟)类杀菌剂。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共公开的新农药品种19个,其中杀菌剂10个,4个杀虫剂、1个杀鼠剂、1个引诱剂及3个除草剂。一、杀菌剂2010年共公开了10个杀菌剂:tolprocarb、isofetamid、benzovindiflupyr、oxathiapiprolin、啶菌恶唑及5个strobilurins类杀菌剂:丁香菌酯、氟菌螨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及氯啶菌酯。Tolprocarb(试验代号MTF-0301)是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原ICI(捷利康,现先正达)开发了全球第1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也被陆续开发,新近开发的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的苯醚菌酯。经过多年发展,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共有13个品种商品化,在杀菌剂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1)。  相似文献   

13.
正问:小麦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答: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而且持效期长达15天以上。由于三唑酮在生产上应用多年,小麦白粉病菌对该药的抗药性不断上升,导致防效下降。该药与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存在交互抗性,在白粉病菌对三唑酮产生较强抗性的地区,用其他唑类杀菌剂防治效果往往也不好,宜换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药。病菌容易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7.75%肟菌酯.戊唑醇WG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交的75%肟菌酯.戊唑醇WG,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与三唑类的混配制剂,本次评价试验针对番茄早疫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炭疽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纹枯病5个对象。(1)番茄,制剂用量10~15克/亩,发病初期喷雾,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66%~84%,安全,对番茄叶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近日宣布其杀菌剂Nativo(活性成分:肟菌酯+戊唑醇)在巴西获得用于甘蔗上的扩展登记。Nativo已是拜耳在柑橘、园艺和谷物作物领域中产品线的一员。此次扩展登记之后,Nativo也将成为拜耳首个用于甘蔗的杀菌剂。Nativo在茎类作物管理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其可以在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贯穿于整个作物生长季节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96年醚菌酯开始,极具发展潜力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便开始了迅猛发展,到2013年时,以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嘧菌酯、醚菌酯为代表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产品的销售额即达全球杀菌剂市场的21.2%,目前,他更是成为最主要的杀菌剂类别之一。但是,随着大规模的应用,抗性等问题对甲氧基丙  相似文献   

17.
<正>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已登记杀菌剂数量为9200多个,其中有3173个为混剂。近年来杀菌剂登记发展有几大显著特点:一是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DHI类产品仍然是目前登记的热点;二是如先正达的氟唑菌酰羟胺、氟噻唑吡乙酮(辣椒疫霉病EC_(50)=0.00025mg/L)等超高效品种不断涌现;三是微生物、植物源、农用抗生素等生物源杀菌剂品种发展迅速;四是如毒氟磷、酚菌酮、氯啶菌酯、氰烯菌酯、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醚菌酰胺等国内自主研发的杀菌剂品种不断增加。同时,近年来小宗作物杀菌剂登记受到了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上海市农药新品种推荐委员会确定了《上海市2019年农药品种推荐名录》和《上海市2019年绿色防控产品推荐名录》。本次推荐的农药品种共171个,绿色防控产品33个。其中,推荐粮食用农药67个,如拜耳股份公司的75%肟菌·戊唑醇(25%肟菌酯+5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稻飞虱,江苏省农药  相似文献   

20.
正氟吡菌酰胺是一种具有内吸传导活性的新型杀菌剂,通过抑制病菌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影响病菌的呼吸作用,对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均有活性。对家兔皮肤、眼睛无刺激;对豚鼠皮肤属弱致敏物。可与肟菌酯、戊唑醇、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