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中毒对和田羊内脏器官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O g/kg和20 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饲喂至出现典型中毒症状.屠宰后每组随机采集试验羊的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肺脏,检测和田羊内脏器官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和田羊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肺脏中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试验Ⅰ组和田羊各器官的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田羊肝脏和肾脏AMA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其余器官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田羊肝脏和肾脏AMA1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脾脏AMA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试验Ⅰ组和田羊肝脏、肾脏AMA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器官AMA1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O.05).不同剂量小花棘豆均可降低和田羊内脏中AMA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肝脏和肾脏是其主要作用的靶区.  相似文献   

2.
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脑组织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每日分别按每千克体质量10 g和2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饲喂至典型中毒症状出现为止。试验第35天屠宰后每组采集试验羊的全脑,检测和田羊不同脑区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和田羊脑组织中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和田羊各脑区的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田羊小脑AMA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脑区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田羊小脑和丘脑AMA1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大脑AMA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试验Ⅰ组和田羊小脑AMA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脑区AMA1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小花棘豆均可降低和田羊脑组织AMA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小脑、大脑和丘脑是其主要作用的靶区,小花棘豆毒性成分可通过影响AMA活性导致和田羊发生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1):95-99
探讨小花棘豆对大鼠卵巢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低、中、高3个剂量的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攻毒后每7 d每组随机采集2只大鼠的卵巢,检测大鼠卵巢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在63 d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卵巢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大鼠AMA1和AMA2的表达及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63天时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AMA的活性及AMA1的表达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试验Ⅲ组AMA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试验Ⅱ组AMA2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大鼠卵巢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卵巢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雌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卵巢,检测家兔卵巢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试验组及对照组家兔卵巢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家兔AMA1、AMA2以及试验Ⅱ组AMA2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AMA1以及试验Ⅲ组家兔AMA1、AMA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第70天时试验Ⅲ组家兔AMA1活性和表达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家兔卵巢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5.
小花棘豆中毒对大鼠睾丸α-甘露糖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小花棘豆对大鼠睾丸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0g/kg(含苦马豆素30mg/kg)、Ⅱ组添加300g/kg(含苦马豆素60mg/kg)、Ⅲ组添加450g/kg(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每7d每组随机采集2只大鼠的睾丸,检测大鼠睾丸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63d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睾丸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大鼠AMA1和AMA2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Ⅲ组大鼠AMA1和AMA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随着试验的进行,抑制效果愈加明显。说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大鼠睾丸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6.
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脑组织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试验Ⅰ组添加15%,试验Ⅱ组添加30%,试验Ⅲ组添加45%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0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全脑,检测家兔不同脑区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可不同程度地导致家兔脑组织AMA活性和表达下降,从第14d起,所有试验组小脑AMA活性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家兔大脑和丘脑AMA活性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3个试验组海马和脑干AMA活性及mRNA表达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小花棘豆均可降低家兔脑组织AMA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小脑、大脑和丘脑是其主要作用的靶区,而且小脑的变化较大脑和丘脑明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饲喂青干草,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5%,30%和45%小花棘豆全草的混合饲料(其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30,60和90mg/kg),分别于攻毒后第14,35和70天时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丘脑、垂体和性腺,检测AMA在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活性及其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AMA在家兔丘脑、垂体和性腺中均有分布,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AMA活性和分布明显下降。试验组及对照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总体低于对照组,攻毒第70天时试验Ⅰ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的AMA1和AMA2,试验Ⅱ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试验Ⅲ组家兔丘脑和垂体中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和试验Ⅱ组家兔丘脑、垂体、睾丸中AMA1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卵巢AMA1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家兔睾丸和卵巢AMA2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9.
将14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1)、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1)、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1)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中毒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每7 d每组随机采集4只大鼠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检测其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及对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大鼠HPOA的AMA1及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Ⅱ组大鼠HPOA的AMA1以及试验Ⅲ组大鼠HPOA的AMA1、AMA2相对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且随着试验的进行抑制效果愈加明显.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大鼠HPOA中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0.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天分别按10 g/kg和20 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数密度(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MCH)、血小板数密度(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下降;白细胞数密度(WBC)、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中毒羊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和蓝黑色颗粒,红细胞大小不均和异形改变。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影响,可引起羊贫血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探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中毒对和田羊内脏器官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对和田羊的毒性作用机理。以6只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与8只正常和田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脏器,计算脏器指数,采用t检验对2组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后,再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小花棘豆中毒与检测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毒和田羊脑、肾上腺、淋巴结、肾脏、垂体、心脏、脾脏、卵巢和睾丸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肝脏、肺脏和胰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饲喂小花棘豆对和田羊胃肠道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分析表明和田羊脑指数与小花棘豆中毒的相关性最强。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和田羊实质性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2.
以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中毒和田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复制和田羊小花棘豆亚慢性中毒模型,对其卵巢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检测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q PCR法检测繁殖基因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卵巢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而且卵巢表面卵泡数极显著下降(P0.01),镜检表明中毒和田羊卵巢中初级卵母细胞溶解、消失,间质血管扩张,原位末端标记(TUNEL)发现中毒和田羊卵巢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发生凋亡,中毒和田羊卵巢Bax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cl-2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血清和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卵巢中FSHR和LHR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和田羊卵巢病理性损伤,抑制相关繁殖基因表达,促使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和田羊机体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对和田羊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的影响,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绵羊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g/kg和20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取瘤胃液,利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瘤胃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的变化,并检测甘油三酯消失率和纤维素降解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数、甘油三酯消失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均极显著下降。试验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显著影响和田羊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和纤维素降解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试验羊的丘脑、垂体和睾丸组织,测定其脏器指数后检测其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雄性和田羊丘脑-垂体-睾丸轴(hypothalamus-pituitary-testis axis,HPTA)形态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花棘豆的中毒机理。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和田羊丘脑、垂体和睾丸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HE染色表明丘脑神经元细胞固缩、浓染;垂体中细胞核变形、浓染,胞浆减少;睾丸曲精细管细胞排列紊乱,管壁变薄,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均出现明显空泡。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丘脑中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聚集,线粒体嵴断裂,神经髓鞘端板层离散;垂体中促性腺激素细胞核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内质网扩张;睾丸中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形成空泡,精子细胞核膜破裂,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形成空泡,嵴断裂,部分精子细胞缺少顶体颗粒。小花棘豆中毒可造成雄性和田羊丘脑、垂体及睾丸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小花棘豆可通过HPTA影响雄性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5.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按10和20g·kg-1·d-1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上升,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极显著下降;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总胆固醇(TC)含量均高于对照;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含量低于对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定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小花棘豆对和田羊心、肝、肾等器官有一定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琢-甘露糖苷酶(琢-mannosidases, 琢-Man)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糖苷水解酶。通过已公布的甜瓜基因 组数据库预测琢-Man 基因家族成员,其蛋白序列都含有完整的Glyco_hydro_47 或Glyco_hydro_38 保守结构域。再将 筛选出的成员与拟南芥、大豆、番茄、可可树、葡萄、黄瓜、马铃薯、谷子的相应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进化分析比 对,建立系统发生树和保守基序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基因组中含有8 个琢-man 基因,分为玉类和域类,并分 成5 个亚族。同一类成员的蛋白结构域具有较高相似性与保守性,并且大部分成员基序的顺序和种类相同,不同类 的成员之间基序差距较大。对甜瓜琢-甘露糖苷酶基因家族的系统分析鉴定,有助于甜瓜琢-甘露糖苷酶基因克隆和 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为研究其他植物琢-甘露糖苷酶基因家族的功能和进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和田羊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 glabra DC 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分别以6只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与8只正常和田羊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以及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后,再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的AST、ALT、AKP、LDH、BUN、CR、GLU、TC、GLO、LDL-C和VLDL-C值升高,AMA、TG、ALB值下降,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TP和H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小花棘豆中毒相关的主要因素有AMA、GLU、LDH、AKP、TG、CR,并建立回归方程:OgP=0.681-0.073AMA+0.055GLU+0.036LDH+0.041AKP。血清AMA、GLU、LDH、AKP、TG和CR对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转归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稻瘟病菌一个假定的α-1,2-甘露糖苷酶MgManⅠ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蛋白与海枣曲霉、桔青霉等丝状真菌的已知α-1,2-甘露糖苷酶(EC 3.2.1.113)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并具有其相同的活性中心位点.基序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能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3类19个磷酸化位点和12个N-肉豆蔻酰位点.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预测为58.2 ku,理论等电点pI为5.17,并且为细胞外分泌蛋白,信号肽剪切位点为21A和22S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MgManⅠ与丝状真菌中的海枣曲霉、桔青霉α-1,2-甘露糖苷酶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一大类;动物的α-1,2-甘露糖苷酶与植物的α-1,2-甘露糖苷酶分别聚成二大类;酿酒酵母α-1,2-甘露糖苷酶ScManⅠ与丝状真菌不同,单独成为一类.进一步以已知结构的PcManⅠ为模板,通过同源建模得到的三维结构图形基本反映了MgManⅠ的空间构象,为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以发强荧光的4—甲基—7—羟基香豆素作为酶的底物,可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α—甘露糖苷酶、α—葡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及β—葡糖苷酸苷酶的浑度和活性。用荧光法研究黄华碱对容酶体内α—甘露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4—甲基—7—羟基香豆素与δ—甘露糖苷结合成无荧光的底物,后者在α—甘露糖苷酶(AMA)的作用下水解而释放出发荧光的4—甲基—7—羟基香豆素。AMA的活性越低,对底物的作用也越差,检测出的荧光强度亦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