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环保、高产、高效的突出优点,目前已在棉花、加工番茄、马铃薯、果树、大棚蔬菜等作物上大面积应用……A示范一定要一炮打响选好示范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一定的灌溉设备作支撑,特别是依赖于滴灌和喷灌的先进设备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期的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很多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经济效益之前,都是持观望或  相似文献   

2.
黑龙港属华北缺水低平原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玉米高产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近年来,随着小麦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粮田产量和水分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节水高产潜力仍然巨大。特别是从周年水资源高效利用出发,建立区域特色的两熟一体化节水高效技术模式,十分必要。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港及鲁北平原区小麦玉米减蒸降耗农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节水技术模式。得到的结论是:最少水肥投入模式最优,节水省肥模式次优,传统高水肥模式最差。节水省肥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意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农户采用小麦玉米节水技术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科学院主持研究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杂交棉强优势组合选育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以实现杂交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强优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近日,该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行业专项"宁夏灌区菜田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的登记备案,获得成果登记证书(登记号:2016016)。项目提出的水肥管理技术体系先  相似文献   

5.
根据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关于印发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膜下滴灌)项目2016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甘耕管发[2016]23号)要求,山丹县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紧紧围绕"示范带动、科技推动、节约资源、集成技术、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原则,积极探索马铃薯、油菜、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据了解,“绿色奶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集成了高效乳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高产优质奶牛快速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奶牛现代绿色饲养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在这5个课题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且成功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四八团,通过实施宽窄行种植、水肥一体化和氮肥后移技术,1 586.7 hm~2滴灌小麦常年平均单产达到8 500 kg/hm~2以上,特别是2013年平均单产为9 087 kg/hm~2。成本效益分析得出,滴灌小麦高产田净利润达到7 002.45~7 524.75元/hm~2;技术分析表明,高产田选用高地力和高产稳产品种,集成合理密植、宽窄行配置、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和氮肥后移等关键技术,构建高产高效的光、穗、叶和根、水、土系统,为新疆滴灌小麦高产和稳产栽培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滴灌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五年水肥管理关键技术及单项农艺栽培技术等研究结果,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形成以水肥一体化为关键技术,同时集成了种薯、种薯处理、优化的农艺措施、全程机械化作业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技术的内蒙古滴灌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的主旨是提高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业界动态     
<正>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举行的2019年中国·乌兰察布马铃薯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上传来消息,我国"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关键技术不断完善,瓶颈逐个突破,目前集成了华北节水高效、西北全产业链和中原高效设施栽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9~31日,四川省烟草公司领导及专家对广元市烟草科技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广元地区承担了"提升烟叶钾含量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广元市烤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和"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及防治烟蚜研究与推广应用"三个科技合作项目。专家们在剑阁普安和剑阁姚家试验基地进行实地检查,对烟草专用肥、  相似文献   

11.
《种子科技》2014,(11):47-48
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玉米高产优质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建立"项目,以选育的优良品种和作物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创新技术为主体,结合地方成熟的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了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在山东德州、安徽阜阳和内蒙古通辽等地集成组装了两套技术模式:一是超高产攻关模式,即"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二是大面积生产模式,即"农机农艺六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在日光温室番茄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起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现结合工作实践,对番茄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朱怡 《耕作与栽培》2003,(6):25-25,39
杂选一号双低油菜配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是农业部在贵州省实施的跨越计划项目。为配合跨越计划项目的全面实施,促成该计划项目实施技术的集成和全面组装配套。在实施申研究了培育壮苗与杂选一号优质高产的关系。油菜育苗移栽是当前油菜栽培推广的实用技术,油菜为直根系,实行育苗移栽后主根折断、侧根大量发生可增加吸收水肥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番茄栽种阶段的应用价值,以产量为目标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温室番茄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以某农业试验基地日光温室为测试环境,以英石大红为研究品种,在对试验田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后,结合田间最大持水量和当地推荐施肥量设置9个不同的测试组,分别在灌水量和施肥量上进行差异化设置,根据不同组别番茄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探索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执行措施。当以经济产量为目标时,番茄灌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氮、磷、钾的施用量以中肥标准为宜;当以生物产量为目标时,番茄灌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氮、磷、钾的施用量以低肥标准为宜。  相似文献   

15.
正"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肥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水肥管理水平与农业生产和农户收益息息相关,如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让农民种地更轻松、管理更简单、收入更丰厚。日前,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上,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福祥透露,水肥一体化在全国应用面积超过了1亿亩,已成为设施农业的标配技术、园艺作物的高效技术、大田作物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单位面积产量7500~8250kg/hm2为目标,依据制种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制种基地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探索出“基肥+水溶肥滴灌追肥”施肥模式及水肥运筹方案,总结出以“有机无机配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长效肥与速效肥配施”为原则,以“攻秆肥、攻穗肥、攻粒肥”三攻追肥为核心,生长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少量多次、全程化滴灌追肥的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运筹技术模式,为河西灌区玉米制种水肥高效利用提供指导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栽培上可实现节水30%~40%、节肥20%~30%以及增产15%~30%,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40%~60%和30%~50%;同时可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减少100cm以下土层NO3--N积累,降低氮肥淋失风险,以及缓解土壤中N2O气体向大气排放。本文概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及水肥运移规律、N2O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水肥一体化技术从“高端农业”走向普遍、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贺斌  刘亚俊 《种子科技》2018,(3):113-114
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是临沧市农科所在广泛调研油菜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相关项目支持下,经过省市区共同研发、相关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参与技术论证集成创新的一项实用技术成果。该技术适应性强、生产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季志强 《中国种业》2015,(11):31-33
针对方玉3号核心技术特征特性将主要单项技术进行优化、组装,集成为亲本性状保持与繁殖技术、高效杂交制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最佳组合;再将这些熟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生产销售,辐射带动,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彩椒水肥一体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光温室彩椒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要点,以达到节水、节肥、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